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微中药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091077发布日期:2023-11-18 09:29阅读: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微中药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胆囊和胆管统称为胆道系统,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被称为胆结石。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囊和(或)胆管产生结石的一种疾病,属于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

2、一些患者为避免手术取石的痛苦会选择中医保守治疗,中医保守治疗一般疗程较长,疗效较慢,对于一些症状较明显、病情发展较快的患者不友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微中药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微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10-15重量份、郁金5-9重量份、鸡内金5-10重量份、黄连10-15重量份、茵陈12-15重量份、金钱草40-50重量份、猫爪草10-20重量份、甘草6-9重量份、西党参10-15重量份、海金沙15-20重量份、生白芍10-15重量份、黄柏10-12重量份、黄芩10-15重量份、大黄5-10重量份、木香10-12重量份、苍术10-15重量份、山楂10-12重量份、浙贝母10-12重量份、蒲公英15-20重量份、小蓟10-15重量份。

4、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10重量份、郁金5重量份、鸡内金5重量份、黄连10重量份、茵陈12重量份、金钱草40重量份、猫爪草10重量份、甘草6重量份、西党参10重量份、海金沙15重量份、生白芍10重量份、黄柏10重量份、黄芩10重量份、大黄5重量份、木香10重量份、苍术10重量份、山楂10重量份、浙贝母10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小蓟10重量份。

5、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12重量份、郁金6重量份、鸡内金7重量份、黄连12重量份、茵陈13重量份、金钱草43重量份、猫爪草13重量份、甘草7重量份、西党参12重量份、海金沙16重量份、生白芍12重量份、黄柏10重量份、黄芩12重量份、大黄7重量份、木香10重量份、苍术10重量份、山楂12重量份、浙贝母12重量份、蒲公英16重量份、小蓟12重量份。

6、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14重量份、郁金8重量份、鸡内金8重量份、黄连12重量份、茵陈15重量份、金钱草45重量份、猫爪草15重量份、甘草8重量份、西党参15重量份、海金沙18重量份、生白芍13重量份、黄柏12重量份、黄芩12重量份、大黄8重量份、木香12重量份、苍术12重量份、山楂11重量份、浙贝母11重量份、蒲公英18重量份、小蓟13重量份。

7、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15重量份、郁金9重量份、鸡内金10重量份、黄连15重量份、茵15重量份、金钱草50重量份、猫爪草20重量份、甘草9重量份、西党参15重量份、海金沙20重量份、生白芍15重量份、黄柏12重量份、黄芩15重量份、大黄10重量份、木香12重量份、苍术15重量份、山楂12重量份、浙贝母12重量份、蒲公英20重量份、小蓟15重量份。

8、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微中药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s1、将柴胡10-15重量份、郁金5-9重量份、鸡内金5-10重量份、黄连10-15重量份、茵陈12-15重量份、金钱草40-50重量份、猫爪草10-20重量份、甘草6-9重量份、西党参10-15重量份、海金沙15-20重量份、生白芍10-15重量份、黄柏10-12重量份、黄芩10-15重量份、大黄5-10重量份、木香10-12重量份、苍术10-15重量份、山楂10-12重量份、浙贝母10-12重量份、蒲公英15-20重量份、小蓟10-15重量份,在无菌环境下通过微粉碎机粉碎成中药细微粉末;

10、s2、根据50kg—80kg体重采取200g—300g中药粉末武火煎煮,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1小时;

11、s3、滤除药渣,服用药汁,早晚两次服用,一个疗程10—15天,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采用1—3个疗程。

12、本申请中各种组分药理作用如下:

13、柴胡: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14、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15、鸡内金: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16、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7、茵陈: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

18、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19、猫爪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20、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21、西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22、海金沙: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23、生白芍:性微寒,味苦,有凉血、散瘀功能;

24、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

25、黄芩: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

26、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

27、木香:芳香健胃、行气止痛;

28、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29、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30、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31、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32、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33、处方药理作用分析:中医将胆石症胆囊结石分为:主要是肝脏的舒泄功能障碍导致的肝郁气滞证、是指湿热邪气壅滞气机所致的湿热壅滞证、肝阴不足证、瘀血阻滞证、外热毒素侵袭内体脏器热毒内蕴证五个证型,也就是中医学认为胆结石其形成与胆肝相关,胆依附于肝,胆与肝气的运行和脾胃吸收食物精华,有排泄浊物功能。由于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积湿成痰,痰混内生,阻碍气机,气机瘀滞胆汁疏泄失常,郁久化热化火,痰湿生热,湿热与痰互结,痰热互结湿热蕴结石就成胆结石。另外,平时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或过食辛辣,使中焦湿热内生,土反侮木,湿热熏蒸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胆汁淤积被湿热蕴蒸也会形成胆结石。

34、本发明根据上述中医学理论对于治疗胆结石的有益效果是:

35、利用柴胡、郁金、西党参、甘草、生白芍、大黄和山楂,针对治疗肝脏的疏泄功能障碍导致的肝郁气滞证和湿热邪气壅滞气机所致的湿热壅滞证,去除可能导致胆结石产生的滞气,同时郁金、黄连、茵陈、甘草、海金沙、黄柏、大黄、浙贝母和蒲公英共同作用针对瘀血阻滞证和外热毒素侵袭内体脏器热毒内蕴证,去除患者体内淤积湿热,同时鸡内金、甘草、西党参、木香和山楂共同作用针对患者肝胆脾,使得患者五脏平衡,共同排出湿热。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微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10-15重量份、郁金5-9重量份、鸡内金5-10重量份、黄连10-15重量份、茵陈12-15重量份、金钱草40-50重量份、猫爪草10-20重量份、甘草6-9重量份、西党参10-15重量份、海金沙15-20重量份、生白芍10-15重量份、黄柏10-12重量份、黄芩10-15重量份、大黄5-10重量份、木香10-12重量份、苍术10-15重量份、山楂10-12重量份、浙贝母10-12重量份、蒲公英15-20重量份、小蓟10-15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微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10重量份、郁金5重量份、鸡内金5重量份、黄连10重量份、茵陈12重量份、金钱草40重量份、猫爪草10重量份、甘草6重量份、西党参10重量份、海金沙15重量份、生白芍10重量份、黄柏10重量份、黄芩10重量份、大黄5重量份、木香10重量份、苍术10重量份、山楂10重量份、浙贝母10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小蓟1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微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12重量份、郁金6重量份、鸡内金7重量份、黄连12重量份、茵陈13重量份、金钱草43重量份、猫爪草13重量份、甘草7重量份、西党参12重量份、海金沙16重量份、生白芍12重量份、黄柏10重量份、黄芩12重量份、大黄7重量份、木香10重量份、苍术10重量份、山楂12重量份、浙贝母12重量份、蒲公英16重量份、小蓟12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微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14重量份、郁金8重量份、鸡内金8重量份、黄连12重量份、茵陈15重量份、金钱草45重量份、猫爪草15重量份、甘草8重量份、西党参15重量份、海金沙18重量份、生白芍13重量份、黄柏12重量份、黄芩12重量份、大黄8重量份、木香12重量份、苍术12重量份、山楂11重量份、浙贝母11重量份、蒲公英18重量份、小蓟13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微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15重量份、郁金9重量份、鸡内金10重量份、黄连15重量份、茵15重量份、金钱草50重量份、猫爪草20重量份、甘草9重量份、西党参15重量份、海金沙20重量份、生白芍15重量份、黄柏12重量份、黄芩15重量份、大黄10重量份、木香12重量份、苍术15重量份、山楂12重量份、浙贝母12重量份、蒲公英20重量份、小蓟15重量份。

6.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微中药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微中药及使用方法;本发明利用柴胡、郁金、西党参、甘草、生白芍、大黄和山楂,针对治疗肝脏的舒泄功能障碍导致的肝郁气滞证和湿热邪气壅滞气机所致的湿热壅滞证,去除可能导致胆结石产生的滞气,同时郁金、黄连、茵陈、甘草、海金沙、黄柏、大黄、浙贝母和蒲公英共同作用针对瘀血阻滞证和外热毒素侵袭内体脏器热毒内蕴证,去除患者体内淤积湿热,同时鸡内金、甘草、西党参、木香和山楂共同作用针对患者肝胆脾,使患者五脏平衡共同排出湿热。

技术研发人员:胡之綱,徐立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纳元(宁波)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