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康复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21141发布日期:2023-11-04 04:2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灸康复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涉及一种针灸康复治疗仪。


背景技术:

1、针灸是中医一种临床治疗性操作。针灸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在针灸过程中,加热可以起到刺激穴位、温经通络、化瘀止痛、改善软组织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的作用。目前对针灸过程中进行加热一般是通过点燃的艾条或烘烤的方法,操作不当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针灸康复治疗仪。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针灸康复治疗仪。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针灸康复治疗仪,包括固定板、盛料筒,固定板的下端通过连接杆同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密封滑动设置在盛料筒内,盛料筒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针本体,固定板的下端通过固定杆同轴连接有环形件,盛料筒与环形件密封滑动配合,相邻的固定杆之间均固连有致密尼龙绸布,致密尼龙绸布的上端与固定板固连,致密尼龙绸布的下端与环形件固连;盛料筒和针本体均为导热材料制成。

4、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竖向电动伸缩杆,竖向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横向电动伸缩杆,固定板与横向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 。

5、进一步地,环形件包括固定环和活动环;固定环固定在固定杆的下端,且致密尼龙绸布与固定环固定连接;活动环与盛料筒密封滑动配合,活动环的上端开设有凹槽,固定环通过凹槽与活动环螺纹连接。

6、进一步地,固定杆由透明材料制成。

7、进一步地,固定板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盛料筒连通,进料口处安装有橡胶塞。

8、进一步地,固定块与盛料筒的与开口相对的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下拉盛料筒,使自发热材料进入到反应腔内,通过控制进入到反应腔内的自发热材料的量来控制发热量,进而控制针本体的温度,以适用不同的情况。

11、将固定板从横向电动伸缩杆上取下,拔下橡胶塞即可补充新的自发热材料,将活动环从固定环上取下,即可对反应腔进行清理。



技术特征:

1.一种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5)、盛料筒(13),固定板(5)的下端通过连接杆(10)同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密封滑动设置在盛料筒(13)内,盛料筒(1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针本体(14),固定板(5)的下端通过固定杆(6)同轴连接有环形件,盛料筒(13)与环形件密封滑动配合,相邻的固定杆(6)之间均固连有致密尼龙绸布(8),致密尼龙绸布(8)的上端与固定板(5)固连,致密尼龙绸布(8)的下端与环形件固连;盛料筒(13)和针本体(14)均为导热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竖向电动伸缩杆(2),竖向电动伸缩杆(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横向电动伸缩杆(3),固定板(5)与横向电动伸缩杆(3)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环形件包括固定环(7)和活动环(9);固定环(7)固定在固定杆(6)的下端,且致密尼龙绸布(8)与固定环(7)固定连接;活动环(9)与盛料筒(13)密封滑动配合,活动环(9)的上端开设有凹槽,固定环(7)通过凹槽与活动环(9)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固定杆(6)由透明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固定板(5)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盛料筒(13)连通,进料口处安装有橡胶塞(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固定块(11)与盛料筒(13)的与开口相对的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1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针灸康复治疗仪。本发明包括固定板、盛料筒,固定板的下端通过连接杆同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密封滑动设置在盛料筒内,盛料筒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针本体,固定板的下端通过固定杆同轴连接有环形件,盛料筒与环形件密封滑动配合,相邻的固定杆之间均固连有致密尼龙绸布,致密尼龙绸布的上端与固定板固连,致密尼龙绸布的下端与环形件固连。下拉盛料筒,使自发热材料进入到反应腔内,通过控制进入到反应腔内的自发热材料的量来控制发热量,进而控制针本体的温度,以适用不同的情况。将固定板从横向电动伸缩杆上取下,拔下橡胶塞即可补充新的自发热材料,将活动环从固定环上取下,即可对反应腔进行清理。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升,王莉,周睿,刘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