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显影性血管支架

文档序号:36078189发布日期:2023-11-18 00:4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显影性血管支架

本发明属于冠脉支架,涉及一种可显影性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1、现阶段市场上的可降解玄关支架产品的材料有镁合金、锌合金、聚乳酸等材料,但是目前镁合金、锌合金、聚乳酸材料临床应用上无法显影,所以增加了血管支架植入的困难性,增加了手术风险性。

2、目前市场上的可降解血管支架为了解决显影性,在支架两端增加显影点,虽然临床使用上有一定显影效果,但是显影效果差,医生无法判断支架轮廓,无法判断支架是否完全扩张与断裂问题,增加了患者手术风险,。

3、因此增加可降解支架轮廓的显影性是目前研究学者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显影性血管支架。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1.一种可显影性血管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沿轴向通过连接筋(4)连接的若干个支架单元(1),所述支架单元(1)沿轴向以波浪形的方式依次环绕形成的环状结构,其中环状结构通过所述支架单元设置在两端的能够相互镶嵌的楔形块(6)和楔形槽(5)形成;

4、所述支架单元外表面设置有沟槽(2),其中所述沟槽(2)内填充显影标记带(3)。

5、优选的,相邻的所述支架单元的波峰与波谷交错对应,相邻的所述支架单元之间通过两个以上的连接筋(4)连接。

6、优选的,所述支架单元的波峰与波谷的垂直长度为0.5~1.5mm、宽度为0.2~1.0mm。

7、优选的,所述沟槽(2)的长度为5~15mm,宽度为0.1~1mm。

8、优选的,所述沟槽(2)由飞秒激光雕刻机通过激光在所述支架单元(1)的外表面刻蚀形成。

9、优选的,所述显影标记带(3)的长度为5~15mm、宽度为0.1~1mm。

10、优选的,所述显影标记带(3)的材料包括铂金、铂钨合金或铂铱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11、优选的,所述连接筋(4)的长度为0.1~1.0mm。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显影性血管支架,包括沿轴向通过连接筋4连接的若干个支架单元1,该支架单元1沿轴向以波浪形的方式依次环绕形成的环状结构,其中环状结构通过所述支架单元设置在两端的能够相互镶嵌的楔形块6和楔形槽5形成,其中支架单元外表面设置有沟槽2,其中所述沟槽2内填充显影标记带3。本发明的可显影性血管支架解决可降解血管支架显影性差、无法显示血管支架轮廓、医生无法判断支架轮廓以及无法判断支架是否完全扩张与断裂等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3、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显影性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沿轴向通过连接筋(4)连接的若干个支架单元(1),所述支架单元(1)沿轴向以波浪形的方式依次环绕形成的环状结构,其中环状结构通过所述支架单元设置在两端的能够相互镶嵌的楔形块(6)和楔形槽(5)形成;所述支架单元外表面设置有沟槽(2),其中所述沟槽(2)内填充显影标记带(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显影性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支架单元的波峰与波谷交错对应,相邻的所述支架单元之间通过两个以上的连接筋(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显影性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单元的波峰与波谷的垂直长度为0.5~1.5mm、宽度为0.2~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显影性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2)的长度为5~15mm,宽度为0.1~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显影性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2)由飞秒激光雕刻机通过激光在所述支架单元(1)的外表面刻蚀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显影性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标记带(3)的长度为5~15mm、宽度为0.1~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显影性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标记带(3)的材料包括铂金、铂钨合金或铂铱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显影性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4)的长度为0.1~1.0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显影性血管支架,属于冠脉支架技术领域。本发的可显影性血管支架,包括沿轴向通过连接筋4连接的若干个支架单元1,该支架单元1沿轴向以波浪形的方式依次环绕形成的环状结构,其中环状结构通过所述支架单元设置在两端的能够相互镶嵌的楔形块6和楔形槽5形成,其中支架单元外表面设置有沟槽2,其中所述沟槽2内填充显影标记带3。本发明的可显影性血管支架解决可降解血管支架显影性差、无法显示血管支架轮廓、医生无法判断支架轮廓以及无法判断支架是否完全扩张与断裂等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申鑫,陈先华,佘加,潘复生,何福桂,严心浩,马晓意,周利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