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用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8367发布日期:2023-09-08 01:0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科用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腹腔引流管,具体为一种外科用腹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1、腹腔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但是现有的腹腔引流管都是在插入患者体内后,然后另外再使用的导管固定贴来固定腹腔引流管,这样就需要医护人员去另外准备用于固定的固定器具,而且根据每位患者的体态不同,还需要医护人员使用尺卡来测定导管固定贴的粘贴位置,固定流程比较麻烦,便利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用腹腔引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腹腔引流管固定流程繁琐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外科用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的上下两端均套接有限位环,两个所述限位环之间的所述引流管本体上套有环形结构的收纳筒;所述收纳筒的上、下两端环形口处均安装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之间连接有卷筒,通过轴承转动从而带动卷筒转动;所述卷筒的两端向收纳筒外延伸分别连接扭环;所述卷筒上下两端分别缠绕有敷贴一和敷贴二,所述收纳筒左右两侧均开有通槽,所述敷贴一的一端穿过右侧的通槽且向外延伸连接有限位杆,所述敷贴二的一端穿过左侧的通槽且向外延伸连接有限位杆。

4、进一步的,所述扭环套在所述引流管上。

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的直径大于所述通槽的槽径。

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上贴有胶带。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8、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收纳筒在引流管上进行移动,从而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体态来找到最佳的粘结固定的位置,这样就不要医护人员再拿尺卡来测定固定位置,同时不需要医护人员再去另外准备固定器具,直接通过限位杆将敷贴一和敷贴二抽出并粘在患者身上,然后将引流管固定好即可,因此本实用的腹腔引流管固定流程更加简便,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引流管的固定操作更加简单快捷,提高了腹腔引流管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外科用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上下两端均套接有限位环(2),两个所述限位环(2)之间的所述引流管本体(1)上套有环形结构的收纳筒(3);所述收纳筒(3)的上、下两端环形口处均安装有轴承(4),两个所述轴承(4)之间连接有卷筒(6),通过轴承(4)转动从而带动卷筒(6)转动;所述卷筒(6)的两端向收纳筒(3)外延伸分别连接扭环(5);所述卷筒(6)上下两端分别缠绕有敷贴一(7)和敷贴二(8),所述收纳筒(3)左右两侧均开有通槽(9),所述敷贴一(7)的一端穿过右侧的通槽(9)且向外延伸连接有限位杆(10),所述敷贴二(8)的一端穿过左侧的通槽(9)且向外延伸连接有限位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用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环(5)套在所述引流管本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用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0)的直径大于所述通槽(9)的槽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用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0)上贴有胶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科用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引流管本体的上下两端均套接有限位环,两个限位环之间的所述引流管本体上套有环形结构的收纳筒;收纳筒的上、下两端环形口处均安装有轴承,两个轴承之间连接有卷筒,通过轴承转动从而带动卷筒转动;卷筒的两端向收纳筒外延伸分别连接扭环;卷筒上下两端分别缠绕有敷贴一和敷贴二,收纳筒左右两侧均开有通槽,敷贴一的一端穿过右侧的通槽且向外延伸连接有限位杆,敷贴二的一端穿过左侧的通槽且向外延伸连接有限位杆。本实用的腹腔引流管固定流程更加简便,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引流管的固定操作更加简单快捷,提高了腹腔引流管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旭璐,刘燕金,秦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