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4482662发布日期:2023-06-15 16:5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具体涉及一种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肿瘤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针对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学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纳米载药系统可以提高化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脂质体载药系统具有与生物膜类似的结构,其内部腔内可装载亲水性药物,且磷脂双分子层的层间可以装载疏水性药物。作为一种药物载体,脂质体具有载药范围广、缓释、易修饰、安全性高、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高药物稳定性等优势。目前国内上市的脂质体产品主要有紫杉醇脂质体注射剂、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

2、虽然脂质体载药系统在临床抗肿瘤化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肿瘤靶向性和载体自身抗肿瘤功效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脂质体作为化疗药物的纳米载体,可通过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epr)效应被动靶向至肿瘤组织,实现对肿瘤特异性的治疗。然而,大量研究报告和临床实践指出纳米颗粒的epr效应并不突出,因而提高脂质体对肿瘤的主动靶向能力尤为重要。目前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使用糖类及其衍生物、抗体类、聚合物类及肽类等修饰脂质体,以提高其对不同疾病的主动靶向性。在这些修饰过程中,存在连接效率不高,分离纯化步骤繁琐,靶向性能提升程度具有不确定性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应用在肿瘤治疗中的一部分纳米颗粒不仅可以作为化疗药物载体,其自身往往可以安全有效地增敏多种肿瘤治疗方式(如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提高抗肿瘤疗效。脂质体成分简单,当不载药时,自身不具有任何的抗肿瘤效能,且不会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3、肿瘤组织内部有炎症的存在,且在经过手术,放射治疗和光热治疗等之后,肿瘤内部的炎症进一步放大,表达大量趋化因子,招募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因而,载药系统搭乘中性粒细胞可以靶向至肿瘤组织尤其是手术或放射治疗之后的肿瘤组织。近年来,一部分厌氧或兼性厌氧的细菌由于可以在肿瘤乏氧微环境中特异性增殖,并诱导机体全身性抗肿瘤免疫反应,而被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中。其中卡介苗作为一个典型代表,为一类减毒的牛型结核杆菌,可以提升巨噬细胞的活性,并激活t淋巴细胞,增强了机体抗肿瘤细胞免疫的功能。从细菌中收集到的细菌外膜,其结构与脂质体相似,且可搭乘中性粒细胞靶向至肿瘤并刺激抗肿瘤免疫治疗反应。但是,细菌外膜存在收集工艺复杂,步骤繁琐,提取的量少,作为药物载体载药困难等缺点。细菌膜可以通过溶解细菌而大量获取,也具有生物膜的结构,可以引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同时一部分生物膜被用于与磷脂共混,构建出生物膜掺杂的脂质体载药系统,提升了脂质体的各项性能。因而,将细菌膜与磷脂共混,将极有可能构建出可搭乘中性粒细胞的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提升脂质体的肿瘤靶向性能和免疫刺激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将细菌膜与磷脂共混,制备出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增强对中性粒细胞的搭乘能力,进而将药物靶向递送至肿瘤组织尤其是放射治疗后的肿瘤组织,同时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治疗的效果,以解决脂质体载药系统存在的肿瘤靶向性不足和自身免疫刺激效能不够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效果:

3、一种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spe-peg5000、胆固醇和细菌膜制成,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spe-peg5000、胆固醇和细菌膜的质量比为3:2:1:1。

4、进一步地,所述细菌膜由vnp20009菌株制成。

5、进一步地,所述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包载有姜黄素和1-甲基-d-色氨酸。

6、上述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1,细菌膜的提取,将vnp20009菌株使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传代,传代至3代后离心获得细菌,将细菌溶于含溶菌酶的tris hcl缓冲液中,振荡孵育,加入sds,用细胞破碎仪处理,冻干后加入三氯甲烷、甲醇和水的混合液,用细胞破碎仪处理,孵育,过滤,滤过液干燥后获得细菌膜;

8、步骤2,将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spe-peg5000、胆固醇、细菌膜冻干粉按照质量比3:2:1:1进行称取,加入脂溶性药物姜黄素,将其溶于氯仿中,使用旋转蒸发仪去除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在瓶壁上形成薄膜,之后加入1-甲基-d-色氨酸水溶液,超声使薄膜完全溶解,搅拌混合,利用脂质体挤出器制备脂质体,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

9、进一步地,步骤1中将2g细菌溶于40ml 15mg/ml溶菌酶的20mmol/l ph8.0 trishcl缓冲液,sds的用量为400mg;三氯甲烷、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0:15:1。

10、上述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11、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得到的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合成方法简单,尺寸均一,分散性好,可同时装载亲水性和疏水性药物。

13、2.本发明得到的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相对于脂质体会被中性粒细胞更多地摄取,进而靶向至放疗后的肿瘤组织,并在炎症环境下释放药物。

14、3.本发明得到的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能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增强放射治疗对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



技术特征:

1.一种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spe-peg5000、胆固醇和细菌膜制成,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spe-peg5000、胆固醇和细菌膜的质量比为3: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膜由vnp20009菌株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包载有姜黄素和1-甲基-d-色氨酸。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2g细菌溶于40ml 15mg/ml溶菌酶的20mmol/l ph8.0 tris hcl缓冲液,sds的用量为400mg;三氯甲烷、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0:15:1。

6.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将细菌膜与磷脂共混,制备出细菌膜‑脂质体载药系统,增强对中性粒细胞的搭乘能力,进而将药物靶向递送至肿瘤组织尤其是放射治疗后的肿瘤组织,同时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治疗的效果,以解决脂质体载药系统存在的肿瘤靶向性不足和自身免疫刺激效能不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易玄,刘心培,顾晶钰,沈梦玲,朱敏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