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及信息系统平台

文档序号:36264903发布日期:2023-12-06 06:5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学评估,特别涉及一种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及信息系统平台。


背景技术:

1、据统计,住院患者不良事件中约40%为跌倒;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跌倒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跌倒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损伤、延长住院日、增加住院费用,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2、跌倒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常见且危害严重的老年综合征之一。住院患者因受视力、药物、疾病、住院环境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院内跌倒事件。跌倒防范需要医疗、护理、药学、康复等多学科合作。国内跌倒防范系统的研发,多以护理为主导,少见多学科整合式团队的参与,而国外则多以团队合作方式完成。

3、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内的广泛应用,跌倒预防也逐渐走向信息化。虽然信息化技术在医院跌倒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深入,但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评估不全面,不能为个体正确划分风险等级;2.评估后的干预措施不合理缺乏针对性;3.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不兼容,无法实现医护团队的信息共享;4.与医院质量管理系统未连通,不能实现不良事件的全面监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背景技术中列出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及信息系统平台,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入院患者的视力数据和跌倒风险数据,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跌倒风险等级,将入院患者划分高风险患者、低风险患者和无风险患者,并根据跌倒风险等级适配对应的干预措施;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筛查结构化风险点,并根据筛查结果生成风险评估报告和个性化干预措施;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次数进行持续检测,收集患者住院期间跌倒数据,判定患者住院期间是否跌倒,若是,则储存跌倒不良事件记录,并对对应患者重新进行全面评估,筛查结构化风险点,根据筛查结果生成风险评估报告和个性化干预措施,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若否,则正常出院。

3、进一步地,对高风险患者每天进行一次跌倒风险评估,对低风险患者每周进行两次跌倒风险评估,对无风险患者每周进行一次跌倒风险评估。

4、进一步地,所述跌倒风险评估是将跌倒风险数据比对morse跌倒风险评分表得出具体的风险评分,并根据风险评分和修正因素对风险等级进行修正,获得风险等级;风险评分为0分、无跌倒史、认知状态正常的为无风险患者;风险评分大于0分小于45分、无跌倒史、认知状态正常的为低风险患者;对于风险评分大于等于45分或者风险评分小于45分但有跌倒史或认知状态异常的为高风险患者。

5、进一步地,对于高风险患者在进行全面评估时,还包括建立跌倒风险自我评估表。

6、进一步地,所述全面评估包含八个结构化风险点的筛查,分别为步态、力量和平衡力的评估,评估患者是否有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评估患者是否有直立性低血压,评估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足部结构筛查,评估与跌倒相关的基础疾病,评估增加跌倒风险的症状、体征,视力筛查。

7、进一步地,所述步态、力量和平衡力的评估通过计时-起立-步行试验获取患者行走稳定性数据和坐立转移能力数据,通过平衡仪获取患者平衡力数据,并根据行走稳定性数据和坐立转移能力数据、平衡力数据得出步态、力量和平衡力的评估结果。

8、进一步地,所述评估患者是否有直立性低血压是获取低血压测试单元传递的血压数据,并根据所述血压数据判定是否有直立性低血压;评估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是获取骨密度检查单元的骨密度数据,并根据骨密度数据判定是否有骨质疏松。

9、进一步地,所述评估患者是否有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是获取患者的电子病例,根据电子病例记载内容对比判定是否有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所述评估与跌倒相关的基础疾病是获取患者的电子病例,根据电子病例记载内容对比判定是否有与跌倒相关的基础疾病。

10、进一步地,在全面评估中,对每个结构化风险点的筛查结果匹配对应的干预措施,并将八个结构化风险点的筛查结果进行汇总生成风险评估报告,对干预措施进行汇总生成个性化干预措施。

11、一种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信息系统平台,用于上述的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跌倒预防临床实践模块和跌倒不良事件管理模块;跌倒预防临床实践模块分别连接步态、力量和平衡力评估单元、低血压测试单元、骨密度检查单元;跌倒预防临床实践模块与医院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通信连接连接,用于获取患者的电子病例。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入院时进行首次跌倒风险等级评估,筛选高风险跌倒人群,并对高风险跌倒人群进行全面评估,筛选结构化风险点,生成个性化干预措施;在住院过程中持续检测患者跌倒情况,对住院过程中出现跌倒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并记录相关跌倒事件,并在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

13、本发明打破了传统的评估跌倒风险的工作模式,让患者深度参与到跌倒风险防范工作中,既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跌倒风险程度,又为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实施跌倒防范措施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进行合理措施干预,对不同结构风险点进行合理评估,形成了统一的方法流程,降低了医护人员的专业要求。从结果来看,系统试用后,患者跌倒发生率和伤害率均有所下降,但不能否认系统使用后,患者依从性提高的事实。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高风险患者每天进行一次跌倒风险评估,对低风险患者每周进行两次跌倒风险评估,对无风险患者每周进行一次跌倒风险评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跌倒风险评估是将跌倒风险数据比对morse跌倒风险评分表得出具体的风险评分,并根据风险评分和修正因素对风险等级进行修正,获得风险等级;风险评分为0分、无跌倒史、认知状态正常的为无风险患者;风险评分大于0分小于45分、无跌倒史、认知状态正常的为低风险患者;对于风险评分大于等于45分或者风险评分小于45分但有跌倒史或认知状态异常的为高风险患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高风险患者在进行全面评估时,建立跌倒风险自我评估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面评估包含八个结构化风险点的筛查,分别为步态、力量和平衡力的评估,评估患者是否有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评估患者是否有直立性低血压,评估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足部结构筛查,评估与跌倒相关的基础疾病,评估增加跌倒风险的症状、体征,视力筛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态、力量和平衡力的评估通过计时-起立-步行试验获取患者行走稳定性数据和坐立转移能力数据,通过平衡仪获取患者平衡力数据,并根据行走稳定性数据和坐立转移能力数据、平衡力数据得出步态、力量和平衡力的评估结果;所述评估患者是否有直立性低血压是获取低血压测试单元传递的血压数据,并根据所述血压数据判定是否有直立性低血压;评估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是获取骨密度检查单元的骨密度数据,并根据骨密度数据判定是否有骨质疏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患者是否有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是获取患者的电子病例,根据电子病例记载内容对比判定是否有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所述评估与跌倒相关的基础疾病是获取患者的电子病例,根据电子病例记载内容对比判定是否有与跌倒相关的基础疾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全面评估中,对每个结构化风险点的筛查结果匹配对应的干预措施,并将八个结构化风险点的筛查结果进行汇总生成风险评估报告,对干预措施进行汇总生成个性化干预措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对住院患者佩戴智能手环,收集患者正常行走的三轴加速度数据作为对比数据;在住院期间持续采集患者的实时三轴加速度,并将实时三轴加速度与对比数据进行对比,当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判定佩戴智能手环的患者跌倒。

10.一种基于stead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信息系统平台,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stead 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跌倒预防临床实践模块和跌倒不良事件管理模块;跌倒预防临床实践模块分别连接步态、力量和平衡力评估单元、直立性低血压测试单元、骨密度检查单元;跌倒预防临床实践模块与医院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通信连接连接,用于获取患者的电子病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学评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STEAD I工具研发的临床跌倒防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入院患者的视力数据和跌倒风险数据,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跌倒风险等级,将入院患者划分高风险患者、低风险患者和无风险患者,并根据跌倒风险等级适配对应的干预措施;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筛查结构化风险点,并根据筛查结果生成风险评估报告和个性化干预措施。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进行合理措施干预,对不同结构风险点进行合理评估,形成了统一的方法流程,提高医护人员跌倒防范效率,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和伤害率。

技术研发人员:付荣娟,李亚玲,任媛渊,丁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