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急救挂车

文档序号:36408965发布日期:2023-12-16 18:0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急救挂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急救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医疗急救挂车。


背景技术:

1、传统医疗急救挂车是野外医疗急救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车厢和底盘组成,车厢内捆绑携带各类物资,如急救医疗设备设施、帐篷、营具等。在搭建野外医疗急救医院时,需要将医疗急救挂车的各类物资从车厢内搬运至空地、展开帐篷、摆放急救医疗设备、布置设施、营具,并在帐篷内使用。

2、上述搭建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员、消耗大量的时间,且各类物资摆放散乱没有合理布局,造成野外医疗急救工作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

3、因此,亟需一种医疗急救挂车,能够快速展开形成野外医疗急救医院的主体框架,其内部的各类物资能够模块化、集成化管理,使得搭建好的野外医疗急救医院布局合理、正规高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急救挂车,能够快速展开形成车厢与帐篷相结合的野外医疗急救医院的主体结构,其内部各类物资具有模块化、集成化的特点,能够形成布局合理、高效正规的野外医疗急救医院。旨在解决传统医疗急救挂车的展开搭建工作需要耗时、耗力,且各类物资摆放散乱没有合理布局,造成野外医疗急救工作无法正常有序进行的问题。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如下: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医疗急救挂车,具有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包括底盘、车厢、帐篷、检伤分类单元、急救单元和重症监护单元;

3、所述底盘,为通用运输挂车底盘,用于运载所述车厢;

4、所述车厢,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厢四角处的自动装卸模块;所述自动装卸模块用于支撑所述车厢,并在装载和卸载所述车厢时自动调整所述车厢的高度;

5、所述帐篷,为可折叠棚架结构,折叠后收纳于所述车厢内;

6、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所述帐篷、检伤分类单元、急救单元、重症监护单元均收纳于所述车厢内;

7、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帐篷展开后布置于所述车厢一侧,形成位于所述帐篷外侧的检伤分类区、位于所述帐篷内部的急救作业区和位于所述车厢前部的重症监护区;

8、所述检伤分类单元,包括检伤设备;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所述检伤设备收纳于所述车厢内;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检伤设备布置在所述检伤分类区,用于伤病员的伤情检测与判定以及区分伤病员类别;

9、所述急救单元,包括急救设备;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急救设备收纳于所述车厢内;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急救设备布置在所述急救作业区,用于对伤病员实施紧急救治;

10、所述重症监护单元,包括重症监护设备;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所述重症监护设备收纳于所述车厢内;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重症监护设备布置在所述重症监护区,用于对伤病员进行重症监护与复苏抢救。

11、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在所述车厢的后部布置有指挥作业区,为组建信息通信局域网提供作业区域。

12、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指挥作业单元;所述指挥作业单元,包括通信工作站;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所述通信工作站收纳于所述车厢内;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通信工作站布置在所述指挥作业区,用于组建所述信息通信局域网;

13、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检伤分类单元还包括检伤箱组;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所述检伤设备收纳于所述检伤箱组内;所述急救单元还包括急救箱组;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所述急救设备收纳于所述急救箱组内;所述重症监护单元还包括重症监护箱组;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所述重症监护设备收纳于所述重症监护箱组内;所述指挥作业单元还包括指挥作业箱组;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所述指挥作业设备收纳于所述指挥作业箱组内;所述检伤箱组、急救箱组、重症监护箱组和指挥作业箱组均为若干个尺寸相同的标准箱,且在所述收拢状态下,均收纳于所述车厢内。

14、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车厢左右方向的两个侧壁置有扩展板;所述扩展板可向外侧翻转90°,形成水平的且与所述车厢底壁等高的帐篷底板。

15、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帐篷底板的上端面置有轨道;所述帐篷包括若干支架,每个所述支架的下端均置有与所述轨道相配合的滑块;所述帐篷展开时,若干个所述支架从所述车厢内向外部依次沿所述轨道滑动。

16、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动装卸模块为电动液压形式,包括控制系统和电动液压缸;四个所述电动液压缸分别固定在所述车厢四角处,下端能沿竖直方向向下伸出;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电动液压缸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四个所述电动液压缸的动作协调同步。

17、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检伤设备包括分检携行具、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心电图机;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检伤设备放置在所述标准箱上端;

18、所述急救设备包括电动吸引器、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手持式b超仪、急救一体机、注射泵、检查头灯、输液加压袋、设备带和cr折叠式治疗车;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电动吸引器、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手持式b超仪均放置在所述帐篷内的所述cr折叠式治疗车上,所述急救一体机、注射泵、检查头灯、输液加压袋和设备带均悬挂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19、所述重症监护设备包括电动吸引器、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手持式b超仪、除颤监护仪和cr折叠式治疗车;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电动吸引器、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和手持式b超仪均放置在所述车厢内的所述cr折叠式治疗车上,所述除颤监护仪悬挂固定在所述车厢的前端侧壁的内侧。

20、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帐篷为两个;两个所述帐篷在展开状态下布置在所述车厢的左右两侧,形成两个所述急救作业区。

21、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功能保障单元;所述功能保障单元包括供氧设备、空调、暖风机和电气设备;所述供氧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厢前部的制氧机、嵌入所述车厢顶壁的输氧管路和固定在车厢侧壁的氧气终端;所述空调和所述暖风机均设置在所述车厢前部;所述电器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厢后端侧壁的配电箱和嵌入所述车厢顶壁的灯具。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在所述车厢四角处的自动装卸模块可以实现车厢的自动装卸,减少了人力和时间的损耗。急救挂车内将检伤设备、急救设备和重症监护设备进行集成化、模块化收纳存储,能够实现快速有序的进行野外急救医院的搭建。通过帐篷与车厢结合形成检伤分类区、急救作业区和重症监护区,使得野外急救医院的布局更加合理,为野外医疗急救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提供了保障。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疗急救挂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包括底盘、车厢、帐篷、检伤分类单元、急救单元和重症监护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急救挂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车厢的后部布置有指挥作业区,为组建信息通信局域网提供作业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急救挂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挥作业单元;所述指挥作业单元,包括通信工作站;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所述通信工作站收纳于所述车厢内;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通信工作站布置在所述指挥作业区,用于组建所述信息通信局域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急救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伤分类单元还包括检伤箱组;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所述检伤设备收纳于所述检伤箱组内;所述急救单元还包括急救箱组;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所述急救设备收纳于所述急救箱组内;所述重症监护单元还包括重症监护箱组;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所述重症监护设备收纳于所述重症监护箱组内;所述指挥作业单元还包括指挥作业箱组;在所述收拢状态下,所述指挥作业设备收纳于所述指挥作业箱组内;所述检伤箱组、急救箱组、重症监护箱组和指挥作业箱组均为若干个尺寸相同的标准箱,且在所述收拢状态下,均收纳于所述车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急救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左右方向的两个侧壁置有扩展板;所述扩展板可向外侧翻转90°,形成水平的且与所述车厢底壁等高的帐篷底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急救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底板的上端面置有轨道;所述帐篷包括若干支架,每个所述支架的下端均置有与所述轨道相配合的滑块;所述帐篷展开时,若干个所述支架从所述车厢内向外部依次沿所述轨道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急救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装卸模块为电动液压形式,包括控制系统和电动液压缸;四个所述电动液压缸分别固定在所述车厢四角处,下端能沿竖直方向向下伸出;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电动液压缸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四个所述电动液压缸的动作协调同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急救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伤设备包括分检携行具、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心电图机;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检伤设备放置在所述标准箱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急救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为两个;两个所述帐篷在展开状态下布置在所述车厢的左右两侧,形成两个所述急救作业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急救挂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能保障单元;所述功能保障单元包括供氧设备、空调、暖风机和电气设备;所述供氧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厢前部的制氧机、嵌入所述车厢顶壁的输氧管路和固定在车厢侧壁的氧气终端;所述空调和所述暖风机均设置在所述车厢前部;所述电器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厢后端侧壁的配电箱和嵌入所述车厢顶壁的灯具。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医疗急救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医疗急救挂车,包括底盘、车厢、帐篷、检伤分类单元、急救单元和重症监护单元。车厢,包括设置在车厢的四角处的自动装卸模块;帐篷,为可折叠棚架结构;帐篷展开后布置于车厢一侧,形成检伤分类区、急救作业区和重症监护区;检伤分类单元,布置在检伤分类区,用于伤病员的伤情检测;急救单元,布置在急救作业区,用于对伤病员实施紧急救治;重症监护单元,布置在重症监护区,用于对伤病员进行重症监护与复苏抢救。本发明提供的医疗急救挂车,能够解决传统医疗急救挂车展开搭建工作耗时、耗力,且各类物资摆放散乱没有合理布局,造成野外医疗急救工作无法正常有序进行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苏琛,刘鑫,余明,朱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