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穴位埋线装置。
背景技术:
1、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与现代医学完美相合的一种复合治疗方法,它来源于针刺疗法。
2、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目前穴位埋线装置由保护套、针管、针芯三大部分组成,使用时需将针芯插入直径大于其的针管中,从而推动放置于针管中的线埋入相应穴位。目前装置针管直径大,刺破穴位处皮肤面积大,造成的损伤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穴位埋线装置,其包括针管及手柄。其中针管的直径在0.6-0.8mm范围内,并且针管的一端用于埋入穴位,手柄与针管的另一端连接,通过现有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不全插入针管中,预留一段在针管外,利用埋入穴位的可吸收外科缝线本身的摩擦力,能够保证将可吸收外科缝线埋入穴位内,通过针管替代针芯刺破穴位,在不需要安装针芯后,可以去除安装针芯的空间,进而达到降低针管的直径的目的,使得针管直径在0.6-0.8mm范围内,进而减小刺破穴位的皮肤面积,减小损伤。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穴位埋线装置,包括:
4、针管,针管的直径范围为0.6-0.8mm,针管一端用于埋入穴位;
5、手柄,手柄与针管的另一端连接。
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针管的直径为0.7mm。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针管沿自身轴线方向设置有埋线刻度。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埋线刻度包括依次靠近手柄的第一刻度、第二刻度、第三刻度、第四刻度及第五刻度,其中第一刻度及第二刻度之间为皮肤厚度段,第二刻度及第三刻度之间为皮下组织段,第三刻度及第四刻度之间为第一脂肪段,第四刻度及第五刻度之间为第二脂肪段。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皮肤厚度段的长度范围在3.5-4.5mm之间。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皮下组织段的长度范围在2.5-3.5mm之间。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脂肪段的长度范围在3.5-4.5mm之间。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脂肪段的长度范围在7.5-8.5mm之间。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手柄包括两个手持部,两个手持部对称设置且两个手持部之间开设有供针管穿设的安装孔。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手持部设置有防滑部。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穴位埋线装置,其减少了针芯,也就能够相应去除针管安装针芯的空间,进而能够达到降低针管直径的目的,并且通过减小直径后的针管与可吸收的外科缝线配合进行穴位埋线时,通过缩小直径后的针管埋入穴位,能够有效减小刺破穴位的皮肤面积,进而减小损伤,也即能够减小针管埋入穴位后的出血情况,也能够降低埋线处出现感染的情况,减轻患者痛苦。
1.一种穴位埋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埋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位埋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穴位埋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穴位埋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穴位埋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穴位埋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埋线装置,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