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5455062发布日期:2023-09-14 17:0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的成分提取、成分分析、抑菌及抗肿瘤活性研究,属于提取物。


背景技术:

1、自古以来,植物就是抗菌活性物质的天然宝库,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和医药辅料,解决了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促进了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苦楝属于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sieb.et zucc.或楝melia azedarach l.家族。苦楝种植地域广泛,在中国四川、湖南、安徽、河北等省均有种植。苦楝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其皮入药,味苦、性寒,有毒,归肝、脾、胃经,为历代本草及《中国药典》收藏,具有杀虫、疗廯的功效。目前,从苦楝皮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主要有三萜类、挥发油、甾醇类及有机酸等。苦楝皮具有驱虫、抗病毒、抗菌、抗肿瘤等作用,因具有毒性,多用于农业杀虫剂的原料,为常用中药材。

2、苦楝皮提取物通过干扰蛔虫的代谢功能,使其能量供需不平衡,虫体因收缩性疲劳而痉挛,从而被宿主排除体外,苦楝皮中所含的tsn可作用于多个靶点,使得虫体的中肠组织溃烂,中枢神经传导中断,导致虫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使得虫体病变。苦楝皮中所含的川楝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tsn可抑制mkn-45和bgc-823细胞的生长,qrt-pcr检测显示:80nmol·l-1的tsn通过下调细胞内myc基因的表达,增加ctps细胞的蛇数量,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苦楝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相同的抑菌、杀菌效果。

3、随着对苦楝皮需求的增加,苦楝的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其种子造成大面积的浪费;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苦楝资源,本研究对苦楝皮和苦楝子的混合提取物进行了相关研究,优化了其提取方法,分析了抗菌和抗肿瘤活性,为今后苦楝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多种去杂质方法,使用先非极性后极性进行萃取,使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再分离富集,最终分离出抑菌活性物质三萜苷类和黄酮苷类等化学成分。

2、同时,本发明提供一种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

3、同时,本发明提供一种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的应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01,预处理:将质量比为1:(2~4.5)的苦楝子和苦楝皮粉碎、过筛,混合得到复配物粉末;

7、s02,提取:向复配物粉末中加入非极性溶剂,浸泡、萃取、过滤;滤渣挥干溶剂后,再向滤渣中加入极性溶剂,萃取、过滤、浓缩,得粗提取液;

8、s03,纯化: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取液进行纯化,浓缩、干燥,得到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

9、s01中,苦楝子和苦楝皮应清洗、干燥后再粉碎;干燥温度为45~60℃;干燥时间为18~24h;过筛的目数为100~300目。

10、s02中,非极性溶剂包括石油醚、氯仿、环己烷或正己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复配物粉末与非极性溶剂的质量比为1:(15~30);极性溶剂包括乙醇、甲醇、丙酮或水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滤渣与极性溶剂的质量比为1:(15~30);浸泡的温度为20~40℃;浸泡的时间为2~4h;萃取为先超声萃取再微波加热萃取;浓缩为真空浓缩,真空浓缩的气压为-0.085~-0.09mpa,真空浓缩的温度为40~55℃。

11、超声萃取的温度为25~35℃,萃取的时间为20~30min,超声功率为75~100w;样品再放入微波仪中,微波加热萃取的温度为50~95℃;微波加热萃取的时间为10~20min。

12、大孔吸附树脂为ab-8、d101、cad-40、da201或dm301。

13、浓缩至极性溶剂体积的1/10得粗提取液,粗提取液过滤后上样,大孔吸附树脂柱的径高比是1:(5~10),柱体积是(15~80)×r2,r为大孔吸附树脂柱的直径,粗提取液上样量是(10~30)×r2,水洗除杂后,用15~68%乙醇水溶液洗脱5~8个柱体积,收集洗脱液,真空浓缩,真空浓缩的气压为-0.085~-0.09mpa,真空浓缩的温度为40~55℃;真空浓缩后冷冻真空干燥,冷冻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0~-20℃,冷冻真空干燥的时间为30~50h。

14、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获得的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

15、本发明的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在制备中药制品、抗肿瘤药物、化妆品、保健品、农药中的应用。

16、本发明的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作为抑菌剂的应用,抑菌剂中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的添加量为0.0076~0.50g/ml。

17、本发明对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的进行lc-ms表征,结合保留指数对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川楝素和阿魏酸条件进行优化,且对混合提取物的抑菌和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

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来源抑菌剂,植物来源抑菌剂的制备原料为苦楝子和苦楝皮。楝子和苦楝皮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苦楝子和苦楝皮二者相互配合,具有增效作用以及降低成本作用。本发明将苦楝子和苦楝皮的质量控制在1:(2~4.5)范围内,具有高效的广谱抑菌作用,若低于这个范围,即苦楝子比重较大,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差。若高于这个范围,则对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差。

19、本发明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抑菌剂的制备方法中,采用多种去杂质方法,s02使用先非极性后极性进行萃取,s03使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再分离富集。经过两步过程选择性分离出抑菌活性物质三萜苷类和黄酮苷类等化学成分。

20、本发明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在提取过程中,采用先超声萃取再微波加热萃取的渐次去杂质技术富集提取物中的抑菌活性成分,提高抑制剂有效物组份的相对含量。

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植物来源抑菌剂制备原料源于苦楝子和苦楝皮,二者相互配合,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多种细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性能。

23、(2)本发明的苦楝子和苦楝皮复合提取物抑菌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所得植物来源抑制剂来自天然植物,有效物含量高、杂质少,用作抑菌剂的抑制率高,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用于中药制品、化妆品、保健品、农药等常见抑菌产品中,同时也具有潜在的医药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01中,苦楝子和苦楝皮应清洗、干燥后再粉碎;干燥温度为45~60℃;干燥时间为18~24h;过筛的目数为100~30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02中,非极性溶剂包括石油醚、氯仿、环己烷或正己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复配物粉末与非极性溶剂的质量比为1:(15~30);极性溶剂包括乙醇、甲醇、丙酮或水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滤渣与极性溶剂的质量比为1:(15~30);浸泡的温度为20~40℃;浸泡的时间为2~4h;萃取为先超声萃取再微波加热萃取;浓缩为真空浓缩,真空浓缩的气压为-0.085~-0.09mpa,真空浓缩的温度为40~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声萃取的温度为25~35℃,萃取的时间为20~30min,超声功率为75~100w;样品再放入微波仪中,微波加热萃取的温度为50~95℃;微波加热萃取的时间为10~2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孔吸附树脂为ab-8、d101、cad-40、da201或dm3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浓缩至极性溶剂体积的1/10得粗提取液,粗提取液过滤后上样,大孔吸附树脂柱的径高比是1:(5~10),柱体积是(15~80)×r2,r为大孔吸附树脂柱的直径,粗提取液上样量是(10~30)×r2,水洗除杂后,用15~68%乙醇水溶液洗脱5~8个柱体积,收集洗脱液,真空浓缩,真空浓缩的气压为-0.085~-0.09mpa,真空浓缩的温度为40~55℃;真空浓缩后冷冻真空干燥,冷冻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0~-20℃,冷冻真空干燥的时间为30~50h。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获得的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在制备中药制品、抗肿瘤药物、化妆品、保健品、农药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作为抑菌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抑菌剂中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的添加量为0.0076~0.50g/ml。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苦楝子和苦楝皮的混合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提取物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预处理:将质量比为1:(2~4.5)的苦楝子和苦楝皮粉碎、过筛,混合得到复配物粉末;S02,提取:向复配物粉末中加入非极性溶剂,浸泡、萃取、过滤;滤渣挥干溶剂后,再向滤渣中加入极性溶剂,萃取、过滤、浓缩,得粗提取液;S03,纯化: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取液进行纯化,浓缩、干燥。本发明植物来源抑菌剂制备原料源于苦楝子和苦楝皮,二者相互配合,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多种细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成,马东来,段绪红,宋永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