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拉裤腰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2428发布日期:2023-06-21 10:5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拉裤腰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卫生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拉裤腰围结构。


背景技术:

1、拉拉裤是一种像宝宝小内裤一样可穿脱的纸尿裤,一拉就穿上,一撕就脱下,适用于开始会翻身、独坐、学爬、或者学步的好动宝宝,拉拉裤既要包裹严密防止漏液,又要不勒腰腹便于活动。现有的拉拉裤通常通过调节拉拉裤腰部的橡筋密度来改善防渗漏性或舒适性,例如将腰围边缘区域的橡筋密度提高,或将中部区域的橡筋密度降低;或者仅仅调节橡筋的拉伸倍率来使橡筋变松或变紧,但是这些结构的腰围设计都没有使拉拉裤的防漏性和舒适性同时得到较好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拉裤腰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3、首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拉裤腰围结构,其包括环状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包括横向平行设置的多条弹力线,多条所述弹力线间隔排列形成由上至下设置的包括第一弹力线的上腰围弹性组、包括第二弹力线的中腰围弹性组、包括第三弹力线的下腰围弹性组,所述第一弹力线、所述第二弹力线、所述第三弹力线的拉伸倍率依次降低,所述第二弹力线、所述第三弹力线、所述第一弹力线的弹力依次降低。

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拉拉裤主要通过上腰围弹性组使拉拉裤保持在腰部不滑落,所以将第一弹力线、第二弹力线、第三弹力线的拉伸倍率设置为依次降低,以使第一弹力线具有最大的拉伸应力以更好地勒住腰部,第二弹力线、第三弹力线具有较小的拉伸应力以增加舒适性;同时通过调整弹力线的截面尺寸使第一弹力线的弹力最小、第二弹力线的弹力最大,第一弹力线较小的弹力可以避免在腰部产生勒痕,第二弹力线和第三弹力线较大的弹力则可以使吸收单元以较大的压力与身体紧贴,防止漏液。这样根据腰围结构上不同区域的特点合理设置弹力线的拉伸倍率以及弹力,使得腰围结构的防漏性和舒适性均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伸倍率设置在2.0~3.2的范围内。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力线、第二弹力线、第三弹力线的拉伸倍率分别设置为2.8、2.6、2.4。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力线设置为5~8根,这样上腰围弹性组整体具有足够的弹力使拉拉裤良好的包覆在身体上不易滑落。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力线由上至下按间距a、间距b循环排布,所述间距b大于等于8mm,所述间距a小于所述间距b。在有限的宽度区域内通过间距调节使弹力线之间具有大于等于8mm的间距,可以使上腰围弹性组区域的无纺布在该宽度范围内与婴幼儿的皮肤有较大面积的接触,进一步增加了使用舒适度。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粘接在所述弹性层内侧的吸收单元端部,所述吸收单元端部包括上下设置的无芯部、有芯部;所述第二弹力线由上至下排列成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所述第一组设置在所述无芯部所在的宽度区域内,所述第二组设置在所述有芯部所在的宽度区域内的上边沿处,所述第三组设置在所述吸收单元端部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组内的第二弹力线数量最多。由于第二组内的第二弹力线数量最多,使得第二组可以提供更大的弹力,这样吸收芯的末端可以更好的紧贴皮肤,防漏效果好,并且无芯部以及吸收单元端部的中部位置均设有弹力较大的第二弹力线,进一步提高防漏效果。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组内的第二弹力线至少设置3根。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组内的第二弹力线等距排布。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之间至少间隔8mm设置。在有限的宽度区域内通过间距调节使弹力线之间具有大于等于8mm的间距,可以使中腰围弹性组区域的无纺布在该宽度范围内与婴幼儿的皮肤有较大面积的接触,进一步增加了使用舒适度。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弹力线在横向穿过所述吸收单元端部时做断开设置,所述吸收单元端部仅在左侧边和右侧边的边沿处连接所述第二弹力线。这样可以使吸收单元端部以自然的舒展状态与皮肤贴合,舒适度好。



技术特征:

1.一种拉拉裤腰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包括横向平行设置的多条弹力线,多条所述弹力线间隔排列形成由上至下设置的包括第一弹力线(111)的上腰围弹性组、包括第二弹力线(121)的中腰围弹性组、包括第三弹力线(131)的下腰围弹性组,所述第一弹力线(111)、所述第二弹力线(121)、所述第三弹力线(131)的拉伸倍率依次降低,所述第二弹力线(121)、所述第三弹力线(131)、所述第一弹力线(111)的弹力依次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拉裤腰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倍率设置在2.0~3.2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拉裤腰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力线(111)、第二弹力线(121)、第三弹力线(131)的拉伸倍率分别设置为2.8、2.6、2.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拉裤腰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力线(111)设置为5~8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拉裤腰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力线(111)由上至下按间距a、间距b循环排布,所述间距b大于等于8mm,所述间距a小于所述间距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拉裤腰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接在所述弹性层内侧的吸收单元端部,所述吸收单元端部包括上下设置的无芯部(410)、有芯部(420);所述第二弹力线(121)由上至下排列成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所述第一组设置在所述无芯部(410)所在的宽度区域内,所述第二组设置在所述有芯部(420)所在的宽度区域内的上边沿处,所述第三组设置在所述吸收单元端部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组内的第二弹力线(121)数量最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拉裤腰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内的第二弹力线(121)至少设置3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拉裤腰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内的第二弹力线(121)等距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拉裤腰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之间至少间隔8mm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拉拉裤腰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力线(121)在横向穿过所述吸收单元端部时做断开设置,所述吸收单元端部仅在左侧边和右侧边的边沿处连接所述第二弹力线(12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拉拉裤腰围结构,其包括环状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包括横向平行设置的多条弹力线,多条所述弹力线间隔排列形成由上至下设置的包括第一弹力线的上腰围弹性组、包括第二弹力线的中腰围弹性组、包括第三弹力线的下腰围弹性组,所述第一弹力线、所述第二弹力线、所述第三弹力线的拉伸倍率依次降低,所述第二弹力线、所述第三弹力线、所述第一弹力线的弹力依次降低。本技术根据腰围结构上不同区域的特点合理设置弹力线的拉伸倍率以及弹力,使得腰围结构的防漏性和舒适性均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劳柱能,周志刚,假新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南海区佳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