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开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42489发布日期:2023-05-25 01:04阅读:44来源:国知局
电子开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指一种电子开路器。


背景技术:

1、脊柱钉棒手术,在植入螺钉前需要在椎弓根上预先钻出钉道,然后沿该钉道植入螺钉。由于椎弓根侧方是椎管,椎管内有脊髓和神经,术中使用钻头钻孔很容易打穿椎管侧壁,对脊髓和神经造成损伤。因此,术中一般使用手持开路器代替钻头,用人力在椎弓根上钻孔,这样手的感觉更灵敏,可以更好的感觉开路器扎到椎管侧壁,防止扎穿椎管。

2、常规的开路器需要医生凭借手感去建立钉道,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医生很容易造成误判,尤其是微创手术中,由于患者的切口小,开路器开路时受软组织摩擦力影响,很难判断是否已扎穿椎管侧壁。

3、新型的电子开路器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可以在术中提供扎穿皮质骨的预警功能,较好的辅助医生完成开路部分。现有的电子开路器主要包括位于前部的开路部和位于后部的手持部,其原理是根据开路部尖端对体内组织的阻抗值识别,进而探知钉道的方向和位置,以达到不借助大型透视设备快速准确植钉的目的。电子开路器的手持部通常为注塑件,呈尾端膨大的圆球型,在椎体内钻钉道的过程中,其手持部与手把持贴合度一般,且旋转时施加力矩偏小,不容易进行旋转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把持贴合度好,旋转时施加力矩大,容易进行旋转操作的电子开路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电子开路器,包括位于前部的开路部和位于后部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包括前凸起部和后凸起部,所述前凸起部和后凸起部在轴向上均为椭圆形且连接处部分重合,所述后凸起部在周向上为椭圆形,所述后凸起部的外轮廓尺寸大于所述前凸起部的外轮廓尺寸。

4、进一步的,所述后凸起部在周向上的椭圆形,其短轴与长轴之比为0.55-0.95;

5、和/或,所述前凸起部在轴向上的椭圆形与后凸起部在轴向上的椭圆形,该两椭圆形的长轴之比为0.4-0.9;

6、和/或,所述前凸起部在轴向上的椭圆形与后凸起部在轴向上的椭圆形,该两椭圆形的中心距为40-80mm。

7、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的外表面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防滑槽/棱;

8、和/或,所述手持部包括位于前部的下壳体和位于后部盖设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表面设有向所述手持部的尾部顶点逐渐变厚的加强筋。

9、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上设有按钮安装孔,所述按钮安装孔内设有用于驱动电子开路器内部控制开关的按钮,所述按钮上设有防误碰结构;

10、所述按钮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纵向切槽使所述主体部呈分瓣设置,所述防误碰结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所述防误碰结构均与所述按钮不脱离;

11、当所述防误碰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按钮轴向定位在所述按钮安装孔内;当所述防误碰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按钮的主体部可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纵向切槽处径向收缩,以使所述按钮能够在所述按钮安装孔内被按压向下移动。

12、进一步的,所述防误碰结构为连接所述主体部各分瓣的折断件,所述折断件的一端通过折弯轴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其中一个分瓣,另一端通过折断轴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另一个分瓣;

13、所述折断件未被折断时,所述按钮轴向定位在所述按钮安装孔内;所述折断件被折断时,所述按钮的主体部可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纵向切槽处径向收缩,以使所述按钮能够在所述按钮安装孔内被按压向下移动。

14、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的上端面为斜面,所述折断件位于所述斜面的最高处且与所述斜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15、和/或,所述折断件位于所述主体部的正上方,所述折断件的外轮廓不超过所述主体部的外轮廓,所述主体部上在所述折断件的下方设有折弯避让槽;

16、和/或,所述折断件的最高点不超过所述手持部的尾部外表面的最高点;

17、和/或,所述折断件和主体部连接处设有折弯槽;

18、和/或,所述折断件与折断轴的连接端设有缺口。

19、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个分瓣的外表面设有锁定凸台,所述折断件未被折断时,所述按钮在所述锁定凸台处的尺寸大于所述按钮安装孔的尺寸。

20、进一步的,所述锁定凸台的下表面为由根部至端部向上倾斜的斜面;

21、和/或,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纵向切槽的开口的棱边处设有倒角;

22、和/或,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纵向切槽的开口靠近所述折断件处设有球窝。

23、进一步的,所述按钮包括位于所述主体部下方的插接配合部,所述插接配合部和所述按钮安装孔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防退部,所述防退部包括设于所述插接配合部上的弹性挡片和设于所述按钮安装孔下方且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凸台,所述弹性挡片可在所述按钮安装孔内径向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弹性挡片越过所述环形凸台后扩张以防止所述按钮退出。

24、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配合部的下端面用作为驱动连接电子开路器内部控制开关的按压台,所述插接配合部上设有轴向延伸的开槽,从而在所述插接配合部的中部形成连接所述主体部和按压台的立柱,并在所述按压台的侧面形成至少两个所述弹性挡片;

25、和/或,所述弹性挡片的外表面中部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环形凸台的上表面设有由根部至端部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台阶的下表面为与所述环形凸台的上表面相配合的倾斜面;所述按钮具有初始安装位置,在所述初始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台阶的上表面与所述环形凸台的下表面相配合以防止所述按钮退出;

26、和/或,所述弹性挡片的外表面上部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环形凸台的上表面设有由根部至端部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二台阶的下表面为与所述环形凸台的上表面相配合的倾斜面;所述按钮具有按压后工作位置,在所述按压后工作位置,所述第二台阶的上表面与所述环形凸台的下表面相配合以防止所述按钮退出。

2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开路器,包括位于前部的开路部和位于后部的手持部,手持部包括前凸起部和后凸起部,前凸起部和后凸起部在轴向上均为椭圆形且连接处部分重合,后凸起部在周向上为椭圆形,后凸起部的外轮廓尺寸大于前凸起部的外轮廓尺寸,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持部的整体外形为双椭圆设计,且两个椭圆之间曲线光滑过渡,符合人体工程学,把持贴合度好,使用时与手心更贴合,使用舒适,可利用外轮廓尺寸大的后凸起部施加力矩/扭矩,旋转时施加力矩/扭矩大,容易进行旋转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开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前部的开路部和位于后部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包括前凸起部和后凸起部,所述前凸起部和后凸起部在轴向上均为椭圆形且连接处部分重合,所述后凸起部在周向上为椭圆形,所述后凸起部的外轮廓尺寸大于所述前凸起部的外轮廓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开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凸起部在周向上的椭圆形,其短轴与长轴之比为0.55-0.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开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的外表面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防滑槽/棱;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电子开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上设有按钮安装孔,所述按钮安装孔内设有用于驱动电子开路器内部控制开关的按钮,所述按钮上设有防误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开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碰结构为连接所述主体部各分瓣的折断件,所述折断件的一端通过折弯轴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其中一个分瓣,另一端通过折断轴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另一个分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开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面为斜面,所述折断件位于所述斜面的最高处且与所述斜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开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个分瓣的外表面设有锁定凸台,所述折断件未被折断时,所述按钮在所述锁定凸台处的尺寸大于所述按钮安装孔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开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凸台的下表面为由根部至端部向上倾斜的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开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包括位于所述主体部下方的插接配合部,所述插接配合部和所述按钮安装孔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防退部,所述防退部包括设于所述插接配合部上的弹性挡片和设于所述按钮安装孔下方且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凸台,所述弹性挡片可在所述按钮安装孔内径向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弹性挡片越过所述环形凸台后扩张以防止所述按钮退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开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配合部的下端面用作为驱动连接电子开路器内部控制开关的按压台,所述插接配合部上设有轴向延伸的开槽,从而在所述插接配合部的中部形成连接所述主体部和按压台的立柱,并在所述按压台的侧面形成至少两个所述弹性挡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开路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电子开路器包括位于前部的开路部和位于后部的手持部,手持部包括前凸起部和后凸起部,前凸起部和后凸起部在轴向上均为椭圆形且连接处部分重合,后凸起部在周向上为椭圆形,后凸起部的外轮廓尺寸大于前凸起部的外轮廓尺寸。本技术的电子开路器的手持部的整体外形为双椭圆设计,且两个椭圆之间曲线光滑过渡,符合人体工程学,把持贴合度好,使用时与手心更贴合,使用舒适,可利用外轮廓尺寸大的后凸起部施加力矩/扭矩,旋转时施加力矩/扭矩大,容易进行旋转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史建刚,孙璟川,王元,韩郸,刘建国,徐涛,段红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长征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80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