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78155发布日期:2024-02-02 20:56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轮椅,特别涉及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适用于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手动轮椅车,主要包括车架、分别设在车架上的踏脚板、扶手、把手、靠背、坐垫以及一对前万向轮和一对后轮,所述的一对后轮通过其上的轮轴直接安装在车架上,且一对后轮与地面之间呈垂直设置,具体如图14所示,这种结构虽然是轮椅的常规设计,但也存在着不足,例如轮椅在运动时受力面较大,行驶较为费力,特别是在爬坡时,不仅费劲,而且还会出现晃动等不稳定现象;此外,若使用的是手动轮椅,在通过狭窄的房门时,手容易被后轮和房门夹到;因此需要调节轮椅相对地面的倾斜角度,使后轮朝向轮椅内侧方向相对地面向下倾斜,倾斜至图13所示的情况才可解决上述问题。

2、基于上述问题,需要对后轮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但现有的轮椅车通常不具有调节后轮的机构,即使有设置调节结构,该调节机构都比较复杂,且调节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可快速调节后轮的倾斜角度,且调节省时省力,方便用户使用。

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为: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包括车架、后轮、后轮轮轴、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车架包括位于轮椅后侧的后支管,所述后支管上固定有角度调节机构;

3、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块和衬套,所述固定块包括上压块和下压块,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上下扣合锁紧固定,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的中部之间设有固定孔,所述衬套的一端穿过固定孔并在固定孔内移动,所述衬套的另一端与后轮轮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后轮轮轴的另一端与后轮连接;所述衬套呈弧形,所述衬套沿固定孔弧形摆动以带动后轮弧形转动。

4、进一步,还包括平行度调节机构,所述平行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垫片,所述调节垫片设置在固定座与后支管之间,所述调节垫片的横截面呈弧形,且横截面的宽度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调节垫片的内侧弧面与后支管外周的弧面相吻合、外侧弧面与固定座相抵,当调节垫片绕后支管的轴心转动时,所述调节垫片推抵固定座偏移,从而带动后轮偏转。

5、进一步,所述轮椅的两侧各设有两个后支管,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轮椅一侧的两个后支管上,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后支管之间设置调节垫片,并且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设有与调节垫片外侧弧面相吻合的弧形凹槽。

6、进一步,还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固定座、后支管和调节垫片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固定,所述后支管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高度调节孔,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开设有通孔,所述调节垫片的中部沿弧形方向开设有弧形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通孔、弧形孔、高度调节孔后与螺母螺接,所述调节垫片绕后支管的轴心转动使螺栓在弧形孔内相对移动。

7、进一步,还包括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轮椅一侧的两个后支管固定,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开设有矩形孔,所述固定块的截面呈矩形,并滑动设置在矩形孔内。

8、进一步,所述固定座还包括盖板,所述固定块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开设有左台阶槽,所述盖板的顶部与底部对应开设有右台阶槽,所述盖板盖置在固定块的右侧使左台阶槽和右台阶槽拼合组成滑槽,所述矩形孔的上方为上滑轨,矩形孔的下方为下滑轨,所述上滑轨和下滑轨卡入滑槽内。

9、进一步,所述衬套为中部向下内凹、两端向上弯曲的弧形衬套,所述固定孔的上表面为向下内凹的弧形面,所述固定孔的下表面为平面或与上表面平行的弧形面。

10、进一步,所述衬套内开设有直线通道,所述后轮轮轴的一端穿入直线通道与衬套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后轮的轮芯连接。

11、进一步,所述固定座还包括锁固件,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通过锁固件锁紧固定。

12、进一步,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均呈u形,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上下扣合使固定块的中部形成固定孔,所述上压块的两端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压块两端的底部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通孔连通;所述下压块的两端向上凸设有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内开设螺纹孔,所述定位凹槽与定位凸块凹凸配合使上压块和下压块上下扣合;所述锁固件为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穿过通孔与螺纹孔螺接。

13、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发明在后支管上设置角度调节机构来调剂后轮相对地面的倾斜角度,当上压块和下压块上下扣合时,上压块和下压块的中部之间形成供衬套穿过的固定孔,由于衬套呈弧形,衬套在固定孔内移动时会沿固定孔弧形摆动,从而带动后轮弧形转动,使后轮倾斜,达到调整后轮角度的目的;本发明通过调节座可快速调节后轮的倾斜角度,且调节省时省力,将后轮调至倾斜后,手动驱动轮椅会更加省力,行驶更加稳定,更容易转弯,不会出现夹手的问题;此外,本发明通过移动衬套来调节后轮的倾斜角度,衬套可在移动范围内移动任意的距离,属于无极调节,调节更加灵活。



技术特征:

1.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后轮、后轮轮轴、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车架包括位于轮椅后侧的后支管,所述后支管上固定有角度调节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行度调节机构,所述平行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垫片,所述调节垫片设置在固定座与后支管之间,所述调节垫片的横截面呈弧形,且横截面的宽度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调节垫片的内侧弧面与后支管外周的弧面相吻合、外侧弧面与固定座相抵,当调节垫片绕后支管的轴心转动时,所述调节垫片推抵固定座偏移,从而带动后轮偏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的两侧各设有两个后支管,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轮椅一侧的两个后支管上,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后支管之间设置调节垫片,并且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设有与调节垫片外侧弧面相吻合的弧形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固定座、后支管和调节垫片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固定,所述后支管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高度调节孔,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开设有通孔,所述调节垫片的中部沿弧形方向开设有弧形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通孔、弧形孔、高度调节孔后与螺母螺接,所述调节垫片绕后支管的轴心转动使螺栓在弧形孔内相对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轮椅一侧的两个后支管固定,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开设有矩形孔,所述固定块的截面呈矩形,并滑动设置在矩形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还包括盖板,所述固定块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开设有左台阶槽,所述盖板的顶部与底部对应开设有右台阶槽,所述盖板盖置在固定块的右侧使左台阶槽和右台阶槽拼合组成滑槽,所述矩形孔的上方为上滑轨,矩形孔的下方为下滑轨,所述上滑轨和下滑轨卡入滑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为中部向下内凹、两端向上弯曲的弧形衬套,所述固定孔的上表面为向下内凹的弧形面,所述固定孔的下表面为平面或与上表面平行的弧形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内开设有直线通道,所述后轮轮轴的一端穿入直线通道与衬套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后轮的轮芯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还包括锁固件,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通过锁固件锁紧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均呈u形,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上下扣合使固定块的中部形成固定孔,所述上压块的两端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压块两端的底部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通孔连通;所述下压块的两端向上凸设有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内开设螺纹孔,所述定位凹槽与定位凸块凹凸配合使上压块和下压块上下扣合;所述锁固件为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穿过通孔与螺纹孔螺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轮椅车后轮的固定座装置,包括车架、后轮、后轮轮轴、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车架包括位于轮椅后侧的后支管,所述后支管上固定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块和衬套,所述固定块包括上压块和下压块,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上下扣合锁紧固定,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的中部之间设有固定孔,所述衬套的一端穿过固定孔并在固定孔内移动,所述衬套的另一端与后轮轮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后轮轮轴的另一端与后轮连接;所述衬套呈弧形,所述衬套沿固定孔弧形摆动以带动后轮弧形转动。本发明可快速调节后轮相对地面的倾斜角度,且调节省时省力,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尼尔斯·尼尔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恩比尔(厦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