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护理床

文档序号:34316385发布日期:2023-05-31 23:55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护理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调节护理床。


背景技术:

1、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口腔清理装置是常见的口腔科的重要设备,主要对人的口腔进行清理;

2、经检索,公开了公开号为cn217744866u的一种可调节护理床,包括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内活动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下表面前侧左右边缘位置均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矩形框的上表面四角呈矩形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床板,所述床板的下表面通过升降机构与矩形框上表面相连接,所述竖杆的上表面通过转盘安装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右侧端头上固定安装有触摸灯。本实用新型便于对床板的高度进行调节,可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利于患者上下床,同时增加陪护人员的睡眠区域,使陪护人员能够更好的休息,增加单独的照明功能,照明区域更精准,照明效果更佳,利于使用;

3、虽然现有的护理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如,现有的护理床为了方便患者的使用,往往会对患者背部部分的护理床板进行调节,使得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坐起,但只能对背部进行调节,部分患者的腿部需要抬起时,会十分不方便,往往需要用其他设备抬起,十分不方便,而且现有的床体为了方便对急症人员进行救治,往往会床体的下端设置有行动轮,但是当床体转向或者掉头时,往往需要很大的空间转动,而且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护理床,以解决上述提出的现有的护理床为了方便患者的使用,往往会对患者背部部分的护理床板进行调节,使得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坐起,但只能对背部进行调节,部分患者的腿部需要抬起时,会十分不方便,往往需要用其他设备抬起,十分不方便,而且现有的床体为了方便对急症人员进行救治,往往会床体的下端设置有行动轮,但是当床体转向或者掉头时,往往需要很大的空间转动,而且十分不方便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调节护理床,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床体,所述支撑座与床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床体上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床板,所述活动床板的一端与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床体内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活动活动安装有两根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表面活动套设有调节螺套,所述调节螺套的一侧活动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与活动床板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座呈圆形状,所述支撑座的直径与床体的宽度相等,所述支撑座的下端均匀活动安装有行动轮。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床体下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行动轮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侧的所述调节螺套呈对称分布,所述调节螺杆的表面套设有与调节螺套相连接的缓冲弹簧。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具有两根,其分别活动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所述转动杆通过传动链轮和传动链条与两侧的调节螺杆传动连接,两根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齿套和第二连接齿套。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一根所述转动杆的内部活动穿插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位于床体的外侧,且该端的固定安装有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活动穿插在两个支撑架之间,且该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一连接齿套和第二连接齿套相配合的连接齿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调节杆的表面套设有与固定环固定连接的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与床体的内壁活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卡固齿环,所述卡固齿环固定安装在支撑座的上端,所述床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活动穿插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卡固齿环相卡接的卡固齿条,所述拉杆的表面套设有与卡固齿条和固定块相连接的复位弹簧,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环。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中,当使用者需要调节患者背部的活动床板时,使用者推动调节杆,调节杆带动固定环进行移动,固定环带动支撑弹簧进行压缩,调节杆带动连接齿轮进行移动,连接齿轮插入到第一连接齿套的内部,使得调节杆可以通过连接齿轮和第一连接齿套带动该侧的转动杆进行旋转,转动杆通过传动链轮和传动链条带动两侧的调节螺杆进行旋转,调节螺套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调节螺套沿着调节螺杆进行移动,调节螺套通过支杆带动活动床板进行转动,便于调节活动床板的角度,当拉动调节杆时,连接齿轮与第一连接齿套相卡接,使得另一个活动床板可以调节。

13、2、本实用新型中,当床体可以通过支撑座和行动轮进行移动,当需要调节床体的方向时,使用者拉动拉杆,拉杆带动卡固齿条进行移动,对支撑弹簧进行压缩,使得卡固齿条与卡固齿环相脱离,使得床体在支撑座的上端转动,调节床体的方向,当调节后,卡固齿条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使得卡固齿条与卡固齿环相卡接。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护理床,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床体(2),所述支撑座(1)与床体(2)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床体(2)上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床板(3),所述活动床板(3)的一端与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床体(2)内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的一侧活动活动安装有两根调节螺杆(6),所述调节螺杆(6)的表面活动套设有调节螺套(7),所述调节螺套(7)的一侧活动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与活动床板(3)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9)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呈圆形状,所述支撑座(1)的直径与床体(2)的宽度相等,所述支撑座(1)的下端均匀活动安装有行动轮(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2)下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下端与行动轮(4)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护理床,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调节螺套(7)呈对称分布,所述调节螺杆(6)的表面套设有与调节螺套(7)相连接的缓冲弹簧(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杆(19),所述转动杆(19)具有两根,其分别活动安装在支撑架(9)的内部,所述转动杆(19)通过传动链轮和传动链条与两侧的调节螺杆(6)传动连接,两根所述转动杆(19)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齿套(18)和第二连接齿套(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转动杆(19)的内部活动穿插有调节杆(10),所述调节杆(10)的一端位于床体(2)的外侧,且该端的固定安装有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杆(10)的另一端活动穿插在两个支撑架(9)之间,且该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一连接齿套(18)和第二连接齿套(20)相配合的连接齿轮(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10)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11),所述调节杆(10)的表面套设有与固定环(11)固定连接的支撑弹簧(12),所述支撑弹簧(12)的另一端与床体(2)的内壁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卡固齿环(13),所述卡固齿环(13)固定安装在支撑座(1)的上端,所述床体(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的内部活动穿插有拉杆(15),所述拉杆(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卡固齿环(13)相卡接的卡固齿条(16),所述拉杆(15)的表面套设有与卡固齿条(16)和固定块(14)相连接的复位弹簧(17),所述拉杆(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可调节护理床,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床体,所述支撑座与床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床体上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当使用者需要调节患者背部的活动床板时,使用者推动调节杆,调节杆带动固定环进行移动,固定环带动支撑弹簧进行压缩,调节杆带动连接齿轮进行移动,连接齿轮插入到第一连接齿套的内部,使得调节杆可以通过连接齿轮和第一连接齿套带动该侧的转动杆进行旋转,转动杆通过传动链轮和传动链条带动两侧的调节螺杆进行旋转,调节螺套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调节螺套沿着调节螺杆进行移动,调节螺套通过支杆带动活动床板进行转动,便于调节活动床板的角度。

技术研发人员:马艳,韩正风,张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2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