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2663发布日期:2023-12-30 01:1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头颈部固定,尤其涉及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神经介入技术顾名思义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累及人体神经血管系统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它是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处于不清醒状态,为了确保手术过程的准确性,需要使用固定装置来对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固定。

2、但目前的头颈部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可调节性较低,无法适用于不同患者的头颈部大小,操作不便,实用性较低。

3、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通过对该固定装置的使用,可根据医护人员的实际需要来调节两组夹持板的相对距离,从而适用于对不同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固定,且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包括传动箱、双向螺纹杆、移动座、导向杆、滑块、固定座、弧形夹持板、海绵条、旋转轴、手摇柄、长螺栓、固定板、软座、防护垫、安装板和短螺栓,所述传动箱的内壁通过轴承设置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表面对称螺纹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均设置有弧形夹持板,且弧形夹持板位于传动箱的上方,两组所述弧形夹持板相互靠近的表面均等距设置有海绵条。

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所述传动箱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软座,且软座位于两组弧形夹持板的中间,所述软座的顶部表面设置有防护垫,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均贯穿设置有长螺栓。

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所述软座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两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均贯穿设置有短螺栓。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所述传动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顶部与移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摇柄。

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双向螺纹杆、移动座、导向杆、固定座、弧形夹持板、海绵条和手摇柄,先将患者的头颈部放置在两组弧形夹持板的中间,随后摇动手摇柄,通过手摇柄来带动双向螺纹杆旋转,使双向螺纹杆来带动其表面的两组移动座水平移动,当弧形夹持板到达适合的位置后,从而通过两组相互靠近的弧形夹持板来对头颈部进行限位固定,由此可根据医护人员的实际需要来调节两组夹持板的相对距离,从而适用于对不同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固定,且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9、2、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固定板、软座、防护垫、安装板和短螺栓,通过长螺栓和短螺栓的设置,可方便于将两组弧形夹持板和软座拆卸下来,从而便于对拆卸的弧形夹持板和软座进行清洗和更换,进而保证了该固定装置的干净整洁。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包括传动箱(1)、双向螺纹杆(2)、移动座(3)、导向杆(4)、滑块(5)、固定座(6)、弧形夹持板(7)、海绵条(8)、旋转轴(9)、手摇柄(10)、长螺栓(11)、固定板(12)、软座(13)、防护垫(14)、安装板(15)和短螺栓(16),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的内壁通过轴承设置有双向螺纹杆(2),所述双向螺纹杆(2)的表面对称螺纹连接有移动座(3),所述移动座(3)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的顶部均设置有弧形夹持板(7),且弧形夹持板(7)位于传动箱(1)的上方,两组所述弧形夹持板(7)相互靠近的表面均等距设置有海绵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顶部设置有软座(13),且软座(13)位于两组弧形夹持板(7)的中间,所述软座(13)的顶部表面设置有防护垫(14),所述固定座(6)的顶部均贯穿设置有长螺栓(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座(13)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5),两组所述安装板(15)的顶部均贯穿设置有短螺栓(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杆(4),所述导向杆(4)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5),且滑块(5)的顶部与移动座(3)的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纹杆(2)的一端连接有旋转轴(9),所述旋转轴(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摇柄(1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介入临床头颈部固定装置,包括传动箱、双向螺纹杆、移动座、导向杆、滑块、固定座、弧形夹持板、海绵条、旋转轴、手摇柄、长螺栓、固定板、软座、防护垫、安装板和短螺栓,所述传动箱的内壁通过轴承设置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表面对称螺纹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均设置有弧形夹持板。本技术通过安装有双向螺纹杆、移动座、导向杆、固定座、弧形夹持板、海绵条和手摇柄,由此可根据医护人员的实际需要来调节两组夹持板的相对距离,从而适用于对不同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固定,且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研发人员:叶远才,钱柱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叶远才
技术研发日:202210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