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在制备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5244657发布日期:2023-08-25 10:25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在制备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特别是涉及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在制备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是双链线性dna病毒,基因组长度在125~240kb之间。hsv-1感染力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侵犯面、脑及腰以上部位。感染人体后可潜伏于三叉神经胞体,并可终生携带,是世界上流行率最高的病毒之一。hsv-1能够引起口腔粘膜炎症、唇疱疹、脑炎等疾病。感染hsv-1的患者也常伴有全身症状,以簇集性小水疱为表现形式。原发型单纯疱疹皮肤黏膜损害常需2~3周愈合,而复发型单纯疱疹的皮损大多于1周内即可消失。

2、hsv-1常侵犯皮肤、黏膜、脑和感觉神经等,引起多种眼病如睑缘单纯疱疹炎、急性滤泡性结膜炎、树枝状角膜炎和基质角膜炎等。其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会多次复发恶化,严重者可导致失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原发感染仅有1%的患者表现出皮肤水疱症状,但是复发性感染可造成基质角膜炎和角膜溃疡。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预后极差。目前临床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方法主要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但此类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时间给药,由此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又因为药物穿透率较差,对深层的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欠佳。此外,临床上还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皮质类固醇类激素来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具有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但不适用于上皮型和角膜浅层炎症以及出现溃疡的炎症。皮质类激素药物的作用较局限,滥用激素还可加重角膜穿孔。因此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迫切需要研发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manf)在制备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manf具有抗hsv-1的作用,可以抑制hsv-1感染后造成的角膜血管增生、角膜炎症反应以及角膜神经消退所带来的泪液分泌降低和角膜敏感度降低,可用于制备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在制备单纯疱疹病毒抑制剂中的应用。

4、优选的,所述单纯疱疹病毒抑制剂中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的浓度为1ng/ml~100μg/ml。

5、优选的,所述单纯疱疹病毒包括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6、本发明提供了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在制备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7、优选的,所述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症状包括抑制角膜血管增生、抑制角膜炎症反应、抑制角膜神经消退、恢复角膜敏感度和促进泪液分泌中的一种或多种。

8、优选的,所述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中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的浓度为1ng/ml~100μg/ml。

9、有益效果:

10、本发明提供了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在制备单纯疱疹病毒抑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了manf具有抗hsv-1的作用,包括:manf可以显著降低hsv-1感染小鼠角膜炎症因子的浸润,维持角膜上皮的完整性;manf可直接抑制hsv-1感染人角膜细胞,抑制hsv-1病毒的复制,降低人角膜细胞的感染率;manf可以显著恢复hsv-1感染所导致的小鼠角膜神经退行和新生血管长入,可用于制备单纯疱疹病毒抑制剂和/或制备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



技术特征:

1.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在制备单纯疱疹病毒抑制剂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纯疱疹病毒抑制剂中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的浓度为1ng/ml~100μ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纯疱疹病毒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4.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在制备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症状包括抑制角膜血管增生、抑制角膜炎症反应、抑制角膜神经消退、恢复角膜敏感度和促进泪液分泌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中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的浓度为1ng/ml~100μg/ml。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Manf)在制备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Manf具有抗Ⅰ型单纯疱症病毒(HSV‑1)的作用,可以抑制HSV‑1感染后造成的角膜血管增生、角膜炎症反应以及角膜神经消退,可用于制备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

技术研发人员:杨玲玲,邹宗正,陈蓉,冯婧,王慧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