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01686发布日期:2023-07-06 22:2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1、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为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血管疾病患者提升了生存概率;其中覆膜支架作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重要植入物之一,在腹动脉瘤患者进行了腔内动脉瘤修复之后会发生ii型内漏,造成瘤体进一步扩大,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而现阶段对于腹主动脉ii型内漏的主流治疗方法是二次干预,即需要再进行一次手术,这使患者承受更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包括主体支撑架和薄膜,所述主体支撑架沿轴向方向包括多个支架段;所述薄膜覆盖所述主体支撑架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为所述主体支撑架与流体接触的所有表面;所述主体支撑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裸体支撑架,所述裸体支撑架包括多根弹性支撑杆围成的波状或网状结构;所述裸体支撑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薄膜内,并且每一所述裸体支撑架还包括若干个x光标记点;所述薄膜上设置有褶皱结构。

4、优选的,所述x光标记点间隔排列于所述裸体支撑架上,所述x光标记点位于两相邻的支撑杆的交点部位处并与两支撑杆连接。

5、优选的,所述x光标记点可是类椭圆形、圆形、三角形、矩形、梯形或异型。

6、优选的,所述支架段设计成等高结构或者变高结构。

7、优选的,所述支架段由丝径为0.20—0.250毫米的细丝制成。

8、优选的,所述薄膜为微孔结构或无孔结构,所述薄膜的孔径或节点距离不超过60μm。

9、优选的,所述覆膜支架整体呈中空管状。

10、优选的,所述褶皱结构使得所述薄膜具有20%~50%的延伸率。

11、优选的,所述薄膜的厚度在1μm-200μm之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通过x光标记点拍摄x光时能够了解到覆膜支架在人体内的位置,褶皱结构能够补偿覆膜支架在撑开的过程中宽度增大的同时保证薄膜在支架上的长度差;在手术中,将覆膜支架导入到病变部位后进行释放,金属支架将覆膜材料支撑在病变血管两端的正常血管壁上,使覆膜支架在血管管腔内将动脉瘤与血流隔绝,从而消除血管破裂的危险,达到维持主动脉血流通畅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撑架和薄膜,所述主体支撑架沿轴向方向包括多个支架段;所述薄膜覆盖所述主体支撑架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为所述主体支撑架与流体接触的所有表面;所述主体支撑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裸体支撑架,所述裸体支撑架包括多根弹性支撑杆围成的波状或网状结构;所述裸体支撑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薄膜内,并且每一所述裸体支撑架还包括若干个x光标记点;所述薄膜上设置有褶皱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x光标记点间隔排列于所述裸体支撑架上,所述x光标记点位于两相邻的支撑杆的交点部位处并与两支撑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x光标记点可是类椭圆形、圆形、三角形、矩形、梯形或异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段设计成等高结构或者变高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段由丝径为0.20—0.250毫米的细丝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为微孔结构或无孔结构,所述薄膜的孔径或节点距离不超过6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支架整体呈中空管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结构使得所述薄膜具有20%~50%的延伸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厚度在1μm-200μm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开环可调控限流覆膜支架,包括主体支撑架和薄膜,主体支撑架沿轴向方向包括多个支架段;薄膜覆盖主体支撑架的内表面,内表面为主体支撑架与流体接触的所有表面;主体支撑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裸体支撑架,裸体支撑架包括多根弹性支撑杆围成的波状或网状结构;裸体支撑架的一部分位于薄膜内,并且每一裸体支撑架还包括若干个X光标记点;薄膜上设置有褶皱结构;通过X光标记点拍摄X光时能够了解到覆膜支架在人体内的位置,将覆膜支架导入到病变部位后进行释放,金属支架将覆膜材料支撑在病变血管两端的正常血管壁上,使覆膜支架在血管管腔内将动脉瘤与血流隔绝,从而消除血管破裂的危险,达到维持主动脉血流通畅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许佳润,陈旭东,李明,王文刚,赵善铭,谢德享,王富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联科翰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