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82734发布日期:2023-09-09 11:04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救护车。


背景技术:

1、在病人转运的过程中,尤其是具有传染性疾病病人的转运中,需要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扩散,一般会使用负压救护车。负压救护车基于“负压隔离”原理,利用负压设备,使车内空气压力小于车外,空气只流进,且不会直接排出车外。车上设一套过滤系统,保证排出救护车的是未受病毒污染的空气。

2、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158855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正负压救护车,其中设置有单独的医疗舱、驾驶舱等,其中医疗舱和驾驶舱连通,一般来说车辆会共用同一个空调系统进行医疗舱的冷却降温。

3、然而上述技术方案中,负压抽风在进行排风时,将车内的冷空气大量排出,另一方面空调系统又重新将新的外部的自然空气吸入,依靠蒸发器进行制冷,也就是说,由于负压设备的存在,使得车内的冷空气一直处于流失的状态,造成在空调刚启动时空调制冷量不足,降温缓慢,例如将医疗舱内的温度降低到25℃需要30分钟以上,且驾驶舱和医疗舱共用同一套空调系统,使得空调系统中冷凝器和压缩机所需要的功率增大,造成制冷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救护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负压救护车中的负压设备使用时,医疗舱内的冷空气持续流失导致制冷效率降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负压救护车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负压救护车,包括医疗舱和空调系统,医疗舱设置有负压设备,负压设备包括朝向医疗舱外部的并将医疗舱内的空气排出的排气通道,空调系统中包括布置在医疗舱外部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位于负压设备的排气路径上。

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对现有的负压救护车进行改进,通过将冷凝器设置在负压设备的排气路径上,使得负压设备在进行工作时,借助负压设备中排出的医疗舱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对冷凝器进行冷却,便于提高冷凝器的冷凝效率,也就是说利用负压设备降低了冷凝器中冷凝介质的温度,降低了蒸发器中的冷凝介质的温度,进而使得蒸发器具有更好的冷却效率,也即提升了空调系统整体的冷却效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负压救护车中的负压设备使用时,医疗舱内的冷空气持续流失导致制冷效率降低的问题。

5、进一步地,冷凝器为裙置冷凝器,布置在医疗舱的底部。

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便于降低整车的高度,且使得冷凝器距离医疗舱更近,便于将冷凝器放置在负压设备的排气路径上。

7、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在医疗舱的底部倾斜布置,冷凝器的两端分别与医疗舱的底壁和侧壁延伸段固定连接,所述冷凝器上方的底壁上设置有负压设备的排气口,所述侧壁延伸段上还设置有冷凝进气口。

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得冷凝器可以分别接收负压设备排出的冷空气和从侧壁进入的自然空气,进而在负压设备不开启时也可以进行工作。

9、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设置在医疗舱内的出风结构,所述出风结构包括横置的第一出风结构和纵置的第二出风结构,每个出风结构内均设置有蒸发器。

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两个出风结构便于多点出风,便于使得冷风出气均匀,且提高冷风出风量。

11、进一步地,第一出风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结构布置在医疗舱前侧且第一出风口朝后,第二出风结构布置在车辆后侧且第二出风口朝向车辆侧壁。

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个出风口的朝向不同,便于使得医疗舱内的空气混合更加均匀。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的底壁上还设置有回风口。

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医疗舱内的冷气进行循环,减少冷气散失。

15、进一步地,所述负压设备布置在医疗舱前侧,且和第一出风口分别位于车辆不同的侧面。

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在医疗舱的前侧便于避开车辆的后桥和轮胎,将其和第一出风口分别布置在车辆不同的侧面便于进行在气体流经车舱内之后进入出风口。

17、进一步地,所述回风口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器。

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便于在进行降温冷却的同时进行空气净化。

19、进一步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位于车辆的机舱内且与发动机传动连接。

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发动机对压缩机进行带动,结构简单。

21、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系统独立于车辆自带空调。

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便于使得医疗舱单独工作,可以依据医疗舱的反馈信息进行冷凝器功率的调整;同时,也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功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负压救护车,包括医疗舱和空调系统,医疗舱设置有负压设备,负压设备包括朝向医疗舱外部的并将医疗舱内的空气排出的排气通道,空调系统中包括布置在医疗舱外部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位于负压设备的排气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冷凝器为裙置冷凝器,布置在医疗舱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在医疗舱的底部倾斜布置,冷凝器的两端分别与医疗舱的底壁和侧壁延伸段固定连接,所述冷凝器上方的底壁上设置有负压设备的排气口,所述侧壁延伸段上还设置有冷凝进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设置在医疗舱内的出风结构,所述出风结构包括横置的第一出风结构和纵置的第二出风结构,每个出风结构内均设置有蒸发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第一出风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结构布置在医疗舱前侧且第一出风口朝后,第二出风结构布置在车辆后侧且第二出风口朝向车辆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的底壁上还设置有回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设备布置在医疗舱前侧,且和第一出风口分别位于车辆不同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器。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位于车辆的机舱内且与发动机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独立于车辆自带空调。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救护车。负压救护车包括医疗舱和空调系统,医疗舱设置有负压设备,负压设备包括朝向医疗舱外部的并将医疗舱内的空气排出的排气通道,空调系统中包括布置在医疗舱外部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位于负压设备的排气路径上。通过将冷凝器设置在负压设备的排气路径上,使得负压设备在进行工作时,借助负压设备中排出的医疗舱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对冷凝器进行冷却,便于提高冷凝器的冷凝效率,也即提升了空调系统整体的冷却效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负压救护车中的负压设备使用时,医疗舱内的冷空气持续流失导致制冷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向阳,张琰,任仲勇,宋鸿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