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264764发布日期:2023-05-25 06:0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可吸收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具体涉及可吸收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手术出血是外科手术创伤发生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手术中频繁处理出血会延长手术时间,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生命质量,增加围术期输血、感染、二次手术、死亡等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因此进行有效止血至关重要。按压、缝合、结扎、钳夹、填塞、电凝、超声等传统的止血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不足以控制持续性渗血、无法处理难以触及的出血点、不可按压弥漫性出血、电凝易导致焦痂或坏死、不规则或不平整的创面、临近重要血管和神经,需要一些辅助止血材料。不可降解的止血材料长期存在于创面组织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因此止血后需去除,将材料与创面血痂分离可导致再次出血。可降解的止血材料无需二次去除,发挥止血作用后能够逐步被人体吸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2、现有可吸收止血材料形态主要有止血纱布、止血海绵、止血粉和止血胶等,其中止血纱布的主要成分为氧化再生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或胶原。如公告号为cn109432491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缓释性止血纱布,其包括中空纤维结构本体;中空纤维结构本体为可溶性纱布,且中空纤维结构本体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空纤维结构本体内部设有多个空腔,每一空腔中填设有缓释消炎体;缓释消炎体为具有包裹层的消炎微粒。上述缓释性止血纱布,一方面采用了可吸收的中空纤维结构本体设计,有利于凝血而止血,可以留存体内被降解吸收;另一方面采用了具有包裹层的消炎微粒的缓释消炎体设计,使得上述缓释性止血纱布能够在被降解吸收的过程中根据包裹层的巧妙设计来控制缓释时间,从而起到了较长的缓释消炎作用,进而能够控制在缓释性止血纱布的被吸收全过程或者部分阶段中按需缓释消炎微粒,具有传统技术无可比拟的消炎效果。但是纱布形式的止血材料液体吸收量较少,影响止血效果。

3、可吸收止血海绵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或明胶,如公开号为cn101590288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药物缓释可吸收止血海绵,包括载药壳聚糖微球和胶原蛋白,所述的载药壳聚糖微球包括药用级壳聚糖和药用级氨甲环酸,该药用级壳聚糖与药用级氨甲环酸重量比为(0.01~100)∶1,所述的载药壳聚糖微球和胶原蛋白(0.01~100)∶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药物缓释可吸收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选用胶原为主要止血基质同时结合壳聚糖药物缓释微球复合药物氨甲环酸,利用壳聚糖兼备止血功能和药物缓释功能特殊的性质,同时采用止血功能以及生物相容性较好的胶原为主要基质,制备出能够快速止血并且药物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稳定释放的新型止血海绵,有着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胶原蛋白或明胶的止血机理单一,粘附性差,止血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可吸收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可吸收止血海绵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或明胶,止血机理单一,粘附性差,止血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可吸收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可吸收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s1,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水中,获得基底溶液;

5、s2,向步骤s1中的基底溶液中搅拌加入交联剂和甘油,获得混合溶液;

6、s3,将步骤s2中的混合溶液进行冷冻和冻干处理,获得可吸收止血海绵。

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在2%的水溶液中粘度为800-16000mpa·s。粘度过低,海绵吸水快速溶解,不能达到有效止血;粘度过高海绵吸水时间太长,降低止血效果,并且粘度高降解慢。

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基底溶液的浓度为1.5~2.5%(w/v)。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交联剂在聚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10%,所述交联剂为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中的一种。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甘油在聚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0%~50%。

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所述冷冻的温度为-80~-20℃,冷冻的时间4h~24h。冷冻过程水结晶使海绵定型。

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所述冻干的温度为-30~30℃,冻干的时间为24~72h。干燥去除水分留下多孔结构,保证海绵的吸水能力

13、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可吸收止血海绵,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4、可吸收止血海绵,利用第一个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海绵。

1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向羧甲基纤维素钠中搅拌加入交联剂和甘油,再进行冷冻和冻干处理,获得可吸收止血海绵,原料简洁,工艺简单;羧甲基纤维素钠能降解,通过肾脏和肝脏代谢排出体外,相对于明胶和胶原蛋白海绵,羧甲基纤维素钠结构内的葡萄糖环上羟基能与组织上的氨基氢键作用,甘油含有羟基,甘油的添加进一步促进了粘附,羧甲基纤维素钠制备的止血海绵,海绵的多孔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液体吸收量,相比传统海绵还具有粘附作用,能够封堵血管,增强止血效果。



技术特征:

1.可吸收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在2%的水溶液中粘度为800-16000mpa·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基底溶液的浓度为1.5~2.5%(w/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交联剂占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百分比为1~10%,所述交联剂为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甘油占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百分比为10%~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冷冻的温度为-80~-20℃,冷冻的时间4h~24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冻干的温度为-30~30℃,冻干的时间为24~72h。

8.可吸收止血海绵,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海绵。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吸收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发明向羧甲基纤维素钠中搅拌加入交联剂和甘油,再进行冷冻和冻干处理,获得可吸收止血海绵,原料简洁,工艺简单;羧甲基纤维素钠制备的止血海绵,海绵的多孔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液体吸收量,相比传统海绵还具有粘附作用,能够封堵血管,增强止血效果。解决可吸收止血海绵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或明胶,止血机理单一,粘附性差,止血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美平,张传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