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持续监测气囊压的气管导管

文档序号:34917898发布日期:2023-07-28 00:4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持续监测气囊压的气管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配件,具体是指一种可持续监测气囊压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1、气管导管是为气管内插管用具,经口腔或鼻腔置入气管内的导管。气管插管的气囊作用很重要,主要是固定气管的,气囊充气后会卡在气道中,一方面防止气道漏气另一方面固定气管防止脱出。因为气管放入气道后会立即将空气注入气囊,充气后的气囊会撑起气道壁,起固定作用,另外,如有上呼吸机的必要时,气囊用于防止漏气。

2、由于气囊压力不是固定不变的,受到患者的咳嗽、气囊内外气体温度差、肺顺应性等的影响,压力数值处于不断变化中,为保障安全需进行压力监测,但间歇进行压力监测提高了医护工作量,因此需要一种对气管导管压力的持续动态监测,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的,气管导管气囊压力数值处于不断变化中,需要一种对气管导管压力的持续动态监测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持续监测气囊压的气管导管。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持续监测气囊压的气管导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一端连通设有手捏泵,所述手捏泵外侧设有若干个弧形指槽,所述导管上且靠近手捏泵的一端设有三通管件,所述三通管件上连通设有阀门;所述导管远离手捏泵的一端连通设有气囊,所述气囊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导管外侧且位于中端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设有电子显示器,所述连接套上连通设有出气口,所述连接套远离出气口的一端连通设有支管,所述支管另一端设有空心筒,所述空心筒与气囊连通,且连通处设有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气囊上设有的缺口,所述空心筒内且靠近缺口处铰接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且远离铰接端设有若干个配重块。

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手捏泵入空气,通过带辅助把手的阀门进行送气管路的连通和切断;通过压力传感器进行不间断压力监测,无需多次连入设备进行监测,降低工作量;当压力大于气囊安全值后,会将盖板顶开,将压力泄出,以免在患者气道内压力过大,造成严重后果。

4、作为改进,所述导管为倾斜状,便于插入操作。

5、作为改进,所述手捏泵外侧面设有防滑纹,在握持时不易滑脱。

6、作为改进,所述阀门上设有辅助把手,所述辅助把手外侧设有防滑套,能够便于开启和关闭阀门。

7、作为改进,所述连接套内部空心,便于气体散出。

8、作为改进,所述盖板能够覆盖缺口。

9、作为改进,所述盖板下端设有密封环,避免气体从缝隙中散出。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持续监测气囊压的气管导管,包括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一端连通设有手捏泵(2),所述手捏泵(2)外侧设有若干个弧形指槽,所述导管(1)上且靠近手捏泵(2)的一端设有三通管件(3),所述三通管件(3)上连通设有阀门(4);所述导管(1)远离手捏泵(2)的一端连通设有气囊(6),所述气囊(6)内设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导管(1)外侧且位于中端设有连接套(8),所述连接套(8)上设有电子显示器(9),所述连接套(8)上连通设有出气口(10),所述连接套(8)远离出气口(10)的一端连通设有支管(11),所述支管(11)另一端设有空心筒(12),所述空心筒(12)与气囊(6)连通,且连通处设有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气囊(6)上设有的缺口(13),所述空心筒(12)内且靠近缺口(13)处铰接设有盖板(14),所述盖板(14)上且远离铰接端设有若干个配重块(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监测气囊压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为倾斜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监测气囊压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捏泵(2)外侧面设有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监测气囊压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4)上设有辅助把手(5),所述辅助把手(5)外侧设有防滑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监测气囊压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8)内部空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监测气囊压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4)能够覆盖缺口(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监测气囊压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4)下端设有密封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持续监测气囊压的气管导管,包括导管,导管一端连通设有手捏泵,手捏泵外侧设有若干个弧形指槽,导管上且靠近手捏泵的一端设有三通管件,三通管件上连通设有阀门;导管远离手捏泵的一端连通设有气囊,气囊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导管外侧且位于中端设有连接套,连接套上设有电子显示器,连接套上连通设有出气口,连接套远离出气口的一端连通设有支管,支管另一端设有空心筒,空心筒与气囊连通,且连通处设有保护组件。本技术能够持续监测气囊内气压,安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邵大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