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可调结构的前方牵引器

文档序号:34132450发布日期:2023-05-12 11:0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可调结构的前方牵引器

本技术涉及前方牵引器,特别涉及一种改良可调结构的前方牵引器。


背景技术:

1、反是口腔科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错畸形,按照其病理机制分为牙性、功能性及骨性三种,针对由于上颌骨发育不足造成的骨性ⅲ类反

2、,在临床上多采用前方牵引器促进上颌骨向前向下发育,解除反。

3、传统的前方牵引器多在夜间睡觉时佩戴,由于患者睡姿的改变、面部肌肉或口腔的意外活动,易导致该前方牵引器连接处出现松动或变形,进而导致前方牵引器力量大小或方向的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可调结构的前方牵引器,用以解决现有的前方牵引器在患者睡姿改变、面部肌肉或口腔意外活动时易松动变形的缺陷。

3、(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可调结构的前方牵引器,包括主体架、额垫和限位杆,所述主体架的一端设置有额垫,所述主体架外侧壁的上方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主体架外侧壁的下方设置有辅助紧固结构,所述辅助紧固结构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杆,所述主体架的下方设置有颏兜,所述额垫的一端安装有辅助佩戴结构。

5、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魔术原毛和魔术刺毛,所述主体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束缚带,所述主体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束缚带,所述第二束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原毛,所述第一束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刺毛。

6、优选的。所述第一束缚带与第二束缚带关于主体架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束缚带与第二束缚带处于同一水平面,以此使第一束缚带与第二束缚带得以对患者头部进行束缚。

7、优选的。所述辅助紧固结构包括紧固套、限位槽、紧固螺栓和夹持片,所述紧固套设置于主体架外侧壁的下方,所述紧固套内侧壁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紧固套内部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一侧设置有夹持片。

8、优选的。所述紧固套关于主体架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紧固螺栓与夹持片内部之间呈转动结构,以此使夹持片得以对主体架或限位杆进行挤压。

9、优选的。所述辅助佩戴结构包括卡槽、软垫和卡块,所述卡槽设置于额垫一端的内部,所述额垫的一端设置有软垫,所述软垫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

10、优选的。所述卡槽与卡块内部之间呈卡合结构,所述卡块关于软垫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以此使软垫得以进行拆装清洗。

11、(三)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良可调结构的前方牵引器,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有辅助紧固结构,在紧固套内部设置夹持片,并使夹持片与紧固螺栓呈转动结构,当主体架与限位杆调节完毕后在紧固套与紧固螺栓的螺纹结构下拧紧紧固螺栓,使紧固螺栓逐渐推动夹持片对主体架或限位杆的外侧壁进行挤压,并以此使主体架与夹持片之间摩擦力大大增加,使主体架或限位杆调节完毕后得以固定无法轻易再次滑动,实现了对该前方牵引器的调节与固定;

13、通过设置有限位结构,通过第一束缚带与第二束缚带与主体架进行连接,并在魔术原毛与魔术刺毛的贴合作用下将患者头部进行包裹,使该前方牵引器在第一束缚带与第二束缚带的束缚下,确保该前方牵引器在佩戴时不易掉落,提高该前方牵引器的稳定性;

14、通过设置有辅助佩戴结构,为防止额垫与患者额头贴合力度过大对患者产生较大的挤压疼痛,因此在额垫的一端通过卡槽与卡块的卡合结构安装软垫,使该前方牵引器在佩戴时,软垫在额垫的挤压下与患者额头贴合,以此防止额垫对患者额头挤压产生疼痛感,实现了该前方牵引器的舒适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良可调结构的前方牵引器,包括主体架(1)、额垫(2)和限位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架(1)的一端设置有额垫(2),所述主体架(1)外侧壁的上方设置有限位结构(3),所述主体架(1)外侧壁的下方设置有辅助紧固结构(4),所述辅助紧固结构(4)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可调结构的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包括第一束缚带(301)、第二束缚带(302)、魔术原毛(303)和魔术刺毛(304),所述主体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束缚带(301),所述主体架(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束缚带(302),所述第二束缚带(3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原毛(303),所述第一束缚带(301)的一端设置有魔术刺毛(3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可调结构的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缚带(301)与第二束缚带(302)关于主体架(1)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束缚带(301)与第二束缚带(302)处于同一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可调结构的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紧固结构(4)包括紧固套(401)、限位槽(402)、紧固螺栓(403)和夹持片(404),所述紧固套(401)设置于主体架(1)外侧壁的下方,所述紧固套(401)内侧壁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402),所述紧固套(401)内部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403),所述紧固螺栓(403)的一侧设置有夹持片(4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良可调结构的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套(401)关于主体架(1)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紧固螺栓(403)与夹持片(404)内部之间呈转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可调结构的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佩戴结构(7)包括卡槽(701)、软垫(702)和卡块(703),所述卡槽(701)设置于额垫(2)一端的内部,所述额垫(2)的一端设置有软垫(702),所述软垫(702)的一侧四角设有卡块(7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良可调结构的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701)与卡块(703)内部之间呈卡合结构,所述卡块(703)位于四角且关于软垫(702)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可调结构的前方牵引器,包括主体架、额垫和限位杆,主体架的一端设置有额垫,主体架外侧壁的上方设置有限位结构,辅助紧固结构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杆,主体架的下方设置有颏兜,额垫的一端安装有辅助佩戴结构。本技术通过设置有辅助紧固结构,在紧固套内部设置夹持片,并使夹持片与紧固螺栓呈转动结构,当主体架与限位杆调节完毕后在紧固套与紧固螺栓的螺纹结构下拧紧紧固螺栓,使紧固螺栓逐渐推动夹持片对主体架的外侧壁进行挤压,并以此使主体架与夹持片之间摩擦力大大增加,使主体架或限位杆调节完毕后得以固定无法轻易再次滑动,实现了对该前方牵引器的调节与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娣,周子凌,汪璐璐,陈莎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11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