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解脱弹簧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33737发布日期:2023-04-19 22:4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解脱弹簧圈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弹簧圈,具体涉及一种可解脱弹簧圈。


背景技术:

1、栓塞术也称栓塞治疗(embolotherapy),是经动脉或静脉内导管将塞物有控制地注入到病变器官的供应血管内,使之发生闭塞,中断血供,以期达到控制出血、治疗肿瘤和血管性病变以及消除患病器官功能之目的。

2、弹簧圈,为机械性栓子,是用于治疗动脉瘤的医疗器械,可用于大、中小动脉,永久闭塞血管,对机体无活性作用。

3、弹簧圈一般通过微导丝送入动脉瘤中,形成栓塞,但是现有的弹簧圈送丝出圈后不便于和微导丝解脱,一方面给医师操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则可能增加手术风险。

4、镍钛合金是一种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是能将自身的塑性变形在某一特定温度下自动恢复为原始形状的特种合金。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可解脱弹簧圈。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可解脱弹簧圈,包括微导管、位于微导管内腔的镍钛微导丝以及弹簧圈;

4、所述微导管沿轴线轨迹设有一条送丝腔,所述送丝腔的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

5、所述弹簧圈靠近进口端的一侧与镍钛微导丝挂接;

6、所述镍钛微导丝与弹簧圈连接的一端为j形。

7、进一步限定,所述微导管靠近出口端的一侧为柔性端,靠近进口端的一侧为推送端,这样的结构设计,柔性端便于微导管通过变形来适应曲折蜿蜒的血管,而推送端较硬则便于医生送管,能够准确的传递医生的送管动作,若是推送端也较软,则在推送时容易形成误差。

8、进一步限定,所述微导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套层、不锈钢网层和内垫层,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外套层进行内外隔绝防护,通过不锈钢网层进行支撑,增强整体结构强度,通过内垫层形成送丝腔。

9、进一步限定,所述不锈钢网层在推送端为编织成型,在柔性端为缠绕成型,这样的结构设计,编织成型后的不锈钢网层较硬,能够达到推送端的要求,而缠绕成型的不锈钢网层较软,能够达到柔性端的要求。

10、进一步限定,微导管在外套层上设有润滑涂层,这样的结构设计,便于微导管顺畅移动,不易产生阻涩。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镍钛微导丝进行送丝,在弹簧圈出圈缠绕后,镍钛微导丝可以轻松的与弹簧圈分离,并由于其作为记忆金属具备良好的形变和恢复能力,在外力作用下,镍钛微导丝可以形变拉直,顺畅的进入微导管中,避免了解脱时,难以重新入管所造成的难度以及手术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解脱弹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导管(1)、位于微导管(1)内腔的镍钛微导丝(2)以及弹簧圈(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解脱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1)靠近出口端的一侧为柔性端,靠近进口端的一侧为推送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解脱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套层、不锈钢网层和内垫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解脱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网层在推送端为编织成型,在柔性端为缠绕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解脱弹簧圈,其特征在于:微导管(1)在外套层上设有润滑涂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解脱弹簧圈,包括微导管、位于微导管内腔的镍钛微导丝以及弹簧圈;微导管沿轴线轨迹设有一条送丝腔,送丝腔的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弹簧圈靠近进口端的一侧与镍钛微导丝挂接;镍钛微导丝与弹簧圈连接的一端为J形。本技术采用镍钛微导丝进行送丝,在弹簧圈出圈缠绕后,镍钛微导丝可以轻松的与弹簧圈分离,并由于其作为记忆金属具备良好的形变和恢复能力,在外力作用下,镍钛微导丝可以形变拉直,顺畅的进入微导管中,避免了解脱时,难以重新入管所造成的难度以及手术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郭庆,杨亚东,刘长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拓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