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644055发布日期:2024-01-06 23:2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器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用雾化器,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压缩式雾化器具有结构简单,雾化效果好的优点,雾化后的药物在患者吸气时能吸入呼吸道内,达到治疗的目的。但该类雾化器在患者呼气时雾状药物被无效排出,不仅影响了药物的利用率,造成浪费,且呼气排出的药物回流可能对雾化器内的药物造成污染。

2、中国发明专利cn101850145a公开了一种带呼吸同步的医用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雾化电路,雾化器还包括有一个能够发出呼吸提示音的呼吸提示装置;呼吸提示装置由呼吸节奏产生电路、和受呼吸节奏产生电路控制的包括有发声元件的呼吸音产生电路构成;呼吸节奏产生电路同时连接并控制雾化电路的工作。本发明使病人在治疗时,在闭眼养神中也可使自己的呼吸与雾化器的间隔雾化周期很好地保持准确的同步,达到真正的同步效果。而且,稳定的呼吸提示信号能够在无形中诱导病人的呼吸保持稳定和平静,有利于放松病人的精神,起到促进治疗的作用。但其核心是通过给患者发出“呼~”“吸~”的反复交叉声音提示,引导患者被动与雾化器同步,同步操作需要教育训练,使用不方便,而且在协同能力较差的儿童或者老人雾化治疗时很难有效同步。

3、中国发明专利cn206492080u公开了一种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系统,其主要由核心控制模块、呼吸频率传感器、气流控制开关、延时调节装置、气源输入装置、医用雾化器组成。该系统将气压传感器置入束缚带内的方式制备,束缚带固定在人体胸腔或腹腔外周动态监测外周压力,气压传感器可以动态感知胸腹腔膨胀与收缩时的压力变化,经过信号放大处理后获得人体呼吸频率,并通过传感器主动控制雾化节奏,减少药物浪费。但是,通过佩戴束缚带监测呼吸使用较为繁琐,束缚带要与雾化器联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器的控制方法,以解决雾化器在雾化器使用过程中,当患者呼气时雾状药物被无效排出,造成药液浪费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雾化器的控制方法,所述雾化器包括供气单元、雾化装置、控制组件和电磁阀,所述供气单元与电磁阀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雾化装置与电磁阀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气压传感器,所述电磁阀上设有排气口,当所述电磁阀将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连通时,气流主路连通,所述供气单元产生的压缩气体输送至雾化装置;当所述电磁阀将第一管路与排气口连通时,气流辅路连通,将所述供气单元产生的压缩气体排向大气;所述气压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4、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步骤一,控制所述电磁阀将通路从气流主路切换到气流辅路;

6、步骤二,获取所述第二管路内的初始静态气压p0;

7、步骤三,持续获取所述第二管路内的气压p当前,并通过与所述初始静态气压p0比较,得到气压变化值δp;

8、步骤四,根据气压变化值δp判断是否为吸气状态,若为吸气状态则进行下一步;

9、步骤五,控制电磁阀将通路从气流辅路切换到气流主路,并开始计时出雾时间t2;

10、步骤六,判断出雾时间t2计时是否结束,若t2计时结束,则返回步骤一,以此循环。

11、由此,本发明通过在第二管路上的气压传感器,当电磁阀将气流主路切换到气流辅路时,第二管路内不具有压缩气体,此时气压传感器在检测患者吸气就不会被管路中的压缩气体干扰产生误差。本发明通过精确检测患者在使用雾化器过程中的吸气情况,通过电磁阀实现管路的切换,实现雾化器实时根据呼吸节奏给药,达到按需给药的目的,避免了在呼气时药液的浪费。

12、进一步,所述供气单元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且在所述步骤一之前,降低所述供气单元输出流量至额定流量的n%。

13、进一步,在所述步骤五中,所述电磁阀将通路从气流辅路切换到气流主路之后,再将所述供气单元的输出流量恢复至额定流量。通过降低和提升恢复所述供气单元输出流量的方式,可有效避免电磁阀在切换时受到高压气体损伤,同时也可以防止电磁阀在高压气体的压力下无法正常开关,进一步解决了如何保护电磁阀及如何提高电磁阀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14、进一步,在所述步骤三中,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气压变化值:

15、δp=p当前–p0。

16、进一步,在步骤四中,吸气状态的判断过程为:若不满足持续时间t1的δp均小于p负压阈值,则回到步骤三;若满足持续时间t1的δp均小于p负压阈值,则认为检测到吸气动作并进入步骤五。

17、再进一步,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支管,所述气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支管内。通过设置支管避免了气压传感器占用第二管路内的空间。

18、再进一步,所述电磁阀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气口,所述供气单元与进气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出气口与雾化装置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排气口与大气连通。

19、更进一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信号处理单元、电磁阀控制单元、气泵控制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电磁阀控制单元和气泵控制单元均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气压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单元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所述气泵控制单元与供气单元电连接。

20、更进一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信号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通过设置信号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可以实现信号放大、噪声滤波的作用,提高气压变化的信号质量。

21、更进一步,在步骤二中,所述气压传感器检测第二管路内的气压信号,经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放大、滤波等处理,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获取初始静态气压p0。

22、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发明通过精确检测患者在使用雾化器过程中的吸气情况,通过电磁阀实现管路的切换,实现雾化器实时根据呼吸节奏给药,达到按需给药的目的,避免了在呼气时药液的浪费,有效地提高了雾化器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利用率,同时简化了整体结构,降低了系统复杂度,使其更易于使用和维护。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供气单元(1)、雾化装置(2)、控制组件(3)和电磁阀(6),所述供气单元(1)与电磁阀(6)之间通过第一管路(51)连通,所述雾化装置(2)与电磁阀(6)之间通过第二管路(52)连通,所述第二管路(52)上设有气压传感器(4),所述电磁阀(6)上设有排气口(63),当所述电磁阀(6)将第一管路(51)与第二管路(52)连通时,气流主路连通,所述供气单元(1)产生的压缩气体输送至雾化装置(2);当所述电磁阀(6)将第一管路(51)与排气口(63)连通时,气流辅路连通,将所述供气单元(1)产生的压缩气体排向大气;所述气压传感器(4)和电磁阀(6)均与所述控制组件(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单元(1)与所述控制组件(3)电连接,且在所述步骤一之前,降低所述供气单元(1)输出流量至额定流量的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五中,所述电磁阀(6)将通路从气流辅路切换到气流主路之后,再将所述供气单元(1)的输出流量恢复至额定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中,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气压变化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吸气状态的判断过程为:若不满足持续时间t1的δp均小于p负压阈值,则回到步骤三;若满足持续时间t1的δp均小于p负压阈值,则认为检测到吸气动作并进入步骤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52)上设有支管(53),所述气压传感器(4)设置在所述支管(53)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6)包括进气口(61)、出气口(62)和排气口(63),所述供气单元(1)与进气口(6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管路(51)连通,所述出气口(62)与雾化装置(2)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管路(52)连通,所述排气口(63)与大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3)包括信号处理单元(31)、电磁阀控制单元(32)、气泵控制单元(33)和中央控制单元(34),所述信号处理单元(31)、电磁阀控制单元(32)和气泵控制单元(33)均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34)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31)与气压传感器(4)电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单元(32)与所述电磁阀(6)电连接,所述气泵控制单元(33)与供气单元(1)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31)包括信号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所述气压传感器(4)检测第二管路(52)内的气压信号,经所述信号处理单元(31)放大、滤波等处理,所述中央控制单元(34)获取初始静态气压p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雾化器的控制方法,所述雾化器包括供气单元、雾化装置、控制组件和电磁阀,所述供气单元与电磁阀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雾化装置与电磁阀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气压传感器,所述电磁阀用于将所述供气单元产生的压缩气体输送至所述第二管路或者大气,所述供气单元、气压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本发明通过检测患者在使用雾化器过程中的吸气情况,通过电磁阀实现管路的切换,实现雾化器实时根据呼吸节奏给药,达到按需给药的目的,避免了在呼气时药液的浪费,有效地提高了雾化器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浩,刘超超,罗军,李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可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