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抗菌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造的止血结扎夹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04654发布日期:2023-07-27 12:5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吸收抗菌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造的止血结扎夹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可吸收抗菌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造的止血结扎夹。


背景技术:

1、手术部位感染ss i是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发生的最常见的医源性感染,ss i也是住院时间延长和术后再次入院的重要原因,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腹腔镜外科手术过程中,通常采用结扎夹配合施夹钳使用对血管或组织进行闭合,而在此过程中很容易让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并在结扎夹表面定植,成为ss i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防止细菌在植入物上的定植对防止切口部位感染至关重要。

2、依据材料的不同,目前市面上结扎夹可以分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两类,不可吸收类结扎夹材料多为银或合金,其次是医用塑料,常见的有银夹、钛夹、hem-o-l ok夹等,由于这种类型结扎夹的不可吸收性,需要通过二次手术取出,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亦可留在患者体内,但会影响患者术后x射线、ct、mri等检查,同时在植入物存在的情况下,一些致病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等会附着在植入物上,容易引起组织产生异物反应或刺激组织产生炎症,造成腹腔的感染。目前市面上的可吸收结扎夹所用材料主要是聚乙交酯及其共混物,通常此类材料制备成的结扎夹存在强度较低的问题,夹持力较小,不能对血管或管腔组织进行有效的夹闭,容易出现松动、过早脱落等现象,因此,开发一种具有良好抗菌效果和夹闭效果,且能被人体吸收的结扎夹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吸收抗菌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造的止血结扎夹,能够实现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可吸收性。

2、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吸收抗菌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利用除湿干燥机将聚对二氧环己酮塑料米在60±5℃下烘干6-8h;

4、步骤二:称取定量的三氯生与步骤一的聚对二氧环己酮混合均匀,二者之间的重量份数比为每10000份的混合物中三氯生份数为5~20份,余量为聚对二氧环己酮;

5、步骤三:设计止血结扎夹图纸,加工模具,将做好的模具安装在精密注塑机上,将混合均匀的物料放入注塑机的下料端,具体参数设置为:注塑温度:120-130℃;下料段温度:25-35℃;注塑压力:600-700bar;注塑速度:95-105mm/sec;

6、步骤四:注塑机脱模后,进行包装和灭菌。

7、一种根据上述可吸收抗菌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制造的止血结扎夹,它包括上臂1和下臂2,上臂1和下臂2的外侧壁均设有圆形凸块3;所述上臂1和下臂2设有锁定结构;

8、所述上臂1的下侧面和下臂2的上侧面均设有防滑结构4,防滑结构4在上臂1和下臂2锁定后限制上臂1和下臂2的位置。

9、较之前的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0、1.本发明以聚对二氧环己酮和三氯生为原料制造,聚对二氧环己酮在人体内水解后三氯生也会随之释放,二者均对人体无害,而且三氯生可以减少细菌在结扎夹上的定值,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

11、2.本发明在上臂的下侧面和下臂的上侧面设有等距离交错分布的凸筋,夹闭效果较好。

12、3.本发明易于加工成型,操作简单,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吸收抗菌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抗菌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制造的止血结扎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臂(1)和下臂(2),上臂(1)和下臂(2)的外侧壁均设有圆形凸块(3);所述上臂(1)和下臂(2)设有锁定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结扎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凸块(3)设于上臂(1)和下臂(2)的前半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结扎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为设于上臂(1)前端的弯曲部(5)和设于下臂(2)前端的贴合部(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结扎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4)为凸筋,所述凸筋分两组,两组凸筋相互之间等距离交错分布。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一种可吸收抗菌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造的止血结扎夹,方法以下步骤:利用除湿干燥机将聚对二氧环己酮塑料米烘干;称取定量的三氯生与步骤一的聚对二氧环己酮混合均匀;设计止血结扎夹,将做好的模具安装在精密注塑机上,将混合均匀的物料放入注塑机的下料端并设置参数;待注塑机脱模后,进行包装和灭菌。止血结扎夹包括上臂和下臂,上臂和下臂的外侧壁均设有圆形凸块;上臂和下臂设有锁定结构;上臂的下侧面和下臂的上侧面均设有防滑结构。本发明的优点为:以聚对二氧环己酮和三氯生为原料制造,聚对二氧环己酮在人体内水解后三氯生也会随之释放,二者均对人体无害,三氯生还可以减少细菌在结扎夹上的定值,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韦晓倩,马盼盼,赖泽雄,莫易凡,林聪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