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真菌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14559发布日期:2023-04-29 23:47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皮肤真菌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真菌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在人们生活当中,皮肤真菌病的发病几率高,治疗起来疗程较长,由于皮肤真菌病主要指亲角质蛋白的皮肤癣菌,主要由真菌感染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简称癣。皮肤癣菌病仍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等,夏季多发,冬季少见。

2、目前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均由致病真菌感染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而表现相应的皮肤损害。治疗原则是抗真菌和局部勤洗澡、勤换内衣,保持皮肤通风、透气、干燥、清洁为原则,抗真菌的治疗可以口服抗真菌药和外用抗真菌药,而外用抗真菌药主要的是用抗真菌的药膏,一般为特比萘芬乳膏喷雾、联苯苄唑乳膏,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一般外用抗真菌药物,副作用不大,但环比酮胺乳膏,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刺激性较大,不适合用于娇嫩的皮肤上。

3、其中真菌的感染包括葡萄球菌导致的皮肤异常改变:当葡萄球菌等细菌产生表皮溶解毒素时,可使患者皮肤形成烫伤样改变,如弥漫性斑疹、水疱、脱屑症状,外毒素还可导致患者出现疖、痈、毛囊炎等表现;大肠杆菌引起皮肤感染:有局部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严重的会有发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白色念珠菌感染皮肤:一般有阴道炎、包皮龟头炎、鹅口疮等症状。白色念珠菌是一种真菌,即条件致病真菌,存在于人体皮肤、黏膜、消化道等组织中;而目前的外用抗真菌药并不具备以上三种真菌感染的抑菌效果,且现有外用抗真菌药具有化学成分多,刺激性较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外用抗真菌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真菌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治疗皮肤真菌病的药剂,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水杨酸5-10份,非那西丁3-6份,甲硝唑4-8份,利拉奈脂2-4份,水30-40份,乙醇4-8份,乳膏20-30份。

4、本发明中,上述药剂的制备方法是:a:按重量份称取原料,将除乙醇和乳膏的其他原料各等份分别粉碎后按等份,倒入干净的容器内;

5、b:将步骤a所得粉碎后的原料,在室内恒温35度的条件下加入乙醇等份,然后将物料加温50度,摇晃融化,将融化的原料药液过滤,备用;

6、c:将步骤b所得原料加入乳膏,低温下充分搅拌一小时;

7、d:将步骤c所得搅拌均匀的药品做测试,灭菌处理,最后得到成品。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9、本发明中,所采用的化学药物少,对皮肤的刺激性低,可适用于人体绝大部分的皮肤病症。

10、本发明的配方,除了可以抑制常见的皮肤真菌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抑制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所导致的真菌感染,比现有的外用抗真菌药的治疗范围更广。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皮肤真菌病的药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水杨酸5-10份,非那西丁3-6份,甲硝唑4-8份,利拉奈脂2-4份,水30-40份,乙醇4-8份,乳膏20-30份。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皮肤真菌病的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按重量份称取原料,将除乙醇和乳膏的其他原料各等份分别粉碎后按等份,倒入干净的容器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真菌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药剂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水杨酸5‑10份,非那西丁3‑6份,甲硝唑4‑8份,利拉奈脂2‑4份,水30‑40份,乙醇4‑8份,乳膏20‑3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采用的化学药物少,对皮肤的刺激性低,可适用于人体绝大部分的皮肤病症;除了可以抑制常见的皮肤真菌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抑制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所导致的真菌感染,比现有的外用抗真菌药的治疗范围更广。

技术研发人员:郝正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君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