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80576发布日期:2023-07-05 20:2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沫敷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用敷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泡沫敷料。


背景技术:

1、目前临床上用于创面护理的泡沫敷料通常包含保护防粘连层的离型层、孔洞均匀分布的硅凝胶防粘连层、聚氨酯泡沫导液层、聚丙烯酸钠超吸水层以及聚氨酯防水阻菌薄膜层。由于硅凝胶防粘连层的孔洞较小,临床使用时难以吸收创面渗液,因此需要采用较薄且密度较小的聚氨酯泡沫导液层,创面渗液穿过聚氨酯泡沫导液层后被超吸水层吸收。但是,当创面渗液较粘稠时,由于聚氨酯泡沫导液层的导液能力不足,容易锁住创面渗液,导致创面渗液不能被超吸水层吸收,降低泡沫敷料吸收创面渗液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泡沫导液层的导液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泡沫敷料,可解决泡沫导液层的导液能力不足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泡沫敷料,包括离型层、防粘连层、泡沫导液层、超吸水储液层以及薄膜层,各层依次紧密排列。其中,泡沫导液层为亲水性的聚氨酯泡沫,用于吸收和传导创面渗液,泡沫导液层上设置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通孔在与防粘连层的接触面设有吸液口,通孔在与超吸水储液层的接触面设有排液口,吸液口的等效直径大于排液口的等效直径,以增大通孔与创面渗液的接触面积。

3、本申请所提供的泡沫敷料,通过在泡沫导液层上设置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且通孔在靠近防粘连层的一端的吸液口的等效直径,大于通孔在靠近超吸水储液层的相对一端的排液口的等效直径,增大了泡沫导液层与创面渗液的接触面积,在毛细作用下创面渗液被通孔吸收且流畅传导至超吸水储液层,提高了泡沫导液层的导液能力,有利于泡沫敷料吸收创面渗出液。



技术特征:

1.一种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等效直径从所述排液口向所述吸液口方向线性递增,所述吸液口以及所述排液口的等效直径为0.2~3.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在所述泡沫导液层上分布的孔密度为1~7个/平方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多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所述通孔的所述吸液口以及所述排液口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矩形、菱形或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泡沫导液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泡沫导液层上分布的孔密度由所述泡沫导液层的中心向边缘递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导液层厚度为1.0~6.0mm,所述聚氨酯泡沫的硬度为邵氏a20~1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导液层厚度为2.5~3.5mm,所述聚氨酯泡沫的硬度为邵氏a20~1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导液层设有抗菌剂,所述抗菌剂为氯化银、磷酸锆载银、硝酸银、硫酸银、聚六亚甲基双胍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为pet离型膜,所述防粘连层为硅凝胶或丙烯酸酯胶,所述超吸水储液层为纤维,所述薄膜层为聚氨酯薄膜。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泡沫敷料,属于医用敷料技术领域。泡沫敷料包括离型层、防粘连层、泡沫导液层、超吸水储液层以及薄膜层,各层依次紧密排列。其中,泡沫导液层为亲水性的聚氨酯泡沫,泡沫导液层上设置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通孔在与防粘连层的接触面设有吸液口,通孔在与超吸水储液层的接触面设有排液口,吸液口的等效直径大于排液口的等效直径。本申请在泡沫导液层上设置的通孔在靠近防粘连层的一端的吸液口的等效直径,大于通孔在靠近超吸水储液层的相对一端的排液口的等效直径,增大了泡沫导液层与创面渗液的接触面积,在毛细作用下创面渗液被通孔吸收且流畅传导至超吸水储液层,提高了泡沫导液层的导液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罗妍,谭国胜,黄惠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华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