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1080发布日期:2023-11-18 01:30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1、心肺复苏又叫做心肺复苏术,主要是指通过人工胸外按压、开通气道、人工呼吸等方式来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是对因为外伤、疾病、中毒、溺水或者是电击等原因引起心跳骤停的患者进行的抢救措施,不仅可显著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还可尽量避免患者的大脑及身体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2、当患者需要做心肺复苏急救时,要用到心肺复苏急救装置,现有的装置通常是对患者进行持续胸部按压,配合人工呼吸进行急救,但患者的身材胸部的位置高度不同,此时需要调节设备的高度进行匹配,在设备运行时,通常是放置在患者的一侧,急救过程中临时使用,设备不固定,使患者的胸部位置产生偏移,影响按压复苏的效果,因此,需要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包括背靠板,所述背靠板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前后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相对面转动连接有臀板,所述背靠板的上表面设置有u形头枕,所述背靠板的正面设置有抬高板,所述抬高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储物箱,所述背靠板的正面设置有呕物收集箱,所述背靠板的背面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可有调节急救结构。

3、借由上述结构,通过设置连接板,保持臀板的连接,同时便于折叠收纳,通过设置u形头枕,对患者的头部放置位置进行确定,通过设置呕物收集箱,在进行急救时,便于回收患者的呕吐物,通过设置储物箱,储存用物如清洁用水、纱布、手套等清洁口腔呕吐物及分泌物,方便急救时行人工呼吸,通过设置可调节急救结构,以适应不同身材胸部的高低,确保按压胸部的深度达到治疗复苏的效果,同时设备在使用时,与患者保持固定,防止设备运转时偏离患者的胸部耽误其复苏效果。

4、优选地,所述可调节急救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板上表面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正面设置有立轴,所述安装板的正面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安装板的背面设置有控制器。

5、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电机,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带动立轴转动,通过设置定位板,保持对套筒的运动导向支撑,通过设置控制器,集中控制电机、电推杆的启动。

6、优选地,所述套筒的顶端设置有运动板,所述立轴安装于运动板的内部,所述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套筒的右侧设置有l形板。

7、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运动板,立轴运动带动运动板受力发生运动,使得运动板带动套筒的高度发生改变,通过设置支撑杆,实现按压板的支撑,通过设置l形板,保持插销的稳定。

8、优选地,所述l形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销,所述插销的一端贯穿套筒的内壁,所述支撑杆的右侧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插销与多个插孔相适配。

9、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插销,与插孔配合,实现对支撑杆的高度定位。

10、优选地,所述插销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插销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l形板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固定块,保持第一复位弹簧一端的连接支撑,通过设置第一复位弹簧,带动插销插接复位。

12、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内壁设置有心率检测器,所述背靠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底壁设置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输出端设置有托板。

13、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按压板,便于与患者的胸部表面贴合接触,对患者的胸部进行按压,通过设置心率检测器,当心率检测器表面与患者的胸部表面接触时,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检测,持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通过设置电推杆,启动电推杆,电推杆的输出端带动托板高度变化,通过设置托板,托起颈椎无损伤患者的颈椎,便于辅助进行人工呼吸。

14、优选地,所述臀板的正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c形夹板,前后两个所述c形夹板的相对面设置有同一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个c形夹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15、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二复位弹簧,带动多个c形夹板对患者的腰部进行夹持,保持其整体的稳定,通过设置伸缩杆,防止第二复位弹簧发生严重变形。

16、优选地,所述臀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板,所述背靠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避让槽。

17、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支撑板,进行高度支撑,通过设置避让槽,对转动收纳后的支撑板进行空间避让。

18、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9、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电机,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带动立轴转动,通过设置定位板,保持对套筒的运动导向支撑,通过设置控制器,集中控制电机、电推杆的启动,通过设置运动板,立轴运动带动运动板受力发生运动,使得运动板带动套筒的高度发生改变,通过设置支撑杆,实现按压板的支撑,通过设置l形板,保持插销的稳定。

20、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插销,与插孔配合,实现对支撑杆的高度定位,通过设置固定块,保持第一复位弹簧一端的连接支撑,通过设置第一复位弹簧,带动插销插接复位,通过设置按压板,便于与患者的胸部表面贴合接触,对患者的胸部进行按压,通过设置心率检测器,当心率检测器表面与患者的胸部表面接触时,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检测,持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通过设置电推杆,启动电推杆,电推杆的输出端带动托板高度变化,通过设置托板,托起颈椎无损伤患者的颈椎,便于辅助进行人工呼吸。

2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二复位弹簧,带动多个c形夹板对患者的腰部进行夹持,保持其整体的稳定,通过设置伸缩杆,防止第二复位弹簧发生严重变形,通过设置支撑板,进行高度支撑,通过设置避让槽,对转动收纳后的支撑板进行空间避让,借由上述结构,以适应不同身材胸部的高低,确保按压胸部的深度达到治疗复苏的效果,同时设备在使用时,与患者保持固定,防止设备运转时偏离患者的胸部影响其急救复苏,保证持续进行胸外按压。



技术特征:

1.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包括背靠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板(1)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2),前后两个所述连接板(2)的相对面转动连接有臀板(3),所述背靠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u形头枕(8),所述背靠板(1)的正面设置有抬高板(4),所述抬高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储物箱(7),所述背靠板(1)的正面设置有呕物收集箱(5),所述背靠板(1)的背面设置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的上表面设置有可调节急救结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急救结构(9)包括设置于安装板(6)上表面的电机(906),所述电机(906)的输出端设置有转盘(909),所述转盘(909)的正面设置有立轴(916),所述安装板(6)的正面设置有定位板(918),所述定位板(91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套筒(917),所述安装板(6)的背面设置有控制器(9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917)的顶端设置有运动板(915),所述立轴(916)安装于运动板(915)的内部,所述套筒(91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杆(920),所述套筒(917)的右侧设置有l形板(9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板(92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销(921),所述插销(921)的一端贯穿套筒(917)的内壁,所述支撑杆(920)的右侧开设有多个插孔(925),所述插销(921)与多个插孔(925)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921)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块(922),所述插销(921)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923),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23)的一端与固定块(922)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23)的另一端与l形板(924)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920)的底端设置有按压板(919),所述按压板(919)的内壁设置有心率检测器(926),所述背靠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912),所述安装槽(912)的内底壁设置有电推杆(910),所述电推杆(910)的输出端设置有托板(9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臀板(3)的正面开设有通孔(902),所述通孔(90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c形夹板(901),前后两个所述c形夹板(901)的相对面设置有同一个伸缩杆(907),所述伸缩杆(907)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908),所述第二复位弹簧(908)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个c形夹板(901)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臀板(3)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板(903),所述背靠板(1)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避让槽(904)。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涉及到医疗装置领域,包括背靠板,所述背靠板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前后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相对面转动连接有臀板,所述背靠板的上表面设置有U形头枕。本发明通过设置U形头枕,对患者的头部放置位置进行确定,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轴线上,通过设置呕物收集箱,在进行急救时,便于回收患者的呕吐物,通过设置储物箱,储存用物如清洁用水、纱布、手套等清洁口腔呕吐物及分泌物,方便急救时行人工呼吸,通过设置可调节急救结构,以适应不同身材胸部的高低,确保按压胸部的深度达到治疗复苏的效果,同时设备在使用时,与患者保持固定,防止设备运转时偏离患者的胸部耽误其急救复苏。

技术研发人员:蒋凤碧,贺晓春,李雲,卢瑞鸽,赵勍,樊琼,林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