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接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93746发布日期:2023-07-06 03:5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导管接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导管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1、血管内超声(ivus)是一种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和介入治疗的新兴技术。通过介入导管将微型超声换能器送入人体心血管腔内发射超声波并采集回波,经信号处理后实时显示血管的截面形态及血流信息等,辅助诊断和治疗血管病变。血管内超声导管作为一次性耗材使用,通常需要匹配一个外置的驱动装置来使用,使导管内的超声换能器按特定要求旋转和线性移动,以驱动超声换能器采集目标血管段的图像信息,而导管需要通过导管接口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2、导管接口装置通常包括插接配合的旋转筒体和旋转轴,为了实现旋转筒体和旋转轴的同轴转动,旋转筒体上形成有限位凸台,旋转轴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通过限位凸台与限位槽的插接配合,实现旋转筒体与旋转轴的同轴转动。但是,由于旋转筒体和旋转轴的外部还套设有壳体,因此插接时看不到旋转筒体和旋转轴的位置,无法肉眼进行定位,因此在插接前,旋转筒体和旋转轴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是随机的。

3、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限位凸台能够准确插接于限位槽内,通常将旋转轴的端面设计为正螺旋面,即螺旋面与轴线始终垂直,限位凸台一般设计为矩形棱柱。当旋转筒体刚开始插入旋转轴内时,矩形棱柱端部的棱边能落在正螺旋面上,随着旋转筒体的推动,正螺旋面上摩擦阻力矩较小的一侧会进行旋转避让,进而驱动旋转轴旋转,直至限位凸台恰好与限位槽中心对齐后插接即可。但是,在矩形棱柱的端部与正螺旋面的配合过程中,矩形棱柱的端部棱边与正螺旋面始终为线接触,在转动过程中,矩形棱柱的金属棱边会对转轴端部的正螺旋面造成划伤,从而导致零件磨损甚至损坏,降低了旋转轴的使用寿命。

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导管接口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接口装置,能够避免限位凸台对旋转轴造成划伤,减少零件磨损,且插入时摩擦力更小,使旋入过程更加顺滑。

2、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导管接口装置,包括:

4、导管接头,包括导管壳体和同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导管壳体内的旋转筒体,所述旋转筒体内设置有同轴连接器插头;

5、导管插接部,包括固定套筒和同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内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内孔设置有同轴连接器插座,所述导管壳体能同轴插接于所述固定套筒内,所述旋转筒体能同轴插接于所述旋转轴内,以使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头插接于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座上;

6、所述旋转轴的开口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贯穿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且沿其轴向延伸,所述旋转筒体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限位槽插接配合;

7、所述旋转轴开口端的端面构造为斜螺旋面,所述斜螺旋面由外向内朝向所述内孔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限位凸台靠近所述旋转轴的端部构造为球形端面,所述球形端面与所述斜螺旋面滑动配合。

8、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限位槽的数量设置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相对设置;

9、所述限位凸台的数量也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凸台相对设置,每个所述限位凸台能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插接配合。

10、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斜螺旋面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以两个所述限位槽的中平面作为对称面,所述对称面的两侧各具有两个所述斜螺旋面,每一侧的两个所述斜螺旋面的旋向相反,且每一侧的两个所述斜螺旋面相连接形成朝外凸起的尖端,四个所述斜螺旋面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纵轴两两对称设置。

11、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斜螺旋面的导向角为30°~60°。

12、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斜螺旋面的小端直径等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内孔的直径,所述斜螺旋面的大端直径不小于所述限位凸台的最大包络圆直径值。

13、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斜螺旋面的四分之一导程不小于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头与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座之间的最大导向空行程ls。

14、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导管壳体的外壁上环设有减振环,所述减振环分别与所述导管壳体及所述固定套筒同轴设置,当所述导管壳体完全插接于所述固定套筒内后,所述减振环与所述固定套筒的内壁过盈配合。

15、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旋转筒体端部的侧壁设置为锥形斜面。

16、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外导体和同轴设置于所述插头外导体内部的插头内导体,所述插头内导体和所述插头外导体之间设置有介质体,所述插头内导体内部形成有第一插孔;

17、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座包括插座外导体和同轴设置于所述插座外导体内部的插座内导体,所述插座外导体的外部包裹有绝缘外壳,所述插座外导体与所述插座内导体之间形成有第二插孔,所述插座内导体插接于所述第一插孔内,所述插头外导体插接于所述第二插孔内。

18、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插头外导体和所述插头内导体至少在与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座沿轴向配合的长度以内均与所述介质体间隙设置;

19、所述插头内导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长槽,所述第一长槽贯穿所述插头内导体的一端且沿其轴向延伸,所述插头外导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长槽,所述第二长槽贯穿所述插头外导体的一端且沿其轴向延伸至与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座沿轴向配合的长度以外。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1、本发明提供的导管接口装置,通过将导管壳体同轴插接于固定套筒内,并将旋转筒体同轴插接于旋转轴内,以使同轴连接器插头插接于同轴连接器插座上并可保持同步启停旋转或轴向移动,从而实现稳定的信号传输及动力传递。旋转轴的开口端开设有限位槽,旋转筒体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与限位槽插接配合,从而使限位槽与限位凸台之间形成限位配合,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凸台的接触面来传递旋转扭矩以进行同轴转动。旋转轴开口端的端面构造为斜螺旋面,限位凸台靠近旋转轴的端部构造为球形端面,球形端面与斜螺旋面滑动配合。斜螺旋面和球形端面配合的作用是确保插入过程中,无论两者的相对位置如何,最后都可以让限位凸台完全落入限位槽中,方便从各个位置进行快速盲插,提高了插接的便利性。通过将限位凸台的端面设置为球形端面,同时将旋转轴的端面设置为斜螺旋面,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使得限位凸台与斜螺旋面之间有且仅有稳定的点接触,有利于减小滑动摩擦力,使得旋入更加顺畅并保持较好的结构强度,能避免线配合对旋转轴的端面造成划伤,减少磨损。



技术特征:

1.导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222)的数量设置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222)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螺旋面(223)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以两个所述限位槽(222)的中平面作为对称面,所述对称面的两侧各具有两个所述斜螺旋面(223),每一侧的两个所述斜螺旋面(223)的旋向相反,且每一侧的两个所述斜螺旋面(223)相连接形成朝外凸起的尖端,四个所述斜螺旋面(223)相对于所述旋转轴(22)的纵轴两两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螺旋面(223)的导向角为30°~6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螺旋面(223)的小端直径等于所述旋转轴(22)的所述内孔(221)的直径,所述斜螺旋面(223)的大端直径不小于所述限位凸台(131)的最大包络圆直径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螺旋面(223)的四分之一导程不小于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头(12)与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座(23)之间的最大导向空行程ls。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壳体(11)的外壁上环设有减振环(14),所述减振环(14)分别与所述导管壳体(11)及所述固定套筒(21)同轴设置,当所述导管壳体(11)完全插接于所述固定套筒(21)内后,所述减振环(14)与所述固定套筒(21)的内壁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体(13)端部的侧壁设置为锥形斜面(133)。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头(12)包括插头外导体(121)和同轴设置于所述插头外导体(121)内部的插头内导体(122),所述插头内导体(122)和所述插头外导体(121)之间设置有介质体(123),所述插头内导体(122)内部形成有第一插孔(12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管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外导体(121)和所述插头内导体(122)至少在与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座(23)沿轴向配合的长度以内均与所述介质体(123)间隙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导管接口装置。该导管接口装置包括导管接头和导管插接部,导管接头包括旋转筒体和同轴连接器插头,导管插接部包括旋转轴和同轴连接器插座,旋转轴的开口端开设有限位槽,旋转筒体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与限位槽插接配合,以使旋转筒体和旋转轴同轴转动。旋转轴开口端的端面构造为斜螺旋面,限位凸台靠近旋转轴的端部构造为球形端面。球形端面与斜螺旋面滑动配合,无论两者的相对位置如何,最后都可以使限位凸台落入限位槽中,实现快速盲插,提高插接的便利性,且使限位凸台与斜螺旋面之间为稳定的点接触,能减小滑动摩擦力,使得旋入更加顺畅,减少磨损。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祥,梁争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博动戎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