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非人灵长类动物神经系统的鼻内给药装置

文档序号:35225296发布日期:2023-08-24 21:5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靶向非人灵长类动物神经系统的鼻内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靶向非人灵长类动物神经系统的鼻内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在逐年递增,且神经系统疾病缺乏有效或强效的疗法对医疗保健系统和社会造成了巨大且不断增加的负担,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为避免血脑屏障的高度选择性会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造成影响,目前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一般采用鼻内给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组织及其他神经系统从而实现药物治疗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对于非人灵长类动物鼻内给药装置,一般采用手持给药器装置进行手动给药,无法精确控制药品滴入鼻腔内的速度,导致药物的吸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靶向非人灵长类动物神经系统的鼻内给药装置,该装置能精确控制药品滴入鼻腔内的速度,提高药物的吸收效率。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靶向非人灵长类动物神经系统的鼻内给药装置,包括:操作台、固定支架、可活动固定支架和显微注射泵;

3、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操作台上;

4、所述可活动固定支架一端与所述操作台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活动固定支架另一端与所述显微注射泵可拆卸连接。

5、优选地,所述显微注射泵包括:电子控制台、显微注射臂、注射器和针头;

6、所述显微注射臂与所述电子控制台连接,所述注射器安装于所述显微注射臂内;

7、所述针头与所述注射器的药品进出口连接。

8、优选地,所述注射器为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所述针头为一次性使用无菌针头。

9、优选地,所述针头为塑料针头。

10、优选地,所述可活动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夹和活动臂;

11、所述固定夹与所述活动臂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活动臂为具有伸缩和旋转功能的机械臂。

13、优选地,所述活动臂的材质为碳素钢。

14、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上对称设置两个耳杆,所述耳杆用于固定头部的两侧。

15、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呈“凹”型,且所述固定支架开口方向朝头部方向。

16、优选地,所述操作台设有四个桌腿,四个所述桌腿均匀分布,使得所述操作台的台面呈水平。

17、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靶向非人灵长类动物神经系统的鼻内给药装置,包括:操作台、固定支架、可活动固定支架和显微注射泵;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操作台上;所述可活动固定支架一端与所述操作台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活动固定支架另一端与所述显微注射泵可拆卸连接。

19、本实用新型方案,通过固定支架固定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头部,结合可活动固定支架固定显微注射泵和灵活调整显微注射泵的位置,使得药物精准地注射到动物的鼻腔,降低了给药装置给动物造成损伤的风险,并且采用了微量注射泵来代替传统手动给药,能精确地控制药物滴入鼻腔内的速度,使药物匀速缓慢的滴入动物鼻腔内,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靶向非人灵长类动物神经系统的鼻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固定支架、可活动固定支架和显微注射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微注射泵包括:电子控制台、显微注射臂、注射器和针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为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所述针头为一次性使用无菌针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鼻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为塑料针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夹和活动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鼻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臂为具有伸缩和旋转功能的机械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鼻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臂的材质为碳素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耳杆,所述耳杆用于固定头部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呈“凹”型,且所述固定支架开口方向朝头部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设有四个桌腿,四个所述桌腿均匀分布,使得所述操作台的台面呈水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靶向非人灵长类动物神经系统的鼻内给药装置。一种靶向非人灵长类动物神经系统的鼻内给药装置,包括:操作台、固定支架、可活动固定支架和显微注射泵,固定支架固定于操作台上,可活动固定支架一端与操作台可拆卸连接,可活动固定支架另一端与显微注射泵可拆卸连接;在本方案中,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动物的头部,结合可活动固定支架固定显微注射泵和灵活调整显微注射泵的位置,使得药物精准地注射到动物的鼻腔,降低了给药装置给动物带来损失了风险,并且采用了微量注射泵来代替传统手动给药,能精确地控制药物滴入鼻腔内的速度,使药物匀速缓慢的滴入动物鼻腔内,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兵,黄忠海,李静,沃金,梁雅颖,刘梦凡,贾彬,李志忠,孙国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暨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