一种可调节的下体假肢接受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6824发布日期:2023-05-17 18:3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下体假肢接受腔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的下体假肢接受腔。


背景技术:

1、接受腔是假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与残肢接触,支撑着人体重力,控制着假肢运动,穿着假肢舒适与否,完全取决于接受腔是否合适,接受腔是影响假肢穿着舒适性和功能发挥的重要结构,全接触和最大程度残端承重是现代假肢装配对接受腔的要求。

2、现有的假肢接受腔都是制作成型为固定大小的腔体,长期使用时,随着使用者肢体的生长,成型时的腔体空间可能会比较局促,如果更换假肢的话成本太高,特此提出一种可调节的下体假肢接受腔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下体假肢接受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的下体假肢接受腔,包括接受腔,所述接受腔两侧内壁上分别铰接有拉杆,两个所述拉杆另一端均铰接有弧形夹板,两个所述弧形夹板之间穿设有固定带,所述接受腔后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松紧盒,所述固定带的两端滑动穿过松紧盒的前侧壁,所述松紧盒内设有松紧组件。

3、作为改进:所述松紧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松紧盒下侧内壁上的两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之间啮合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上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转动穿过松紧盒上壁并滑动连接有旋钮。

4、作为改进:所述旋钮底壁中心开设有圆孔,所述连杆滑动于圆孔内,所述连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和圆孔的上壁固定连接。

5、作为改进:所述固定带的两端分别滑动穿过两个转动杆的前侧壁并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两侧壁分别固定连接于转动杆的两侧内壁上。

6、作为改进:所述旋钮下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卡扣,所述松紧盒上侧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扣槽。

7、作为改进:所述弧形夹板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通过转动旋钮,可以带动两个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时固定带会缠绕在转动杆上,固定带缠绕时长度缩短从而带动两个弧形夹板相互靠近,反转旋钮时,转动杆释放固定带,两个弧形夹板失去固定带的限制受重力会相互远离,实现调节空间大小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的下体假肢接受腔,包括接受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受腔(1)两侧内壁上分别铰接有拉杆(1.1),两个所述拉杆(1.1)另一端均铰接有弧形夹板(1.2),两个所述弧形夹板(1.2)之间穿设有固定带(1.3),所述接受腔(1)后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松紧盒(3),所述固定带(1.3)的两端滑动穿过松紧盒(3)的前侧壁,所述松紧盒(3)内设有松紧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下体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于松紧盒(3)下侧内壁上的两个转动杆(2.1),所述转动杆(2.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2.4),两个所述从动齿轮(2.4)之间啮合有主动齿轮(2.3),所述主动齿轮(2.3)上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杆(2.2),所述连杆(2.2)另一端转动穿过松紧盒(3)上壁并滑动连接有旋钮(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下体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2.5)底壁中心开设有圆孔(2.8),所述连杆(2.2)滑动于圆孔(2.8)内,所述连杆(2.2)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2.7),所述弹簧(2.7)另一端和圆孔(2.8)的上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下体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1.3)的两端分别滑动穿过两个转动杆(2.1)的前侧壁并固定连接有卡块(2.6),所述卡块(2.6)的两侧壁分别固定连接于转动杆(2.1)的两侧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下体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2.5)下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卡扣(2.9),所述松紧盒(3)上侧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与卡扣(2.9)相配合的卡扣槽(2.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下体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夹板(1.2)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下体假肢接受腔,包括接受腔,所述接受腔两侧内壁上分别铰接有拉杆,两个所述拉杆另一端均铰接有弧形夹板,两个所述弧形夹板之间穿设有固定带,所述接受腔后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松紧盒,所述固定带的两端滑动穿过松紧盒的前侧壁,所述松紧盒内设有松紧组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通过转动旋钮,可以带动两个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时固定带会缠绕在转动杆上,固定带缠绕时长度缩短从而带动两个弧形夹板相互靠近,反转旋钮时,转动杆释放固定带,两个弧形夹板失去固定带的限制受重力会相互远离,实现调节空间大小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宇,李海洋,魏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市优邦假肢矫形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