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177356发布日期:2023-05-17 05:4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尤其涉及一种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氟比洛芬,化学名称为(±)-2-(2-氟-4-联苯基)-丙酸,是一种非甾体类解热、消炎、镇痛药物,其作用机制为抑制前列腺素环氧酶,阻断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从而发挥疗效。氟比洛芬的消炎镇痛能力强于阿司匹林和布洛芬,氟比洛芬的消炎镇痛作用分别为阿司匹林的250倍和50倍,并且副作用较小,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也可以用于软组织病(如扭伤和劳损),以及轻中度疼痛(如痛经、术后疼痛、牙痛等)的对症治疗。

2、但是,由于氟比洛芬几乎不溶于水的特性,导致氟比洛芬口服吸收慢,不利于及时治疗疼痛。目前,上市的氟比洛芬制剂有贴剂、凝胶膏药等。为了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更快地发挥止疼作用,研发了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且2004年已经在中国上市,商品名为凯纷。但是,氟比洛芬酯目前主要是通过氟比洛芬与1-溴乙酸乙基酯或者1-氯乙酸乙基酯通过一步酯化反应生成,会增加原料的成本,且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制备工艺需要乳剂制备技术,长期放置的过程中易出现粒径增大、乳滴团聚等现象。另外,氟比洛芬酯易降解生成氟比洛芬和1-羟乙基乙酸酯,1-羟乙基乙酸酯会进一步降解成乙酸和甲醛,存在用药安全风险。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氟比洛芬注射剂型稳定性,且生产成本低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加入特定的稳定剂,提高了氟比洛芬的溶解度和制剂的稳定剂,且添加的稳定剂生物安全性良好,满足快速发挥止疼作用的临床需求。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包括氟比洛芬和稳定剂,其中,所述稳定剂包括聚羟基乙酸和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

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氟比洛芬的注射剂型,通过加入聚羟基乙酸和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作为稳定剂,有效提高了氟比洛芬在水中的浸润性,从而提高了氟比洛芬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分散性,进而有效提高了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的载药量,从而可以减少用药体积和给药次数,改善患者顺应性;除此之外,本发明选择的特定的稳定剂,还能显著提高混悬液的稳定性,使混悬液在存储期内不发生聚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降低了患者使用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有效提高了氟比洛芬注射剂型的临床安全性,可以应用于各种急性疼痛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氟比洛芬是指r-氟比洛芬或其盐、s-氟比洛芬或其盐、其外消旋体或者任意比例的r-氟比洛芬及s-氟比洛芬或其盐的组合物。

6、优选的,所述氟比洛芬与稳定剂的质量比为1:0.1-0.3。

7、优选的,所述聚羟基乙酸和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的质量比为1:2-3。

8、优选的稳定剂及其加入量,可有效提高氟比洛芬在水中的溶解度、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混悬液的载药量,并保证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的质量稳定性。

9、优选的,所述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中氟比洛芬的平均粒径≤20μm。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中氟比洛芬的平均粒径≤10μm。

11、更进一步地,所述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中氟比洛芬的平均粒径≤2μm。

12、更进一步地,所述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中氟比洛芬的平均粒径≤0.5μm。

13、优选的氟比洛芬的粒径,不仅有利于提高制剂的稳定性,保证整个混悬体系在灌装过程中处于较稳定状态,提高沉降时间,还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提高氟比洛芬的生物利用度。

14、优选的,所述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还包括助悬剂、缓冲剂、渗透压调节剂和ph调节剂。

15、进一步地,所述助悬剂为聚山梨酯或聚维酮。

16、示例性地,所述助悬剂为聚山梨酯20、聚山梨酯80或聚维酮k30。

17、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剂为磷酸盐、醋酸盐或枸橼酸盐。

18、示例性地,所述缓冲剂为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醋酸钠或枸橼酸钠。

19、进一步地,所述渗透压调节剂为甘油、甘露醇或蔗糖中至少一种。

20、进一步地,所述ph调节剂为盐酸或氢氧化钠。

21、优选的,每1ml所述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中包括:氟比洛芬50mg-80mg,稳定剂5mg-24mg,助悬剂3mg-5mg,缓冲剂1mg-5mg,渗透压调节剂6.5mg-7.0mg,ph调节剂调节ph至7.0-7.5。

22、长时间大剂量注射给药后易造成注射部位皮肤红肿、疼痛及产生硬结,患者顺应性差。本发明通过选择特定的辅料,各辅料以特定比例进行组合,使得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的载药量大,粒径分布窄,质量稳定性高,从而有利于减少给药次数,改善患者顺应性,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23、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4、步骤a,将氟比洛芬原料粉碎至d90≤30μm,得氟比洛芬微粉;

25、步骤b,将处方量的稳定剂、助悬剂、渗透压调节剂和缓冲剂加入处方量70%-80%的注射用水中,混合均匀,过滤除菌,得溶液a;

26、步骤c,将处方量的氟比洛芬微粉加入所述溶液a中,负压条件下搅拌分散,补加注射用水至配制总量,调节ph至7.0-7.5,得粗混悬液;

27、步骤d,将所述粗混悬液球磨至d90≤20μm,灌装,得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

2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的制备方法,通过控制原辅料的加入顺序,以及采用负压分散药物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氟比洛芬在混悬液中的稳定性,且经过加速稳定性试验证明,本发明制备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在加速试验条件下,其粒径、ph值与含量稳定,有效降低了存储过程中杂质含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的疗效和用药安全。

29、本发明提供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工艺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利于生产转化,市场前景良好。

30、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氟比洛芬原料为无菌原料药。

31、示例性,步骤b中,所述采用聚醚砜滤芯进行过滤除菌。

32、优选的,步骤c中,所述负压条件的真空度为10kpa-20kpa。

33、可选的,步骤d中,采用行星式球磨机中进行研磨,行星式球磨机的功率为20-30hz,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温度升高,每研磨5-10min,停止5-10min。

34、可选的,步骤d中,灌装容器为安瓿瓶。

35、本发明提供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载药量大,粒径分布均匀,有利于降低给药剂量,减少给药次数,改善患者的顺应性,且制备得到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的稳定好,质量稳定均一,可满足临床快速止疼的需求,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同时生产成本低,工艺可操作性强,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包括氟比洛芬和稳定剂,其中,所述稳定剂包括聚羟基乙酸和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比洛芬与稳定剂的质量比为1:0.1-0.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羟基乙酸和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的质量比为1:2-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中氟比洛芬的平均粒径≤2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还包括助悬剂、缓冲剂、渗透压调节剂和ph调节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悬剂为聚山梨酯或聚维酮;和/或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每1ml所述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中包括:氟比洛芬50mg-80mg,稳定剂5mg-24mg,助悬剂3mg-5mg,缓冲剂1mg-5mg,渗透压调节剂6.5mg-7.0mg,ph调节剂调节ph至7.0-7.5。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氟比洛芬原料为无菌原料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负压条件的真空度为10kpa-20kpa。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包括氟比洛芬和稳定剂,所述稳定剂包括聚羟基乙酸和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氟比洛芬的注射剂型,通过加入聚羟基乙酸和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作为稳定剂,有效提高了氟比洛芬在水中的浸润性,从而提高了氟比洛芬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分散性,进而有效提高了氟比洛芬混悬注射液的载药量,从而可以减少用药体积和给药次数,改善患者顺应性;除此之外,还能显著提高混悬液的稳定性,使混悬液在存储期内不发生聚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可以应用于各种急性疼痛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杰,王立江,欧苏,赵振坡,卢瑜梦,李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