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72462发布日期:2023-10-28 07:5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骨科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骨科内固定物,通常采用螺纹穿刺针与骨质连接,进行轴向固定,利用多尖外爪固定于皮质表面后与螺纹部分连接,进行径向固定。多尖外爪体积较大,使得患者创伤较大,而且螺纹穿刺针与多尖外爪紧固时会消耗螺纹部分的轴向紧固里,而且如需加入骨水泥等不可拆卸物质加强与骨质连接强度,过程不可逆,结构无法移除。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科内固定装置,采用可侧穿的针芯与外管结构的穿刺针结构,通过针芯侧穿的方式,防止径向旋转,加大轴向连接力,且针芯可移除。

2、一种骨科内固定装置,包括针芯和针管,所述针管的内部设有针管腔体,针管末端设有针管末端侧孔,所述针管末端侧孔与所述针管腔体相连通,所述针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针管腔体中;所述针芯在轴向固定状态与侧穿状态转换。

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向固定状态时,针芯末端位于所述针管腔体中,所述侧穿状态时,所述针芯末端穿出所述针管末端侧孔。

4、在一个实施例中,骨科内固定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针芯连接的针芯手柄,所述针芯手柄用于带动所述针芯沿所述针芯或所述针管的轴线方向运动。

5、在一个实施例中,骨科内固定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针管连接的针管手柄,所述针管手柄的内部设有针管手柄腔体,所述针芯手柄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针管手柄腔体中。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芯手柄朝向所述针管末端的方向移动,带动针芯也相对于针管移动,针芯末端沿所述针管腔体穿出所述针管末端侧孔,此时为侧穿状态。

7、在侧穿状态,针芯末端能够插入到骨质中,从而起到防止装置径向转动以及加大轴向连接力的作用。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芯手柄朝向远离所述针管末端方向移动,带动所述针芯也相对于针管移动,针芯的末端沿所述针管末端侧孔进入到所述针管腔体中,此时为轴向固定状态。

9、在轴向固定状态,针芯末端完全进入到针管腔体,不再与骨质有连接关系,骨科内固定装置仅靠针管提供连接力。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芯手柄包括一体成型的针芯手柄操作部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针管手柄腔体中。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管手柄腔体中设有滑块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所述针管手柄的壳体,另一端抵靠所述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为滑块限位端,所述滑块限位端抵靠所述旋转组件。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转轴、第二限位转轴、限位柱、及限位挡板,所述第一限位转轴、所述第二限位转轴、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针管共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转轴和所述第二限位转轴分别设于所述限位柱的相对的两端,所述滑块限位端抵靠所述第一限位轴和/或所述限位挡板,或者所述滑块限位端抵靠所述第二限位轴和/或所述限位挡板。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挡板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止位转轴、第二止位转轴、及所述限位柱,相对的另一侧为限位挡板自由侧,所述限位挡板自由侧到所述限位柱的轴线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限位柱的直径。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转轴、所述第二限位转轴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柱的直径。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管末端处设有针管末端斜面,所述针管末端斜面与所述针管的轴线之间的倾斜角的角度为20°~60°,优选为30°~45°。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芯有两个或多个,沿所述针管的周向等距分布。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管腔体有两个或多个,至少一个所述针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一个针管腔体中。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芯采用形状记忆材料,所述针芯的末端经过预弯处理。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管手柄还包括可拆卸的侧盖,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所述侧盖。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1、本发明提供的骨科内固定装置,采用针芯与外管结构,通过针芯从针管末端的侧孔穿出的方式,实现针芯对骨质的固定,不能能够防止针管转动,还能够加大该装置与骨质之间轴向的连接力,通过针芯手柄的转动即可实现针芯的穿出和退入针管腔体,具有防退功能,并且能够根据手术实际情况需要进行移除针芯结构,有利于减少创伤面积,安全性较高。并且其拆装方便、快捷,可靠性高。



技术特征:

1.一种骨科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芯和针管,所述针管的内部设有针管腔体,针管末端设有针管末端侧孔,所述针管末端侧孔与所述针管腔体相连通,所述针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针管腔体中;所述针芯在轴向固定状态与侧穿状态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固定状态时,针芯末端位于所述针管腔体中,所述侧穿状态时,所述针芯的末端穿出所述针管末端侧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针芯连接的针芯手柄,所述针芯手柄用于带动所述针芯沿所述针芯或所述针管的轴线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针管连接的针管手柄,述针管手柄的内部设有针管手柄腔体,所述针芯手柄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针管手柄腔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手柄包括一体成型的针芯手柄操作部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针管手柄腔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科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手柄腔体中设有滑块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所述针管手柄,另一端抵靠所述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为滑块限位端,所述滑块限位端抵靠所述旋转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科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转轴、第二限位转轴、限位柱、及限位挡板,所述第一限位转轴、所述第二限位转轴、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针管共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转轴和所述第二限位转轴分别设于所述限位柱的相对的两端,所述滑块限位端抵靠所述第一限位轴和/或所述限位挡板,或者所述滑块限位端抵靠所述第二限位轴和/或所述限位挡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科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板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止位转轴、第二止位转轴、及所述限位柱,相对的另一侧为限位挡板自由侧,所述限位挡板自由侧到所述限位柱或所述针管的轴线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限位柱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科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转轴、所述第二限位转轴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柱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末端处设有针管末端斜面,所述针管末端斜面与所述针管的轴线之间的倾斜角的角度为20°~60°。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骨科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有两个或多个,沿所述针管的周向等距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骨科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腔体有两个或多个,至少一个所述针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针管腔体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骨科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采用形状记忆材料,针芯末端经过预弯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科内固定装置,包括针芯和针管,所述针管的内部有针管腔体,针管末端设有针管末端侧孔,所述针管末端侧孔与所述针管腔体相连通,所述针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针管腔体中;所述针芯在轴向固定状态与侧穿状态转换。本发明采用针芯与外管结构,通过针芯从针管末端的侧孔穿出的方式,实现针芯对骨质的固定,不能能够防止针管转动,还能够加大该装置与骨质之间轴向的连接力,并且通过针芯手柄的转动,可实现针芯的穿出和退入针管腔体,能够根据手术实际情况需要进行移除针芯结构,有利于减少创伤面积,安全性较高。并且其拆装方便、快捷,可靠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曾建军,马科威,刘鹏程,黄润波,梅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嘉奥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