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36942发布日期:2023-12-13 10:07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缝合针,具体为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


背景技术:

1、缝针是用于各种组织缝合的器械,它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针尖,针体和针眼。针尖按形状分为园头、三角头及铲头三种:针体有近圆形、三角形及铲形三种。针眼是可供引线的孔,它有普通孔和弹机孔两种。圆针根据弧度不同分为1/2,3/8弧度等,弧度大者多用于深部组织;

2、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缝合针通常采用弯针,弯针在配合持针器使用时,通常与组织为垂直进针、垂直出针,弯针两侧间距较宽,导致无法延伸至腔道内部进行缝合操作,使用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具有可以进入大部分腔道内部,便于对腔道内部组织进行缝合操作,使用更加方便,操作更加灵活的特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包括针柄,所述针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针体,所述针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针尖,所述针柄呈圆柱状结构,所述针体和针尖整体呈螺旋状结构。

3、为了提高缝合针强度且便于进行缝合组织和伤口,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优选的,所述针柄、针体和针尖为一体式结构。

4、为了使缝合针可以顺利进入腔道,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优选的,所述针体和针尖构成的螺旋结构高度和直径相等且均为5mm。

5、为了提高适用性,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优选的,所述所述针柄、针体和针尖长度总和为28-30mm。

6、为了便于穿接缝合线,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优选的,所述针柄的外壁底端贯穿开设有线孔。

7、为了提高穿刺强度且有利于伤口愈合,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优选的,所述针尖为三角扁针。

8、为了便于进行缝合工作,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优选的,所述针柄的外壁底端固定连接有编织线。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0、该缝合针的针柄呈圆柱状结构,在与腔镜下腔道内缝合持针器配合使用时,针柄整体与持针器夹嘴平行,通过持针器夹嘴夹持在针柄外壁对缝合针整体进行固定,针体和针尖整体呈螺旋状结构,螺旋结构的高度和直径相等且均为5mm,这样的结构使缝合针整体的左右间距最大为5mm,相比传统弯折,整体直径更小,从而可以使缝合针可以进入大部分腔道内部,从而便于对腔道内部组织进行缝合操作,使用更加方便,操作更加灵活。



技术特征:

1.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包括针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针体(2),所述针体(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针尖(3),所述针柄(1)呈圆柱状结构,所述针体(2)和针尖(3)整体呈螺旋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1)、针体(2)和针尖(3)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2)和针尖(3)构成的螺旋结构高度和直径相等且均为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针柄(1)、针体(2)和针尖(3)长度总和为28-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1)的外壁底端贯穿开设有线孔(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3)为三角扁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1)的外壁底端固定连接有编织线。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腔镜下腔道内“S+螺旋”缝合针,包括针柄,所述针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针体,所述针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针尖,所述针柄呈圆柱状结构,所述针体和针尖整体呈螺旋状结构,该缝合针的针柄呈圆柱状结构,在与腔镜下腔道内缝合持针器配合使用时,针柄整体与持针器夹嘴平行,通过持针器夹嘴夹持在针柄外壁对缝合针整体进行固定,针体和针尖整体呈螺旋状结构,螺旋结构的高度和直径相等且均为5mm,这样的结构使缝合针整体的左右间距最大为5mm,相比传统弯折,整体直径更小,从而可以使缝合针可以进入大部分腔道内部,从而便于对腔道内部组织进行缝合操作,使用更加方便,操作更加灵活。

技术研发人员:姚军,张丽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姚军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