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佐剂制剂、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文档序号:36252248发布日期:2023-12-03 03:5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铝佐剂制剂、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疫苗佐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佐剂制剂、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1、在结合疫苗、灭活疫苗、重组疫苗和类毒素疫苗中,佐剂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增强和持久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根据疾病的类型和所需的免疫反应,开发了不同设计策略的佐剂。铝盐基佐剂是商业疫苗中使用最多的佐剂。含铝佐剂已被广泛用于白喉、破伤风和乙肝疫苗等。目前,在fda批准的人类疫苗中,有25种含铝的疫苗。fda批准的疫苗中铝盐基佐剂的类型包括氢氧化铝、磷酸铝和无定型羟基磷酸铝(aahs)。大量的机理研究表明,以铝盐为基础的佐剂会刺激th2免疫反应,而th1反应则很少或没有。

2、相关研究表明抗原被吸附在佐剂上,抗原与铝盐的结合被认为是一种强烈的静电作用,能增强抗原呈递细胞(apc)对抗原的吸收和呈递。对抗原的吸附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局部浓度,这对抗原的摄取是有效的。mannhalter等人证实,破伤风类毒素吸附的氢氧化铝能增强抗原的吸收,并调节抗原的呈现水平。ghimire等人证明铝可以通过降低内化抗原的降解率来延长抗原呈递的时间和幅度。

3、此外,还有研究证明将铝佐剂与聚乙二醇结合来增加自身免疫肽段的耐受性,降低机体排斥反应,降低其免疫原性。还有一些生物纳米粒子可引起炎症免疫反应,而补体激活是生物纳米材料诱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激活反应的主要驱动因素。向纳米粒子添加聚乙二醇已被证明可以减少蛋白质吸附和补体激活。

4、然而,关于铝佐剂和聚乙二醇结合如何影响抗原作用还没有明确共识,还需要开发新的铝佐剂,为疫苗制剂的研究提供更精确的指导。此外,铝佐剂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容易发生聚沉,进而导致疫苗聚集,使得随着疫苗的广泛应用,其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存在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佐剂制剂、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铝佐剂制剂,包括:铝佐剂;以及至少一种单一分子量聚乙二醇配体,分别具有如下式(i)~式(iii)任一所示的结构:

4、

5、其中,n为2~400;

6、

7、r1、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下述结构中的任一种:

8、

9、其中,k为1~50;l1为单键、r4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中的任一种;r5各自独立地选自醛基、c1~c10烷酰基、硼酸中的任一种。

10、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铝佐剂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含至少一种单一分子量聚乙二醇配体的溶液和铝佐剂分散液混合,在25℃孵育1小时,得到所述铝佐剂制剂的混合溶液。

11、根据本发明再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铝佐剂制剂在制备疫苗中的应用。

1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单一分子量聚乙二醇配体上的磷酸或酚羟基与铝佐剂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单一分子量聚乙二醇片段结构相较于多分散聚乙二醇更有利于稳定铝佐剂,抑制铝佐剂的聚沉,同时,聚乙二醇片段末端的功能性基团有利于捕获蛋白,为抗原结合研究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技术特征:

1.一种铝佐剂制剂,包括:铝佐剂;以及至少一种单一分子量聚乙二醇配体,分别具有如下式(i)~式(iii)任一所示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佐剂制剂,其中,所述铝佐剂与所述单一分子量聚乙二醇配体的质量比为0.1~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佐剂制剂,其中,所述单一分子量聚乙二醇配体的种类为两种,以0.01~100的质量比进行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佐剂制剂,其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下述结构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佐剂制剂,其中,所述单一分子量聚乙二醇配体具有下述结构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佐剂制剂,其中,所述铝佐剂为氢氧化铝、磷酸铝或无定型羟基磷酸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佐剂制剂,其中,所述铝佐剂制剂还包括功能性蛋白、多肽或抗原。

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铝佐剂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铝佐剂分散液为通过将所述铝佐剂分散于生理缓冲液中得到,所述生理缓冲液包括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液。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铝佐剂制剂在制备疫苗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铝佐剂制剂,包括:铝佐剂;以及至少一种单一分子量聚乙二醇配体,分别具有如下式(I)~式(III)任一所示的结构:其中,n为2~400;X为R1、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下述结构中的任一种:其中,k为1~50;L1为单键、R4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中的任一种;R5各自独立地选自醛基、C1~C10烷酰基、硼酸中的任一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型铝佐剂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勇,宋成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