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科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8223发布日期:2023-05-14 13:2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射科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核磁共振头部固定,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放射科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核磁共振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但六类人群不适宜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即: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人、有或疑有眼球内金属异物的人、动脉瘤银夹结扎术的人、体内物存留或金属假体的人、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幽闭恐惧症患者等,不能把监护仪器、抢救器材等带进核磁共振检查室。

2、患者在做核磁共振检测时,通常需要医护人员使用软垫将患者头部固定,从而避免患者头部移动影响检测数据,由于患者无法独立完成固定等操作,需要医护人员帮助,从而不够便捷,占用人力时间,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如何设计出一种放射科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放射科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了限位卡套,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将头放置在头枕表面,通过双手握持把手向内推动,然后限位卡套弯曲两端向中聚拢,使得隔音气囊包覆在患者耳朵外侧,对患者头部固定,然后将对应式卡柱插入限位孔内,从而防止限位卡套偏移,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放射科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包括检查床,所述检查床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滑杆,所述活动滑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卡套,所述限位卡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动悬臂,所述第一活动悬臂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侧插接有对应式卡柱,所述对应式卡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动悬臂,所述第二活动悬臂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外侧插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安装在限位卡套的一侧。

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卡套为可塑性材质,所述第一活动悬臂与第二活动悬臂的长度一致。

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孔关于第一活动悬臂的横向中心线呈路径阵列依次等距排布设置。

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对应式卡柱的底端端口横截面积大于限位孔的底端端口横截面积。

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卡套的内部插接有l型气管,所述l型气管的内侧插接有活塞帽,所述活塞帽的内侧插接有推动杆。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l型气管的一端连通设有隔音气囊,所述隔音气囊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隔音气囊关于限位卡套的竖直中心线呈镜像对称状设置。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卡套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检查床的顶部设有头枕。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限位卡套,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将头放置在头枕表面,通过双手握持把手向内推动,然后限位卡套弯曲两端向中聚拢,使得隔音气囊包覆在患者耳朵外侧,对患者头部固定,然后将对应式卡柱插入限位孔内,从而防止限位卡套偏移,使得患者在检测时头部活动受限,从而患者不仅可独立完成头部固定操作,且避免影响检测数据,因此降低了人力时间,提升了便捷性;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隔音气囊,患者通过按压推动杆,使得活塞帽在l型气管内滑动,将气体输送至隔音气囊内,隔音气囊从而产生膨胀,然后将患者耳朵包覆,达到降噪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放射科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包括检查床(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床(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滑杆(2),所述活动滑杆(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卡套(3),所述限位卡套(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4),所述第一固定板(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柱(5),所述第一限位柱(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动悬臂(6),所述第一活动悬臂(6)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7),所述限位孔(7)的内侧插接有对应式卡柱(8),所述对应式卡柱(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动悬臂(9),所述第二活动悬臂(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柱(10),所述第二限位柱(10)的外侧插接有第二固定板(11),所述第二固定板(11)固定安装在限位卡套(3)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科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套(3)为可塑性材质,所述第一活动悬臂(6)与第二活动悬臂(9)的长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放射科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7)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孔(7)关于第一活动悬臂(6)的横向中心线呈路径阵列依次等距排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放射科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式卡柱(8)的底端端口横截面积大于限位孔(7)的底端端口横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放射科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套(3)的内部插接有l型气管(12),所述l型气管(12)的内侧插接有活塞帽(13),所述活塞帽(13)的内侧插接有推动杆(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放射科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气管(12)的一端连通设有隔音气囊(15),所述隔音气囊(15)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隔音气囊(15)关于限位卡套(3)的竖直中心线呈镜像对称状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科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套(3)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把手(16),所述检查床(1)的顶部设有头枕(1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放射科核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具体涉及核磁共振头部固定领域,包括检查床,检查床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滑杆,活动滑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卡套,限位卡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柱,第一限位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动悬臂,第一活动悬臂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内侧插接有对应式卡柱,对应式卡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动悬臂,第二活动悬臂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柱。本技术通过设置了限位卡套,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将头放置在头枕表面,握持把手向内推动,限位卡套弯曲两端向中聚拢,使隔音气囊包覆在患者耳朵外侧,从而降低了人力时间,提升了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光举,廖忠阳,刘普,王芳敏,李玲,王鑫,宋道前,徐乙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0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