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

文档序号:35439975发布日期:2023-09-14 00:0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具体为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1、战场搜索与救援系统通常由信息处理基站、卫星、信息接收系统和单兵携行装备等构成,其技术基础是全球卫星定位,利用该系统,可以对配备了搜救系统的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系统进行非常精确的全球定位,从而使搜救行动变得轻而易举。

2、传统救治监控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的缺陷有:

3、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地将伤员的伤情、救治情况等录入医疗信息系统中,耗费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务人员也不想过多在文书记录上分散精力,伤病员在后送途中的噪音和震动比较大,远程医学会诊或指导的效果不佳,战场网络带宽有限,图像、音频的传输质量较差。

4、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对以上问题做出对应有效的改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具备节省通讯频道和信息先于伤员抵达救治机构等优点,解决了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地将伤员的伤情、救治情况等录入医疗信息系统中,耗费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务人员也不想过多在文书记录上分散精力,伤病员在后送途中的噪音和震动比较大,远程医学会诊或指导的效果不佳,战场网络带宽有限,图像、音频的传输质量较差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包括手持采集单元和中央处理器,所述手持采集单元的输出端和无线通信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的输出端和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与多源数据转化单元通过通信设备双向电连接,所述多源数据转化单元包括ip信息定位模块、救援网格规划模块、创伤信息登记模块、临床数据调取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反馈上载模块,所述ip信息定位模块的输出端和救援网格规划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救援网格规划模块的输出端和创伤信息登记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创伤信息登记模块的输出端和临床数据调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临床数据调取模块的输出端和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和反馈上载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多源数据转化单元的输出端和救援数据统计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和伤病信息整合单元与需求数据评估单元双向电连接,所述需求数据评估单元的输出端和战区医疗数据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战区医疗数据库的输出端和云服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云服务的输出端和服务终端的输入端连接。

5、优选的,所述手持采集单元包括计算采集器、运营采集模块、it调取模块和医疗信息卡,所述计算采集器与运营采集模块双向电连接,所述运营采集模块与it调取模块双向电连接,所述it调取模块与医疗信息卡双向电连接。

6、优选的,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包括红外数据传输模块、蓝牙对接模块、超宽频移动器和短距离通讯模块,所述红外数据传输模块与和蓝牙对接模块双向电连接,所述蓝牙对接模块与超宽频移动器双向电连接,所述超宽频移动器与短距离通信模块双向电连接。

7、优选的,所述救援数据统计单元包括上载数据接取模块、满足值校对模块、资源共享模块、转运数据模块、医学数据转化模块和数据接口传输模块。

8、优选的,所述伤病信息整合单元包括救治信息模块、成像热点区域模块、医疗缓存数据库和分析整合传输模块,所述救治信息模块的输出端和成像热点区域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成像热点区域模块的输出端和医疗缓存数据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医疗缓存数据库的输出端和分析整合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9、优选的,所述需求数据评估单元包括医疗态势模块、预估需求模块、物资储备模块和决策分析模块,所述医疗态势模块的输出端和预估需求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预估需求模块的输出端和物资储备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物资储备模块的输出端和决策分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战区医疗数据库包括数据分级处理模块、数据闪存模块、数据转化模块和实时更新模块,所述数据分级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和数据闪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闪存模块的输出端和数据转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转化模块的输出端和实时更新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云服务的输入端还和关联分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关联分析单元包括聚类分析模块、信息提取模块、日志轨迹上载模块和结果数据传输模块。

12、优选的,所述服务终端包括账号信息模块、中心格网点和远程管理模块。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该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通过手持采集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的设置,手持采集单元包括计算采集器、运营采集模块、it调取模块和医疗信息卡作为战区中对使用者的实时监控方式,能够在使用者受伤情况下将此数据通过无线通信单元传输至中央处理器,而其连接的救援数据统计单元、伤病信息整合单元和需求数据评估单元的配合方式,可对伤员的情况做出及时有效的救援方案,且所传输的信息将仅占用很少的带宽,通信速率快,质量得到了保障,以及多源数据转化单元中的ip信息定位模块、救援网格规划模块、创伤信息登记模块、临床数据调取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反馈上载模块,进一步促进战术区医疗信息从负伤现场至后送途中再到医疗救治机构的流转,让信息先于伤员抵达救治机构,从而使得救治机构为接收伤员做好更加全面的准备。



技术特征:

1.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包括手持采集单元和中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采集单元的输出端和无线通信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的输出端和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与多源数据转化单元通过通信设备双向电连接,所述多源数据转化单元包括ip信息定位模块、救援网格规划模块、创伤信息登记模块、临床数据调取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反馈上载模块,所述ip信息定位模块的输出端和救援网格规划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救援网格规划模块的输出端和创伤信息登记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创伤信息登记模块的输出端和临床数据调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临床数据调取模块的输出端和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和反馈上载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多源数据转化单元的输出端和救援数据统计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和伤病信息整合单元与需求数据评估单元双向电连接,所述需求数据评估单元的输出端和战区医疗数据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战区医疗数据库的输出端和云服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云服务的输出端和服务终端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采集单元包括计算采集器、运营采集模块、it调取模块和医疗信息卡,所述计算采集器与运营采集模块双向电连接,所述运营采集模块与it调取模块双向电连接,所述it调取模块与医疗信息卡双向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包括红外数据传输模块、蓝牙对接模块、超宽频移动器和短距离通讯模块,所述红外数据传输模块与和蓝牙对接模块双向电连接,所述蓝牙对接模块与超宽频移动器双向电连接,所述超宽频移动器与短距离通信模块双向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数据统计单元包括上载数据接取模块、满足值校对模块、资源共享模块、转运数据模块、医学数据转化模块和数据接口传输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伤病信息整合单元包括救治信息模块、成像热点区域模块、医疗缓存数据库和分析整合传输模块,所述救治信息模块的输出端和成像热点区域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成像热点区域模块的输出端和医疗缓存数据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医疗缓存数据库的输出端和分析整合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求数据评估单元包括医疗态势模块、预估需求模块、物资储备模块和决策分析模块,所述医疗态势模块的输出端和预估需求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预估需求模块的输出端和物资储备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物资储备模块的输出端和决策分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战区医疗数据库包括数据分级处理模块、数据闪存模块、数据转化模块和实时更新模块,所述数据分级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和数据闪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闪存模块的输出端和数据转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转化模块的输出端和实时更新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的输入端还和关联分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关联分析单元包括聚类分析模块、信息提取模块、日志轨迹上载模块和结果数据传输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终端包括账号信息模块、中心格网点和远程管理模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包括手持采集单元和中央处理器,手持采集单元的输出端和无线通信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无线通信单元的输出端和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器与多源数据转化单元通过通信设备双向电连接。该实时监控的伤员救治监控系统,通过手持采集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的设置,手持采集单元包括计算采集器、运营采集模块、IT调取模块和医疗信息卡作为战区中对使用者的实时监控方式,能够在使用者受伤情况下将此数据通过无线通信单元传输至中央处理器,而其连接的救援数据统计单元、伤病信息整合单元和需求数据评估单元的配合方式,可对伤员的情况做出及时有效的救援方案。

技术研发人员:康鹏,张鹭鹭,徐翀,吴耀民,郝璐,庞涛,丁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