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5515发布日期:2023-06-08 15:0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探测装置和ct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的发展,ct类设备也不断地在迭代更新,其中dms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为了实现将球管发射出的x光在经过被检测的物体后接收并处理成图像计算机可以识别及处理数据的功能,在dms中还包括集成有芯片的探测板所组成的探测装置,而芯片作为实现一系列复杂运算的核心元器件,高频次的计算使其发热严重,随着温度的升高,芯片性能也会随之下降。

2、现有技术中对探测板进行散热,通常采用的是将散热片等与散热鳍片相连,并通过散热鳍片将芯片热量向外辐射的方法进行散热,此种辐射导热的方法散热效率低,散热效果差。

3、经过不断地的发展,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风冷的方式对探测板进行散热,但其结构简单,通常是将探测板整个置于一个或多个空腔内,然后在空腔前后开口,利用自然风对流或者风机来实现散热,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散热效率,但受限于探测器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无法做到专门针对芯片进行散热,同时随着dms技术的发展,在一些中高端的dms产品中,为了兼顾图像清晰度以及物体识别准确率,采用a、b两种不同能量检测的探测板,而每一种探测板上面都集成了上述的多个芯片,使得对多块探测板的多块芯片进行散热更具有挑战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特殊散热结构设计的探测装置。

2、一种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包括具有发热区域的探测模组,所述探测装置还具有:散热通道,位于所述探测模组的所述发热区域的一侧;出风通道,位于所述散热通道远离所述探测模组的一侧,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之间设有连通两者的第一通孔;以及进风通道,一端连通所述散热通道,另一端穿过所述出风通道连通外部大气。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测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探测板,所述探测板具有形成所述发热区域的发热部;存在至少一个所述探测板的所述发热部位于所述散热通道内。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测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探测板,每个所述探测板具有形成所述发热区域的发热部;射线过滤模块,位于所有所述探测板远离所述散热通道的一侧;导热底座,一端接触所述射线过滤模块,另一端连通所述散热通道;导热件,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探测板的所述发热部和所述导热底座之间。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存在至少一个所述探测板的所述发热部位于所述散热通道内。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测模组包括第一探测板和第二探测板,所述第一探测板的所述发热部位于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第二探测板位于所述第一探测板背向所述散热通道的一侧,所述第二探测板贴合于所述导热件。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测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探测模组设于所述外壳的一侧;隔离组件,位于所述探测模组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散热通道形成于所述隔离组件和所述探测模组之间,所述出风通道形成于所述隔离组件和所述外壳。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组件包括:隔离板,位于所述探测模组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隔离板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出风通道;挡板,设于所述隔离板朝向所述探测模组的一侧,所述挡板、所述隔离板、所述探测模组共同界定形成所述散热通道,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隔离板。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板还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有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隔离板远离所述散热通道的一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测装置还包括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设于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端,所述出风组件设于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端。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安装集成控制组件,所述集成控制组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向外部大气散热。

12、上述探测装置,通过设置独立的散热通道、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实现同时把探测装置上的多个发热区域集中在一起进行散热,与此同时,还能使得通过散热通道和进风通道的冷风与吸取热量后的热风各自按照既定轨道流动,避免冷热空气交织在一起导致散热效率降低,另一方面,上述特殊的通道设置,还能使本申请中的探测器实现对双层探测板结构中每一块探测板上的多个芯片提供精准、高效地散热。



技术特征:

1.一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装置包括具有发热区域的探测模组,所述探测装置还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探测板,所述探测板具有形成所述发热区域的发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模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在至少一个所述探测板的所述发热部位于所述散热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模组包括第一探测板和第二探测板,所述第一探测板的所述发热部位于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第二探测板位于所述第一探测板背向所述散热通道的一侧,所述第二探测板贴合于所述导热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装置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组件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还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有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隔离板远离所述散热通道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装置还包括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设于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端,所述出风组件设于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安装集成控制组件,所述集成控制组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向外部大气散热。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探测装置,包括具有发热区域的探测模组,探测装置还具有:散热通道,位于探测模组的发热区域的一侧;出风通道,位于散热通道远离探测模组的一侧,散热通道和出风通道之间设有连通两者的第一通孔;以及进风通道,一端连通散热通道,另一端穿过出风通道连通外部大气。相互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散热通道、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共同形成一条散热路径,能使得通过散热通道和进风通道的冷风与吸取热量后的热风各自按照既定轨道流动,避免冷热空气交织在一起导致散热效率降低,同时,还能实现把探测装置上的多个发热区域集中在一起,通过散热通道内的冷风进行集中高效地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峰,肖进,孙健康,王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物影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