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进的胶囊型干粉吸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5910发布日期:2023-06-04 08:5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改进的胶囊型干粉吸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胶囊型干粉吸入器。


背景技术:

1、目前,肺部吸入给药是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等肺部疾病的最佳治疗方式,近些年也进一步扩展到了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其市场巨大。而肺部给药需要借助特定的给药装置完成对药物的分散、雾化和肺部传递,吸入器在肺部给药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

2、现有多种吸入器,其中包括一种使用胶囊的单剂量干粉吸入器,粉末是提前独立储存在单个胶囊中,胶囊分布在胶囊板上,患者在使用的时候首先从胶囊板上取出胶囊,然后将取出的胶囊放入到干粉吸入器的胶囊腔中,按动按钮胶囊被刺破,粉末通过排出管被吸入患者体内,患者可通过吸入器下壳体上的视窗观察到胶囊腔内的情况。

3、然而我们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胶囊型干粉吸入器存在一些问题,其按钮位于下壳体的边缘中形成的缺口内,当板件脱离并远离下壳体枢转时,可将板件和按钮从下壳体中移除,这是特别方便的,然而,提供缺口使得下壳体变得柔性,难以为板件提供可靠的连接,尤其是当长期使用后,吸入器的结构稳定性降低,最终影响雾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粉吸入器,其包括:罩盖、吸嘴、下方固定有胶囊腔的板件、带有刺针的操作机构、以及顶部开放的下壳体,所述罩盖用于遮盖吸嘴,所述胶囊腔的下部设有进气通道,其上部敞口并与所述吸嘴接合,所述胶囊腔的一侧设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设有可供所述操作机构滑动连接的通道,所述板件与下壳体铰接并卡扣至所述下壳体顶部,所述下壳体在远离铰链的一侧设有顶部开放的缺口,所述操作机构穿过所述缺口与所述引导板滑动连接,并可向上穿过所述缺口从而被移出所述缺口,其中,所述引导板设置在胶囊腔靠近缺口的一侧,所述引导板的两端靠近或抵靠在所述下壳体上。

2、进一步地,所述板件在两侧设有凸部,所述下壳体顶部两侧设有相匹配的凹部,所述凸部与凹部卡扣接合。

3、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内壁设有纵向排布的肋。

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壳体的内壁在靠近缺口的一侧分别设有至少2条纵向排布的肋。

5、更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板的两端抵靠在下壳体的纵向排布的肋之间。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引导板的两端卡扣在下壳体的纵向排布的肋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内壁在靠近缺口的一侧分别设有凸起。

8、更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板的两端抵靠在下壳体的凸起上。

9、进一步地,所述吸入器进一步包括一个接合至下壳体的内腔的内壳,所述内壳包括底部。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板的两端抵靠在所述内壳上,或抵靠在所述内壳的底部上。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引导板的两端靠近或抵靠在所述下壳体上,提高了吸入器结构的稳定性,尤其是使得板件与下壳体间的连接更稳固,为患者的吸入给药提供更稳定的雾化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干粉吸入器,其包括:罩盖(1)、吸嘴(2)、下方固定有胶囊腔(31)的板件(3)、带有刺针(41)的操作机构(4)、以及顶部开放的下壳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3)在两侧设有凸部(3a,3b),所述下壳体(5)顶部两侧设有相匹配的凹部(5c,5d),所述凸部(3a,3b)与凹部(5c,5d)卡扣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5)内壁设有纵向排布的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5)的内壁在靠近缺口(51)的一侧分别设有至少2条纵向排布的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32)的两端抵靠在下壳体(5)的纵向排布的肋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32)的两端卡扣在下壳体(5)的纵向排布的肋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5)内壁在靠近缺口(51)的一侧分别设有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32)的两端抵靠在下壳体(5)的凸起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器进一步包括一个接合至下壳体(5)的内腔的内壳(6),所述内壳(6)包括底部(6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32)的两端抵靠在所述内壳(6)上,或抵靠在所述内壳(6)的底部(61)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胶囊型干粉吸入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其包括罩盖、吸嘴、下方固定有胶囊腔的板件、带有刺针的操作机构、以及顶部开放的下壳体,所述胶囊腔的一侧设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设有可供所述操作机构滑动连接的通道,所述引导板的两端靠近或抵靠在所述下壳体上,使得板件与下壳体间的连接更稳固,进而提高了吸入器结构的稳定性,最终为患者的吸入给药提供更稳定的雾化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波,朱雪冰,周莉萍,张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