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介入式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组织夹持件和瓣膜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1、二尖瓣、三尖瓣等房室瓣是心脏内的单向阀,正常健康的房室瓣可以控制血液从心房流到心室,同时避免血液从心室流到心房。例如:如图1所示,二尖瓣mv是位于心脏左心房la与左心室lv之间的单向阀,可以控制血液从左心房la流到左心室lv,同时避免血液从左心室lv流到左心房la;三尖瓣tv是位于心脏右心房ra与右心室rv之间的单向阀,可以控制血液从右心房ra流到右心室rv,同时避免血液从右心室rv流到右心房ra。
2、二尖瓣包括前叶与后叶,三尖瓣包括前叶、后叶以及隔叶。正常情况下,左心室或右心室收缩时,二尖瓣或三尖瓣的任意相邻两片瓣叶的边缘应完全对合,避免血液从心室流到心房。若二尖瓣或三尖瓣的相邻瓣叶对合不良,当左心室或右心室收缩时,二尖瓣或三尖瓣便不能完全关闭,导致血液从心室反流至心房,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称为“二尖瓣反流”或“三尖瓣反流”,图2所示例子为三尖瓣反流。
3、现有一种微创治疗器械,其基于瓣膜的缘对缘手术原理,其将瓣膜夹钳通过介入导管输送至二尖瓣或三尖瓣处,再通过夹钳的相对开合同时夹住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或三尖瓣的任意两片瓣叶,从而达到减小瓣叶间隙、减轻二尖瓣反流的目的。由于造成二尖瓣或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且二尖瓣或三尖瓣的瓣叶始终处于大幅度、大力度的开合活动状态,瓣叶本身很难抓住,即使抓住了也可能抓取的位置不牢靠,例如,瓣叶可能只被部分抓取,而不是与抓取元件完全接触。这可能导致不太理想的合拢或最终瓣叶滑移,只能重复进行手术操作。
4、现有另一种微创的二尖瓣或三尖瓣夹钳,其基于探测元件显影性、或者借助传感器及电路原理来检测瓣叶夹持状态。例如,在固定装置夹合之前,将金属等显影材料制成的探测元件向抓取元件处推送,通过超声来判断探测元件的位置或形状来确认瓣叶的夹持状态。但是,由于夹钳的零件多为金属零件,在超声下会干扰对探测元件的位置判断,医生无法直观的评估瓣膜的抓取效果,且探测元件很小、位置或形状变化的幅度也小,因此实际的显影效果并不理想。
5、综上,减少二尖瓣或三尖瓣的植入器械对瓣叶的重复抓取和固定,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是本领域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组织夹持件和瓣膜修复装置。
2、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组织夹持件,其包括:
3、连接座;
4、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
5、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分别从所述连接座的两相对侧边一体延伸出,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均包括母弹片和子弹片,所述子弹片设置有用于接合组织的倒刺,在所述子弹片被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到达所述组织或接合所述组织时,所述母弹片被所述第二驱动部驱动控制在与所述组织接合的接合状态和与所述组织分离的分离状态之间运动,以探测组织是否被所述子弹片恰当地接合,在所述组织被所述子弹片恰当地接合后,所述母弹片和子弹片同时接合所述组织。
6、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包括:
7、可相对开合的第一夹合件和第二夹合件,以及
8、组织夹持件,所述组织夹持件包括:
9、连接座;
10、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合件和第二夹合件配合夹持瓣膜的瓣叶,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分别从所述连接座的两相对侧边一体延伸出,且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均包括母弹片和子弹片,所述母弹片和子弹片分别具有用于接合所述瓣叶的倒刺,所述母弹片可被控制在与所述瓣叶接合的接合状态和与所述瓣叶分离的分离状态之间运动,以探测所述瓣叶是否被所述子弹片恰当地接合,所述瓣叶被所述子弹片恰当地接合时所述母弹片和子弹片同时接合所述瓣叶。
11、本发明提供的组织夹持件和瓣膜修复装置至少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发明提供的组织夹持件具有母弹片和子弹片,所述子弹片用于预先夹持或接合组织,所述母弹片可被控制在与组织接合的接合状态和与组织分离的分离状态之间运动,以探测所述组织是否被所述子弹片恰当地接合,即所述母弹片与所述组织脱离时,若所述组织与子弹片脱离,则表明所述组织没有被子弹片恰当地接合,即,没有被夹持在期望的位置。没有被恰当地接合的情形包括夹持组织的长度过短或接合面积过小,随着组织例如瓣叶跳动而逃脱,以及虽然子弹片靠近或到达接合组织的位置,但是组织没有被子弹片夹持住的情形;若组织仍被子弹片夹持,则表明所述组织已经被子弹片夹持在期望的位置,此时母弹片可以辅助子弹片同时夹持所述组织。
13、所述瓣膜修复装置利用组织夹持件夹持瓣膜的瓣叶,并探测瓣叶是否被恰当地接合,即没有被夹持在期望的位置,在探测到瓣叶被子弹片恰当地接合后,母弹片可以和子弹片同时夹持瓣叶,提高瓣叶的夹持力,瓣膜修复装置对无法闭合的两片瓣叶夹紧起到修复瓣膜的作用。
1.一种组织夹持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的每个母弹片和子弹片分别从所述连接座向外延伸,且所述母弹片和子弹片均具有与所述连接座相连的连接端,以及从所述连接端延伸的主体部,所述子弹片的主体部和所述母弹片的主体部在受到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或第二驱动部作用力时可相互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弹片和母弹片在没有受到所述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作用力时分别具有自然状态,所述子弹片和母弹片处于所述自然状态时所述子弹片的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比同侧的所述母弹片的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低,或者所述子弹片与同侧的所述母弹片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弹片开设有通孔,所述子弹片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子弹片在被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时可相对于所述通孔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弹片设置在所述母弹片的侧边,所述子弹片的轴向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母弹片的轴向长度,所述子弹片在被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时可相对于所述母弹片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弹片在所述自然状态时靠近或接合所述组织,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的母弹片受到所述第二驱动部驱动控制与所述组织脱离时,处于所述自然状态的所述子弹片受到关联作用力并具有脱离所述组织的趋势,并且所述母弹片受到驱动控制与所述组织脱离时所述子弹片夹持所述组织,或者与所述组织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的母弹片和子弹片在对应的所述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的驱动控制下可在一第一极限位置和一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或第二极限位置下,所述子弹片与同侧的所述母弹片平齐,或者所述子弹片比同侧的所述母弹片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均为牵引线,所述第一弹片组件的母弹片和子弹片共用第一牵引线控制运动,所述第二弹片组件的母弹片和子弹片共用第二牵引线控制运动,所述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分别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子弹片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母弹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织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均设有冗余部,所述冗余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的母弹片上的第一冗余部,提拉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的母弹片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的力小于克服所述第一冗余部的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的母弹片均设置有覆膜,所述第一冗余部压在所述母弹片的覆膜内,所述冗余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冗余部相连的第二冗余部,所述第二冗余部设在同侧的所述母弹片和子弹片之间,所述第一冗余部的一端穿出所述覆膜与所述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冗余部的另一端穿出所述覆膜与所述第二冗余部连接,克服所述第一冗余部的力大于克服所述第二冗余部的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织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的子弹片均设置有覆膜,所述子弹片的覆膜及子弹片设置有牵引线孔,所述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子弹片的牵引线孔,并与所述第二冗余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织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的子弹片与同侧的母弹片有空间距离,所述第二冗余部在所述空间距离中有冗余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弹片设置有用于接合组织的倒刺,所述母弹片和子弹片的倒刺的长度和/或角度不相同。
14.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包括可相对开合的第一夹合件和第二夹合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织夹持件,所述组织夹持件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