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01212发布日期:2023-11-16 14:0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脊柱植入器械,具体为一种新型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1、在人类脊柱疾病的治疗中,由于脊柱肿瘤、结核和严重的骨折常引起椎体破坏,可能导致脊髓神经损害而不得不施行椎体切除术,椎体切除后的脊柱需重建其稳定性,人工椎体置换术的出现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自上个世纪60年代末首次报道椎体肿瘤切除并以假体替代以来,人工椎体作为一类有效的椎体替代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应用以及一系列的生物力学测试中显示出传统的人工椎体在某些方面尚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术后轴向旋转方面的稳定性不够、与上下椎体早期结合强度低易导致植入物移位甚至脱出、为保证中心植骨孔的骨量致使人工椎体上下终板的设计面积缩小,支撑力度不足从而使得人工椎体陷入上下椎体的终板内而最终丧失了理想高度。为了减少上述问题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在植入人工椎体的同时附加实施前路或后路的钉板或钉棒固定系统以期提供早期及骨融合期的稳定,这就无形当中恶化了内固定系统中螺钉的力学环境,增大了断钉几率,并使得人工椎体沉陷入上下椎体终板的现象加剧。

2、公开号为cn20361964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脊柱后路固定器械,选用适当直径及长度的椎体固定螺钉,将椎体固定螺钉通过人工椎体主体上的椎体固定螺钉孔旋入上下两相邻宿主健康椎体的终板内,此时两相邻宿主健康椎体终板将通过椎体固定螺钉与人工椎体主体上的椎体融合面紧密贴合,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可以满足颈椎内固定手术的需求,复位及固定效果良好,用于维持病变脊柱的自然生理弯曲,恢复人体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

3、该脊柱后路固定器械虽然复位及固定效果良好,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现有的脊柱后路钉棒采用固定结构的螺栓,而固定结构的螺栓在钉入时不方便调整后续的安装角度,不利于与其他螺栓的配合使用,对于不同的病人脊柱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有时候因钉棒相邻之间的距离不能调整带来诸多不便。

4、为此,提出一种新型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包括横杆一,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一的右侧设置有横杆二,所述横杆一与横杆二的前端与右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横杆一与横杆二之间设置有长度调节机构,所述长度调节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横杆一与横杆二的外表面上侧设置的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下侧设置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上盖板的左端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上盖板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上固定板,所述下盖板的右端对应上固定板固定安装有下固定板,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均对应横杆一与横杆二呈弧形设置,且上盖板与下盖板呈对称设置,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可根据不同病人的病况不同进行适应性调节,避免了传统设备无法进行适应性调节而造成的困扰,相对提升了设备的实用性,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利用手动转动上盖板与下盖板,从而针对不同脊椎所需要的不同固定角度进行适应性调节,同时采用便于拆卸的安装方式,当出现损坏的时候,可快速进行拆卸更换,无需对整体进行拆卸,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

4、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设置有螺栓一,并通过螺栓一进行固定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的外表面上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旋传动连接有螺栓二。

6、进一步的,所横杆一与横杆二的外表面均对应设置有三组角度调节机构,其中中部的角度调节机构呈水平设置。

7、本申请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的手术过程为:1、取出需被替代的受损宿主椎体节段,2、选用适当高度的人工椎体主体装入己被取出的受损宿主椎体节段部位,必要时在人工椎体主体的植骨孔内植入自体骨或异体骨的骨块及碎骨颗粒以诱导未来骨细胞的爬行长入,3、选用适当直径及长度的钉棒,将钉棒通过钉棒上的固定盘旋入上下两相邻宿主健康椎体的终板内,此时两相邻宿主健康椎体终板将通过椎体固定螺钉与人工椎体主体上的椎体融合面紧密贴合,4、分别在位于同侧的椎体固定螺钉中设置横杆一与横杆二,对横杆一与横杆二进行定位,5、安装滑柱与套筒,对横杆一与横杆二进行连接定位;

8、进一步的,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包括横杆一外表面中部的角度调节机构的下盖板的外表面右端固定安装的套筒,所述横杆二外表面中部的角度调节机构的下盖板的外表面左端固定安装有滑柱,所述滑柱与套筒滑动连接。

9、进一步的,其余四组所述下盖板的外表面的下端均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钉棒。

10、进一步的,所述钉棒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钉棒的外表面上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呈五边形设置。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2、1、本申请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当调节完成后,首先将横杆一与横杆二外表面中部的角度调节机构进行固定安装,通过内六角扳手扭转螺栓一,首先将上盖板一与下盖板二进行紧密贴合在横杆或横杆二的外表面,随后同样通过内六角扳手扭转螺栓二,使螺栓二对横杆一或横杆二进行顶深固定,从而将上盖板与下盖板的组合与横杆一或横杆二进行固定连接,随后,根据患者需要钉入钉棒的角度不同分别对其余四组角度调节机构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同样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固定安装,随后壳通过扭转固定盘将钉棒固定在患者的脊骨上。

13、2、本申请通过设置长度调节机构,本申请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的手术过程为:1、取出需被替代的受损宿主椎体节段,2、选用适当高度的人工椎体主体装入己被取出的受损宿主椎体节段部位,必要时在人工椎体主体的植骨孔内植入自体骨或异体骨的骨块及碎骨颗粒以诱导未来骨细胞的爬行长入,3、选用适当直径及长度的钉棒,将钉棒通过钉棒上的固定盘旋入上下两相邻宿主健康椎体的终板内,此时两相邻宿主健康椎体终板将通过椎体固定螺钉与人工椎体主体上的椎体融合面紧密贴合,4、分别在位于同侧的椎体固定螺钉中设置横杆一与横杆二,对横杆一与横杆二进行定位,5、安装滑柱与套筒,对横杆一与横杆二进行连接定位;众所周知手术方案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以及术者对治疗的判断会有很多种,在这里不做更为详尽的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杆一(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一(1)的右侧设置有横杆二(2),所述横杆一(1)与横杆二(2)的前端与右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环(3),所述横杆一(1)与横杆二(2)之间设置有长度调节机构,所述长度调节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横杆一(1)与横杆二(2)的外表面上侧设置的上盖板(6),所述上盖板(6)的下侧设置有下盖板(7),所述下盖板(7)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转轴(8),所述上盖板(6)的左端与转轴(8)转动连接,所述上盖板(6)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上固定板(9),所述下盖板(7)的右端对应上固定板(9)固定安装有下固定板(10),所述上盖板(6)与下盖板(7)均对应横杆一(1)与横杆二(2)呈弧形设置,且上盖板(6)与下盖板(7)呈对称设置,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可根据不同病人的病况不同进行适应性调节,避免了传统设备无法进行适应性调节而造成的困扰,相对提升了设备的实用性,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利用手动转动上盖板(6)与下盖板(7),从而针对不同脊椎所需要的不同固定角度进行适应性调节,同时采用便于拆卸的安装方式,当出现损坏的时候,可快速进行拆卸更换,无需对整体进行拆卸,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6)与下盖板(7)之间设置有螺栓一(11),并通过螺栓一(11)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6)的外表面上端开设有螺纹孔(18),所述螺纹孔(18)的内部螺旋传动连接有螺栓二(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横杆一(1)与横杆二(2)的外表面均对应设置有三组角度调节机构,其中中部的角度调节机构呈水平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包括横杆一(1)外表面中部的角度调节机构的下盖板(7)的外表面右端固定安装的套筒(5),所述横杆二(2)外表面中部的角度调节机构的下盖板(7)的外表面左端固定安装有滑柱(4),所述滑柱(4)与套筒(5)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余四组所述下盖板(7)的外表面的下端均开设有转槽(13),所述转槽(1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块(15),所述转块(1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钉棒(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钉棒(14)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槽(17),所述钉棒(14)的外表面上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盘(16),所述固定盘(16)呈五边形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脊柱植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脊柱后路辅助固定结构,包括横杆一,其特征在于,横杆一的右侧设置有横杆二,横杆一与横杆二的前端与右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横杆一与横杆二之间设置有长度调节机构,长度调节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横杆一与横杆二的外表面上侧设置的上盖板,上盖板的下侧设置有下盖板,下盖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转轴,上盖板的左端与转轴转动连接,上盖板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上固定板。本申请通过设置长度调节机构,当需要使用本设备的时候,可根据不同病人所需要的钉棒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选择性的使滑柱在套筒的内部的滑动距离进行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曹刚,陈永兵,陆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吉美瑞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