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22591发布日期:2023-05-19 23:0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限位固定装置,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而在患者骨折后进行救助需对受伤部位进行限位固定,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

2、传统的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如公开号:cn114652501a,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其包括安装板,安装板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夹板,u型夹板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级连接带,一级连接带远离u型夹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环扣,u型夹板远离一级连接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二级连接带,安装板顶部一侧铰接有用于组装装置以及防护伤部的连接防护组件,安装板顶部还开有安装槽,安装板还配合有用于将装置与受伤肢部固定的夹固机构。本发明可通过连接防护组件进行组装,在紧急情况下可根据伤情组装合适长度的固定装置,组装操作简单,使用灵活;本发明通过夹固机构与连接防护组件配合实现了对患者进行伤肢进行固定的同时对伤肢进行防护,避免患者伤情加重,其中还存在有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吊架等使手术病人的受伤部位血液流通这样使装置使用起来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吊架等使手术病人的受伤部位血液流通这样使装置使用起来具有局限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包括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内部前后内壁开设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轮,所述导轮安装在衔接块的前后外壁,所述衔接块的顶端连接有限位固定槽,所述限位固定槽的顶端前方表面设置有弹性固定带,所述弹性固定带的一端贯穿安装有固定扣,所述限位固定槽的顶端后方表面设置与固定扣相适配的扣座,所述衔接板的底端一侧通过转轴与第一调节支臂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支臂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活动块相铰接,所述第一活动块安装在活动槽的内部,所述活动槽开设在基座的内部,所述活动槽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第一活动块相连接,所述基座的顶端安装有衔接架,所述衔接架的顶端通过转轴与衔接板的底端另一侧相铰接。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衔接块的底端等间距设置有第一抵触块,所述第一抵触块的底端抵触有第二抵触块,所述第二抵触块等间距设置在柔性塑料板的顶端。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衔接板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前后内壁均铰接有滑轮,所述滑轮均活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滑槽设置在衔接板的前后外壁,所述连接架的前方内壁固定安装有磁吸连接块,所述磁吸连接块的底端与电磁块的顶端相吸附,所述电磁块固定安装在连接槽的内部底端,所述连接槽的内侧壁与磁吸连接块的外侧壁尺寸相适配,所述衔接板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电动推杆和电磁块电性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架的顶端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的顶端均通过转轴与第二调节支臂的底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调节支臂的顶端通过转轴与定位块的底端两侧相铰接,左侧所述第一导向块的一侧外壁均通过连接轴承连接有调节螺栓。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块的两侧内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块的一侧均通过转轴与第三调节支臂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调节支臂的另一端均通过转轴与安装块的一侧相铰接,上方所述第二导向块的顶端均通过连接轴承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卡接有克氏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8、1、本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支臂,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第一调节支臂的活动进行使衔接板的角度进行调整,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就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吊架等使手术病人的受伤部位血液流通这样使装置使用起来具有局限性的问题,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9、2、本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二调节支臂,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调节螺栓进行正转或反转进行驱动第一导向块,从而使第一导向块驱动第二调节支臂活动使定位块的高度进行调节,这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配克氏针固定的高度,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利性,并通过设置的克氏针,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克氏针对患者的关节处进行固定,并通过设置的第三调节支臂这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螺栓进行正转或反转进行驱动第二导向块,从而使第二导向块驱动第三调节支臂活动使安装块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适配不同患者及不同区域。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衔接板(1),所述衔接板(1)的内部前后内壁开设有导轨(2),所述导轨(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轮(3),所述导轮(3)安装在衔接块(4)的前后外壁,所述衔接块(4)的顶端连接有限位固定槽(5),所述限位固定槽(5)的顶端前方表面设置有弹性固定带(6),所述弹性固定带(6)的一端贯穿安装有固定扣(7),所述限位固定槽(5)的顶端后方表面设置与固定扣(7)相适配的扣座(8),所述衔接板(1)的底端一侧通过转轴与第一调节支臂(12)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支臂(12)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活动块(13)相铰接,所述第一活动块(13)安装在活动槽(14)的内部,所述活动槽(14)开设在基座(15)的内部,所述活动槽(14)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6),所述电动推杆(16)的输出端与第一活动块(13)相连接,所述基座(15)的顶端安装有衔接架(17),所述衔接架(17)的顶端通过转轴与衔接板(1)的底端另一侧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块(4)的底端等间距设置有第一抵触块(9),所述第一抵触块(9)的底端抵触有第二抵触块(10),所述第二抵触块(10)等间距设置在柔性塑料板(11)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1)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架(18),所述连接架(18)的前后内壁均铰接有滑轮(19),所述滑轮(19)均活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滑槽设置在衔接板(1)的前后外壁,所述连接架(18)的前方内壁固定安装有磁吸连接块(20),所述磁吸连接块(20)的底端与电磁块(21)的顶端相吸附,所述电磁块(21)固定安装在连接槽(22)的内部底端,所述连接槽(22)的内侧壁与磁吸连接块(20)的外侧壁尺寸相适配,所述衔接板(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23),所述控制面板(23)与电动推杆(16)和电磁块(21)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8)的顶端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块(24),所述第一导向块(24)的顶端均通过转轴与第二调节支臂(25)的底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调节支臂(25)的顶端通过转轴与定位块(26)的底端两侧相铰接,左侧所述第一导向块(24)的一侧外壁均通过连接轴承连接有调节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26)的两侧内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二导向块(27),所述第二导向块(27)的一侧均通过转轴与第三调节支臂(28)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调节支臂(28)的另一端均通过转轴与安装块(29)的一侧相铰接,上方所述第二导向块(27)的顶端均通过连接轴承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安装块(29)的一侧卡接有克氏针(3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四肢创伤急救的限位固定装置,属于限位固定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吊架等使手术病人的受伤部位血液流通这样使装置使用起来具有局限性的技术问题,包括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内部前后内壁开设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轮,所述导轮安装在衔接块的前后外壁,所述衔接块的顶端连接有限位固定槽,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支臂,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第一调节支臂的活动进行使衔接板的角度进行调整,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就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吊架等使手术病人的受伤部位血液流通这样使装置使用起来具有局限性的问题,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技术研发人员:遆云帆,孙国静,武振方,鲁经纬,缪吴军,陈淑媛,杨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