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贴

文档序号:35233014发布日期:2023-08-25 01:4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贴

本技术涉及医疗,尤其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贴


背景技术:

1、引流管是提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目前临床上进行各种管道固定,需自行裁剪各类形状不同的胶带,由于胶带粘贴效果较差,无法提供较大的固定强度,操作复杂且易导致引流管容易活动,从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增大了患者痛苦及影响了病程进展。同时,增大护士的工作量且降低医护临床工作效率。专利引流管固定贴(zl202123104051.3)设计了一种引流管固定贴,通过孔槽与引流管贴合,通过两条缠绕条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黏贴;两条缠绕条可以提供一定的固定的强度,但是强度仍需进一步提高,来满足临床多日留置引流管的需求。专利引流管固定器(zl202220523333.2)设计了一种引流管固定器,通过固定盘黏贴皮肤,可以长时间固定管道;但是固定盘上的固定杆和弹簧等硬质材料长期小面积挤压皮肤,易形成压疮。专利(zl202121286300.2)的螺纹杆和橡胶吸盘也存在一定的压疮风险。专利(cn211068654u)公开了一种护肤型可调导管固定器,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在临床上操作不方便,且锁扣装置易压迫皮肤,形成压疮。

2、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防止患者在住院期间胸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及解决胸腔引流袋更换操作需自行配备物品,过程中因遗漏或污染导致操作停顿的问题。同时减少患者因长期留置引流管导致的压疮风险。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贴,包括底座、胶连接部和固定层。所述底座由五层材料依次胶合而成;由上到下分别是第一层硬塑层、第二层棉纱层、第三层泡沫敷料层、第四层黏性水胶体层、第五层防粘层一;所述的硬塑层表面分布两条倒s形卡槽。所述胶连接部是胶粘剂条。所述固定层由3层胶合而成;由上到下分别是,第一层保护层、第二层3m胶层、第三层防粘层二;硬塑层由表面上部倒s形卡槽、表面下部倒s形卡槽、s形卡槽两端的卡扣和硬塑本体组成。卡扣上部设有卡齿,卡扣中部设有限位齿。

4、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5、所述底座是直径为12cm的圆柱体。

6、所述固定层是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

7、所述底座和固定层叠加后的厚度为3cm。

8、所述硬塑层上部倒s形卡槽1的宽度为2.5mm。

9、所述硬塑层下部倒s形卡槽2的宽度为20mm。

10、所述卡扣内限位齿的边长为0.5mm。

11、所述黏性水胶体层由羧甲基纤维素钠、苯已烯-异戊二烯-苯已烯聚合物、矿物油和合成树脂组成。

12、所述防粘层一和防粘层二是防粘膜,所述防粘膜可从所述胸腔引流管固定贴上移除;具体所述防粘膜为易撕材质,如易撕pe膜。

13、所述胶连接部的胶粘剂条的长度是8cm;所述胶连接部的胶粘剂条宽度是1cm;所述胶连接部的胶粘剂条的厚度是1mm。

14、所述防粘层二下层的防粘膜长度是8cm;所述防粘层二下层的防粘膜宽度是8cm。

15、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无纺布。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底座上的倒s形卡槽对引流管进行位置限定,通过倒s形卡槽两端的卡扣对引流管进行位置固定,通过固定层的3m胶对引流管进行进一步粘贴,最后通过黏性水胶体层将固定贴粘贴到皮肤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长时间应用引流管容易脱落的问题。同时,固定层的保护层可以减轻外力对引流管的影响,可有效的吸收患者皮肤多余液体,随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而贴合皮肤提高患者应用引流管的舒适度。

18、2.本实用新型中,黏性水胶体层与皮肤接触面积大,且黏性水胶体、泡沫敷料层和棉纱层有明显减少底座对皮肤压力的作用,整体降低压疮发生的可能性。

19、3.本实用新型中,简化了固定引流管的操作流程,首先,只需将底座防粘层撕掉,在患者身体合适部位粘贴固定贴;其次,将引流管放置到到s形卡槽内;最后,只需撕掉固定层防粘层,通过3m胶进一步固定好引流管。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减轻护理工作量,使操作流程同质化,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由五层材料依次胶合而成,由上到下分别是第一层硬塑层(11)、第二层棉纱层(12)、第三层泡沫敷料层(13)、第四层黏性水胶体层(14)、第五层防粘层一(15);所述硬塑层(11)由表面上部倒s形卡槽1(111)、表面下部倒s形卡槽2(112)、s形卡槽两端的卡扣(113)和硬塑本体组成;所述的卡扣(113)上部设有卡齿(1131)、卡扣(113)中部设有限位齿(1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是直径为12cm的圆形,所述底座(1)和固定层(3)叠加后的厚度为3.0cm,所述硬塑层(11)上部倒s形卡槽1(111)的宽度为2.5mm,所述硬塑层(11)下部倒s形卡槽2(112)的宽度为20mm,所述卡扣(113)内限位齿(1132)的边长为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3)是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黏性水胶体层(14)由羧甲基纤维素钠、苯已烯-异戊二烯-苯已烯聚合物、矿物油和合成树脂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层一(15)和防粘层二(33)是防粘膜,所述防粘膜可从所述胸腔引流管固定贴上移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连接部(2)的胶粘剂条的长度是8cm,所述胶连接部(2)的胶粘剂条宽度是1cm,所述胶连接部(2)的胶粘剂条的厚度是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层二(33)下层的防粘膜长度是8cm,所述防粘层二(33)下层的防粘膜宽度是8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31)的材质为无纺布。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贴,包括:底座、胶连接部和固定层。底座由硬塑层、棉纱层、泡沫敷料层、黏性水胶体层、防粘层一从上到下依次胶合而成。胶连接部是胶粘剂条。固定层由保护层、3M胶层、防粘层二从上到下依次胶合而成。硬塑层表面分布两条倒S形卡槽和卡扣。本技术通过底座上的倒S形卡槽和卡扣对引流管进行位置限定,再通过固定层的3M胶对引流管进一步粘贴,最后黏性水胶体层将固定贴粘贴到皮肤上,解决了引流管容易脱落的问题;水胶体层和泡沫敷料层减少底座对皮肤的压力,降低了压疮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本技术操作流程简洁,减轻护理工作量,使操作流程同质化,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石双双,石秀茹,黄燕霞,蔡文晓,赖丹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1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