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

文档序号:36903314发布日期:2024-02-02 21:3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民族医学中壮医学外治疗法辅助设备,具体为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1、广西是针灸的发源地。考古发现,目前出土最早的针灸针出自广西武鸣,为《黄帝内经》“九针自南方来”的记载提供了现实依据。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是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中国十大针灸流派之一,黄瑾明教授是第一代代表性传承人,天阴阳针法、灸法、香疗构成的天阴阳疗法是本流派重要学术成果。天阴阳疗法是以壮医学三气同步理论和天阴阳理论为指导,以三道两路学说为基础,以调气为法、调神为本,以壮医脐环穴为重要施治部位的壮医学特色疗法。

2、脐环穴是黄瑾明壮医针灸学派调节人体天阴阳的重要穴位组群,该穴应用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民国时期广西名中医刘惠宁所著《六桥医话》,而在壮族先民骆越人的聚居地武鸣区也有此疗法流传,东兴市当代壮族民间医生揭毓璇早些年临床对此穴也有应用。黄瑾明教授带领下的研究团队挖掘整理刘六桥、揭毓璇等老壮医脐部治病传统经验,在专著《中国壮医针灸学》中首次明确提出脐环穴穴名,并总结出脐环穴定位主治规律。在脐窝外缘旁开0.5寸做一圆环,称脐内环;在脐窝外缘旁开1.5寸做一圆环,称脐外环,内外环线上均是穴位。将脐内环线视为钟表盘,取1.5点、3点、4.5点、6点、7.5点、9点、10.5点、12点为脐内环8穴,脐外环线取3点、6点、9点、12点为脐外环4穴。

3、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操作为:使用25mm×0.25mm针灸针对8穴分别向外放射状平刺,进针约20mm,并结合悬灸、香疗同时进行。目前天阴阳香

4、灸针结合疗法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5、(1)针刺采取人为徒手进针操作,需围绕脐部刺入8针,而肚脐直径一般为1-2cm,使得8根针的排布非常密集,当刺至第5针开始,如果技术不够精湛,手指就很容易碰触甚至压迫之前已刺入的针,使患者感到疼痛不适,因此影响天阴阳针法的学习和推广应用,也造成不同医师治疗效果差异较大,从而影响临床研究的标准性、统一性。

6、(2)由于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是天阴阳针法结合灸法、香疗同时进行,三者不能相互干扰,而须有机结合。目前的操作是:在脐内环线徒手刺入8针,由于临床中所用针灸的针柄较长,因此艾灸只能在针刺的基础上,手持悬灸;香疗须在已经施行针法和手持悬灸的前提下,手持精油香疗装置或将精油香疗装置架于脐部上进行。前述基本操作不仅较费人工,且装置操作所占空间大,三者操作易造成相互干扰。

7、目前尚无能够将香疗、针刺、艾灸三者实现较好整合使用的辅助治疗器,且现有的针灸辅助装置也不适合直接用来实施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例如申请号为cn201920657286.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针灸及针灸辅助装置,包括针灸针和艾灸盒,所述艾灸盒套接安装在所述针灸针外侧的底部,所述针灸针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加液槽,所述针灸针的底端设置有针尖。使用时,通过吸盘将艾灸盒吸附在患者伤患处,点燃艾灸盒内的艾绒进行熨灸,此时针灸针的针尖刺入皮肤,向针灸针的加液槽加入治疗时所需要药液,药液通过针灸针流出对患者的伤处进行治疗。该针灸辅助装置虽然能够进行悬灸,但是却不能用于辅助完成脐内环8穴向外放射状平刺,也不能同时进行香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前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辅助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将天阴阳针法、灸法、香疗三者整合使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包括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上部组件的下部套接下部组件的上部;所述上部组件内分别开设有艾柱燃烧腔和至少一个精油扩香槽,所述艾柱燃烧腔内设有固定艾柱的固定组件,艾柱燃烧腔的下方设有承灰网;所述下部组件中部为从上而下贯通的空腔,该空腔与所述艾柱燃烧腔连通,由下部组件的外壁至所述空腔分别开设有多个向下倾斜的进针孔。

4、所述固定组件为固定在艾柱燃烧腔内的艾柱卡槽或者艾柱插针。

5、所述艾柱卡槽是艾柱燃烧腔从上至下分成直径从大到小的多种规格圆柱状卡槽。

6、所述艾柱插针有4根,其中2根为15°斜向上的瓷柱钢针,另2根为15°斜向下的瓷柱钢针。

7、所述精油扩香槽有8个,等间距地分布在上部组件的上表面。

8、所述进针孔有8个,8个进针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间隔距离相等。

9、所述进针孔由下部组件的外壁向下倾斜通至所述空腔并与所述下部组件的底面角度为15°。

10、所述上部组件和所述下部组件均由导热材料制成。

11、还包括防尘盖,可分离地盖合在所述上部组件的顶部。

12、所述上部组件和所述下部组件的外壁均分别涂有隔热涂层。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整体设计实现壮医天阴阳针法、灸法、香疗同时进行。针刺时,通过进针孔的辅助作用实现快速进针效果,避免进针慢引起患者疼痛,且能微整针刺角度和固定针刺保证平刺入脐内环穴部位;施灸时,在艾柱燃烧腔内固定艾条,使得艾灸时产生的气体及热量向下进入下部组件空腔,对准脐部进行治疗,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香疗时,通过壮医辨证选用合适精油,通过上部组件导热材料传导艾灸热量,使扩香作用获得增强。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上部组件的下部套接下部组件的上部;所述上部组件内分别开设有艾柱燃烧腔和至少一个精油扩香槽,所述艾柱燃烧腔内设有固定艾柱的固定组件,艾柱燃烧腔的下方设有承灰网;所述下部组件中部为从上而下贯通的空腔,该空腔与所述艾柱燃烧腔对应连通,由下部组件的外壁至所述空腔分别开设有多个向下倾斜的进针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为固定在艾柱燃烧腔内的艾柱卡槽或者艾柱插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柱卡槽是由艾柱燃烧腔从上至下分成直径从大到小的多种规格圆柱状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柱插针有4根,其中2根为15°斜向上的瓷柱钢针,另2根为15°斜向下的瓷柱钢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油扩香槽有8个,等间距地分布在上部组件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针孔有8个,8个进针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间隔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和6之一所述的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针孔由下部组件的外壁向下倾斜通至所述空腔并与所述下部组件的底面角度为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组件和所述下部组件均由导热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盖,可分离地盖合在所述上部组件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组件和所述下部组件的外壁均分别涂有隔热涂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壮医天阴阳香灸针结合疗法的辅助装置,包括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上部组件的下部套接下部组件的上部;所述上部组件内分别开设有艾柱燃烧腔和至少一个精油扩香槽,所述艾柱燃烧腔内设有固定艾柱的固定组件,艾柱燃烧腔的下方设有承灰网;所述下部组件中部为从上而下贯通的空腔,该空腔与所述艾柱燃烧腔对应连通,由下部组件的外壁至所述空腔分别开设有多个向下倾斜的进针孔。本技术装置有助于壮医天阴阳针法进针,辅助壮医天阴阳针法、灸法、香疗有机结合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儒鹏,黎文雅,韦英才,黄瑾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102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