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

文档序号:33902905发布日期:2023-04-21 10:24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股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1、长期以来,在术后皮下止血方面,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止血装置,只是依靠手术医生,用手指压迫止血,时间长达数十分钟。

2、现在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2475560a的专利公开的一种可防止动、静脉穿刺后出血的压迫止血装置。本发明包括充气气囊、手压充气器及压迫装置;手压充气器与充气气囊相通;压迫装置的上部为中空的管状,与充气气囊相通,下部则为倒扣的碗。

3、其在进行使用时,粘性胶带使用时的稳定性差,且不能根据使用的需求对固定时的角度进行调整,且手动对气囊进行充气加压,气囊膨胀效率较低,不能及时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极易造成出血,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股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股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能够对气囊进行快速充气膨胀,从而通过气囊对穿刺部位进行快速压迫止血,避免出血,且能根据需求对束缚带的位置、角度和长度进行调整,提高束缚带使用时的稳定性,从而更好的对压迫止血装置进行固定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股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包括壳体和压迫单元;

3、壳体: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壳体上设置有plc控制器和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连接有束缚单元,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

4、压迫单元:包含有微型气泵、进气管、滤盒、输气管、气囊、气压传感器、弹性网、电磁阀、排气管和单向阀,所述弹性网设置在安装腔的内部下端,弹性网上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气囊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微型气泵和电磁阀均设置在隔板上,微型气泵的进气端连接进气管的一端,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壳体连接滤盒,所述微型气泵的出气端连接单向阀,所述电磁阀的进气端连接气囊,电磁阀的出气端连接排气管的一端,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壳体,微型气泵和电磁阀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

5、通过蓄电池为整个装置进行供电,通过弹性网对气囊进行限位保护,使用时,把壳体上靠近弹性网的一端放置在患者的股静脉穿刺处,通过调整单元调整束缚单元的角度,通过束缚单元把壳体束缚在患者身上,通过plc控制器设定气囊压迫的压力,plc控制器控制微型气泵工作,微型气泵通过进气管和滤盒对外部空气进行抽入,通过滤盒对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杂物进入到微型气泵内,微型气泵通过输气管和单向阀把外部空气输送进气囊内,气囊充气膨胀,膨胀后的气囊通过弹性网压紧在患者的股静脉穿刺处,从而对患者的股静脉穿刺处进行止血,通过气压传感器对气囊内气体压力进行检测,并把检测的结果输送进plc控制器内,从而对气囊的压力进行控制,通过单向阀能够避免气囊内的气体倒流,当需要对气囊内的气体压力进行调小放气时,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工作,气囊内的空气通过电磁阀和排气管排出,从而对气囊的压迫力进行调整。

6、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单元包含有t型槽、t型滑块和滚珠,所述t型槽环绕设置在壳体上,t型槽内滑动连接有四个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上设置有束缚单元,t型滑块上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滑动连接t型槽。通过滚珠使得t型滑块能够更好的在t型槽内进行滑动,通过t型滑块带动束缚单元进行移动,从而对束缚单元的角度进行调整,从而便于束缚单元更好的进行使用

7、进一步的,所述束缚单元包含有束缚带、缓冲条、移动座、螺栓、连接座、挡环和插头,所述束缚带共四个且分别设置在四个t型滑块上,束缚带的端部设置有挡环,束缚带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螺栓、连接座和插头,所述连接座和插头分别有两个,连接座和插头分别设置在相对设置的两个移动座上,连接座滑动连接插头。根据需要使用的束缚带长度,滑动移动座,使得移动座带动连接座和插头移动到束缚带的合适长度,通过挡环能够避免移动座脱离束缚带,转动螺栓,通过螺栓把移动座锁紧在束缚带上,从而对连接座和插头进行固定,把束缚带放置在患者身上,把插头滑动连接进连接座内,从而使得两个束缚带进行连接,从而把止血装置固定在患者身上,通过缓冲条对患者进行保护,避免束缚带对患者造成伤害。

8、进一步的,还包括散热孔和滤网,所述散热孔设置在壳体的上表面,散热孔连通安装腔,散热孔内设置有滤网。通过滤网能够避免杂物通过散热孔进入到安装腔内,通过散热孔对安装腔内进行散热。

9、进一步的,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设置在壳体的上表面,蜂鸣器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当止血装置使用完毕后,通过plc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工作,通过蜂鸣器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醒,从而方便对止血装置进行取下。

10、进一步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弹性圈,密封圈设置在壳体的下表面。通过密封圈使得壳体更好的贴合在患者身上。

11、进一步的,还包括粘胶圈和止血药棉,所述粘胶圈粘接在壳体的下表面,粘胶圈上设置有止血药棉,所述止血药棉位于弹性网的正下方。止血药棉通过粘胶圈连接在壳体上,通过粘胶圈便于对止血药棉进行更换,从而方便不同患者进行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增加了安全性,通过止血药棉能够对患者进行更好的进行止血。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以下好处:

13、1、微型气泵通过进气管和输气管往气囊内输送气体,从而使得气囊能够快速膨胀,使得气囊能够患者的股静脉穿刺处进行快速压迫止血,避免出血,通过气压传感器对气囊内的气压进行检测,通过电磁阀和排气管进行放气,从而能够对气囊压迫的压力进行调整,避免压力过大对患者造成不适或伤害或压力过小影响压迫止血的效果,提高了压迫止血的速度和使用时的便捷性,通过滤盒对进入气囊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杂物进入到气囊内对气囊造成损伤,延长气囊的使用寿命。

14、2、通过滚珠使得t型滑块能够在t型槽更好的进行滑动,通过t型滑块带动束缚带进行移动,从而对束缚带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对束缚带束缚的角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束缚带更好的把整个止血装置固定在患者身上。

15、3、通过移动座带动连接座和插头移动,从而调整连接座和插头的位置,从而对束缚带束缚时的长度进行调整,连接座和插头移动到合适位置进行连接,从而提高束缚带使用时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再通过缓冲条对束缚带进行缓冲,既能对整个止血装置固定在患者身上,且能避免束缚带对患者造成伤害。

16、4、通过密封圈能够使得整个止血装置更好的贴合患者,气囊把止血药棉压紧在患者的股静脉穿刺处,通过止血药棉的药用和气囊的压迫,从而能够更快速的进行止血,止血药棉通过粘胶圈连接在壳体上,便于对止血药棉进行更换,提高了安全性,避免不同患者使用时发生交叉感染。



技术特征:

1.一种股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压迫单元(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3)包含有t型槽(31)、t型滑块(32)和滚珠(33),所述t型槽(31)环绕设置在壳体(1)上,t型槽(31)内滑动连接有四个t型滑块(32),所述t型滑块(32)上设置有束缚单元(4),t型滑块(32)上转动连接有滚珠(33),所述滚珠(33)滑动连接t型槽(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单元(4)包含有束缚带(41)、缓冲条(42)、移动座(43)、螺栓(44)、连接座(45)、挡环(46)和插头(47),所述束缚带(41)共四个且分别设置在四个t型滑块(32)上,束缚带(41)的端部设置有挡环(46),束缚带(41)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座(43),所述移动座(43)上设置有螺栓(44)、连接座(45)和插头(47),所述连接座(45)和插头(47)分别有两个,连接座(45)和插头(47)分别设置在相对设置的两个移动座(43)上,连接座(45)滑动连接插头(4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孔(9)和滤网(10),所述散热孔(9)设置在壳体(1)的上表面,散热孔(9)连通安装腔(7),散热孔(9)内设置有滤网(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蜂鸣器(11),所述蜂鸣器(11)设置在壳体(1)的上表面,蜂鸣器(11)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5)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为弹性圈,密封圈(12)设置在壳体(1)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胶圈(13)和止血药棉(14),所述粘胶圈(13)粘接在壳体(1)的下表面,粘胶圈(13)上设置有止血药棉(14),所述止血药棉(14)位于弹性网(27)的正下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股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压迫单元;壳体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壳体上设置有PLC控制器和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连接有束缚单元,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压迫单元包含有微型气泵、进气管、滤盒、输气管、气囊、气压传感器、弹性网、电磁阀、排气管和单向阀。本技术能够对气囊进行快速充气膨胀,从而通过气囊对穿刺部位进行快速压迫止血,避免出血,且能根据需求对束缚带的位置、角度和长度进行调整,提高束缚带使用时的稳定性,更好的对压迫止血装置进行固定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江,廖文凯,孙杰,周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14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