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时便于结石取出的微创碎石取石装置

文档序号:35014642发布日期:2023-08-04 06:3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时便于结石取出的微创碎石取石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时便于结石取出的微创碎石取石装置。


背景技术:

1、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为预防胆囊炎发作及胆囊癌,常需行胆囊切除术。目前胆囊切除常规术式为腹腔镜微创手术。但如胆囊结石较大,取出胆囊标本时非常困难,常需将结石夹碎取出后,才能将胆囊标本取出。部分困难者,往往需扩大trocar穿刺孔。

2、现有的用于肝胆外科手术的微创碎石取石装置通常为镊子状,夹取操作困难,且由于结石的体积大小不同,进行碎石操作时存在夹取不稳定导致结石滑脱的情况,影响手术进程。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方便有效的碎石取石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时便于结石取出的微创碎石取石装置,使用简单,创新性强,可稳定夹取不同体积大小的结石,在稳定夹取结石的同时对结石进行击碎,避免结石击碎不彻底导致重复操作,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时便于结石取出的微创碎石取石装置,包括侧板和握筒,侧板设有两块,握筒的一端伸入两块侧板之间,握筒伸入两块侧板的部分的外侧壁与两块侧板之间均设有连杆一;握筒内设有两端均穿出握筒的筒体一,筒体一的一端设有齿条一,另一端设有把手一;两块侧板之间设有两个夹臂,夹臂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和夹取板,固定板的一端圆弧形设置且设有与齿条一啮合的齿条二,固定板设有齿条二的一端铰接与两块侧板之间,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和夹取板与活动板之间均为弹性铰接;筒体一内设有一端伸出筒体一的筒体二,筒体二伸出筒体一的一端与活动板靠近夹取板的一端之间设有连杆二,连杆二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板和筒体二铰接,筒体二的另一端的顶部设有把手二,筒体一的侧壁设有供把手二穿过的滑槽。

3、进一步的,夹取板的内侧壁设有夹取垫。

4、进一步的,筒体二内设有两端均伸出筒体二的碎石电极,筒体一内设有一端伸出筒体一的把手三,把手三与碎石电机相连接。

5、进一步的,握筒未伸入两块侧板之间的部分的外侧壁设有防滑纹。

6、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使用简单,创新性强,可稳定夹取不同体积大小的结石,在稳定夹取结石的同时对结石进行击碎,避免结石击碎不彻底导致重复操作,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特征:

1.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时便于结石取出的微创碎石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1)和握筒(2),所述侧板(1)设有两块,所述握筒(2)的一端伸入两块侧板(1)之间,所述握筒(2)伸入两块侧板(1)的部分的外侧壁与两块侧板(1)之间均设有连杆一(3);所述握筒(2)内设有两端均穿出握筒(2)的筒体一(4),所述筒体一(4)的一端设有齿条一(5),另一端设有把手一(6);两块所述侧板(1)之间设有两个夹臂,所述夹臂包括固定板(7)、活动板(8)和夹取板(9),所述固定板(7)的一端圆弧形设置且设有与齿条一(5)啮合的齿条二(10),所述固定板(7)设有齿条二(10)的一端铰接与两块侧板(1)之间,所述活动板(8)与固定板(7)之间和夹取板(9)与活动板(8)之间均为弹性铰接;所述筒体一(4)内设有一端伸出筒体一(4)的筒体二(11),所述筒体二(11)伸出筒体一(4)的一端与活动板(8)靠近夹取板(9)的一端之间设有连杆二(12),所述连杆二(12)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板(8)和筒体二(11)铰接,所述筒体二(11)的另一端的顶部设有把手二(13),所述筒体一(4)的侧壁设有供把手二(13)穿过的滑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时便于结石取出的微创碎石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板(9)的内侧壁设有夹取垫(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时便于结石取出的微创碎石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二(11)内设有两端均伸出筒体二(11)的碎石电极(16),所述筒体一(4)内设有一端伸出筒体一(4)的把手三(17),所述把手三(17)与碎石电机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时便于结石取出的微创碎石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筒(2)未伸入两块侧板(1)之间的部分的外侧壁设有防滑纹(18)。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时便于结石取出的微创碎石取石装置,包括侧板、握筒、连杆一、筒体一、齿条一、把手一、固定板、活动板、夹取板、齿条二、筒体二、连杆二、把手二和滑槽。本发明使用简单,创新性强,可稳定夹取不同体积大小的结石,在稳定夹取结石的同时对结石进行击碎,避免结石击碎不彻底导致重复操作,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耿利,戴炳华,宋飞虹,董志涛,郭俊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