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4616发布日期:2023-06-08 15:0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用敷料,涉及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


背景技术:

1、腹腔穿刺、胸腔穿刺以及深静脉穿刺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穿刺结束,撤出穿刺针或者深静脉置管后,由于浆膜腔压力较高,或者静脉压较高,或者患者存在出血倾向,穿刺局部常需要加压处理,以防止渗液、渗血。有时手压止血需要较长时间,一旦松开,仍有可能渗液。

2、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渗液较多的伤口一般采取纱布加压包扎,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伤口处理费时费力,覆盖的纱布使用周期短,一会儿就渗湿了,为保证治疗效果,需要重新换药包扎,效率低下且产生的医疗垃圾较多;同时反复换药存在创面感染的可能性且产生的医疗费用较高。

3、综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伤口处理纱布使用周期短,一旦渗湿后就需要重新换药包扎,费时费力,浪费医疗资源,亟需设计一种适应穿刺伤口的敷料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能够延长敷料使用周期,减少换药次数,节约医疗资源,节省医护人员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两侧的固定带,所述基座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依次设置有相接触的挤压层、支撑板、吸收层和敷药层,所述挤压层上方设置有挤压装置,所述基座靠近挤压层的一侧设置有出液管并与挤压层相连通,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孔洞且边缘与通孔固定连接,所述吸收层中部开设有第一导流孔,所述敷药层中部开设有第二导流孔,所述孔洞、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的位置相对应。

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

5、为患者的渗液、渗血创面包扎时,将吸收层和敷药层从通孔依次安装到支撑板下方,将挤压层从通孔安装到支撑板上方后,将挤压装置安装到挤压层上方,将敷药层对准患者伤口处,通过基座两端的固定带将敷药层与患者创面贴合。创面处渗出液通过敷药层中的第二导流孔导入吸收层中,吸收层中的第一导流孔可将多出的渗出液导入挤压层中,进一步的吸附,挤压层吸附后还能通过挤压装置挤压,使挤压层中吸附的渗出液通过基座一侧的出液管流出,能够吸收更多的渗出液,进一步延长敷料的使用周期,避免了传统伤口包扎反复换药,减少了换药次数,降低了创面感染的风险,节约了医疗资源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挤压层为海绵,所述挤压层的下方延伸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支撑板上的孔洞位置相对应,并与所述吸收层相接触。

7、挤压层的海绵材料通过支撑板的孔洞与第一导流孔相接触,使吸收层中的多余的渗出液通过第一导流孔传递给海绵材料,海绵材料吸收性好且方便挤压,能够反复使用。

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收层为藻酸盐敷料。

9、藻酸盐敷料可大量吸收创面渗出液,有效保留渗出液,维持湿润环境,加速表皮细胞迁移速度,促进各类生长因子释放,刺激肉芽形成,增强白细胞功能,增强创面抵御病原菌侵袭能力,藻酸盐敷料与渗出液作用形成的凝胶具有较强的膨化特性,渗出液被凝胶纤维束缚,使藻酸盐敷料具有“凝胶堵塞”特性,可减少渗出物的散布,减少脓液渗出,降低感染风险。

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敷药层为含银离子敷料。

11、含银离子敷料指含有纳米银的敷料,具有较强的防治感染作用,直接接触创伤面,具有杀菌、抗感染的作用。

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板、挤压杆和盖板,所述挤压板的上方与挤压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盖板套设在挤压杆上,所述盖板与通孔的上边缘相卡合。

13、通过盖板卡合在通孔中将挤压装置安装到基座上,安装拆卸方便,便于挤压使用或更换挤压层材料。

1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挤压杆上端设置有杆帽,所述挤压杆在杆帽与盖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15、下压挤压杆挤出挤压层的渗出液,松手后挤压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十分方便。

1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座两侧开设有滑槽,两侧所述滑槽内均设置有滑块,所述固定带一端设置在滑块上。

17、通过滑块将固定带安装到滑槽内,安装方便,还能更换不同长度、类型的固定带,有利于不同的患者、不同的部位使用。

1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基座两侧的所述固定带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魔术贴条。

19、固定带通过魔术贴条将基座安装到患者身体上,安装方式灵活,稳定牢固及使用方便,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

2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基座两侧的所述固定带上均设置有胶黏层。

21、为患者包扎时,使用胶黏层能够将基座安装到患者的身体上,稳定牢固及使用方便,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

2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座由弹性医用硅胶制成。

23、基座具有很好的弹性,在固定带的作用下更加贴合患者身体部位,舒适性好,且能够消毒反复使用,节约医疗资源,实用性强。

2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1、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传统伤口包扎反复换药,减少了换药次数,降低了创面感染的风险,节约了医疗资源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6、2、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能够反复对挤压层中吸收的渗出液进行挤压,并通过出液管流出,能够吸收更多的渗出液,进一步延长敷料的使用周期。

27、3、本实用新型基座能够经过消毒多次使用,使用时仅需更换新的挤压层、吸收层及敷药层,节约医疗资源,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两侧的固定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中部开设有通孔(3),所述通孔(3)中依次设置有相接触的挤压层(4)、支撑板(5)、吸收层(6)和敷药层(7),所述挤压层(4)上方设置有挤压装置(8),所述基座(1)靠近挤压层(4)的一侧设置有出液管(9)并与挤压层(4)相连通,所述支撑板(5)上设置有孔洞(501)且边缘与通孔(3)固定连接,所述吸收层(6)中部开设有第一导流孔(601),所述敷药层(7)中部开设有第二导流孔(701),所述孔洞(501)、第一导流孔(601)和第二导流孔(701)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层(4)为海绵,所述挤压层(4)的下方延伸有凸起(10),所述凸起(10)与所述支撑板(5)上的孔洞(501)位置相对应,并与所述吸收层(6)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层(6)为藻酸盐敷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药层(7)为含银离子敷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8)包括挤压板(801)、挤压杆(802)和盖板(803),所述挤压板(801)的上方与挤压杆(80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盖板(803)套设在挤压杆(802)上,所述盖板(803)与通孔(3)的上边缘相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杆(802)上端设置有杆帽,所述挤压杆(802)在杆帽与盖板(80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8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两侧开设有滑槽(12),两侧所述滑槽(12)内均设置有滑块(11),所述固定带(2)一端设置在滑块(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1)两侧的所述固定带(2)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魔术贴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1)两侧的所述固定带(2)上均设置有胶黏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由弹性医用硅胶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吸附渗液敷料装置,属于医用敷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伤口处理纱布使用周期短的问题。本技术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两侧的固定带,所述基座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依次设置有相接触的挤压层、支撑板、吸收层和敷药层,所述挤压层上方设置有挤压装置,所述基座靠近挤压层的一侧设置有出液管并与挤压层相连通,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孔洞且边缘与通孔固定连接,所述吸收层中部开设有第一导流孔,所述敷药层中部开设有第二导流孔,所述孔洞、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的位置相对应。本技术能够延长敷料的使用周期,避免了反复换药,降低了创面感染的风险,节约医疗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贺洪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贺洪军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