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84054发布日期:2023-12-25 17:3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实验教学平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在利用活体青蛙进行解剖教学实验时,需要先将青蛙背朝下腹部朝上放置在桌面上,并将青蛙四肢固定在桌面上,再利用解剖工具将青蛙的腹部切开进行解剖,现有采用固定夹将青蛙四肢夹持固定在桌面上,由于解剖教学实验通常时间较长,青蛙的四肢的一个部位长时间被夹持固定会导致夹持部位的组织受损,影响后续对青蛙四肢的研究,并且解剖时活体蛙的四肢会发生抽搐,导致蛙体产生移动,影响解剖。

2、同时在解剖完毕后,桌面会残留较多的血液和青蛙组织碎屑,并且由于解剖时间较长,一些血液和组织会干燥而固化在桌面上,难以彻底清除,同时桌面的排污槽内也会沾附有血渍和组织碎屑以及蛙体表面粘液,清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青蛙的四肢的一个部位长时间被夹持固定会导致夹持部位的组织受损,且蛙的四肢会发生抽搐导致蛙体产生移动,且桌面会残留较多的血液和青蛙组织碎屑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包括有桌体;桌体开设有收集槽;收集槽内开设有四个排污孔;还包括有动力组件、第一推杆、第一连接板、第一气囊环、海绵环、第二推杆、第三推杆、输气管、第二气囊环;桌体连接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连接有四个第一推杆;每个第一推杆的伸缩端各固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板;每个第一连接板下侧各固接有一个用于固定青蛙四肢的第一气囊环;每个第一气囊环外壁各固接有一个海绵环;每个第一连接板下侧各固接有一个第二推杆;每个第二推杆的伸缩端各固接有另一个第一气囊环;每个第一连接板各固接有两个第三推杆;每个第三推杆的伸缩端各固接有一个输气管;每个输气管各连通有两个用于固定青蛙四肢的第二气囊环;动力组件用于带动第一推杆及其所连接的部件移动至青蛙四肢处。

3、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限位杆和气囊管;每个第一气囊环的内壁各固接有一个限位杆;每个第一气囊环的两侧各固接有一个气囊管。

4、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固定筋;位于同一个输气管上的两个第二气囊环的内壁相背侧各固接有若干个固定筋;位于同一个输气管上的两个第二气囊环的内壁相向侧各开设有一个竖槽。

5、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第四推杆、第二连接板、放置板、第一弹簧杆、限位块、弹簧球、电驱辊和接触布;桌体后侧固接有第四推杆;第四推杆的伸缩端固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固接有放置板;放置板固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第一弹簧杆;每个第一弹簧杆的伸缩端各固接有一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的相向侧各固接有若干个弹簧球;放置板固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电驱辊;两个电驱辊共同缠绕有一个用于放置青蛙的接触布。

6、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桌面清洁组件;桌面清洁组件包括有输水管、第五推杆、转杆、刮刺和第一电机;右侧的安装板固接有输水管;右侧的安装板固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第五推杆;两个第五推杆的伸缩端共同固接有一个转杆;转杆开设有若干个圆孔;转杆固接有若干个用于对桌体上侧进行清洁的刮刺;其中一个第五推杆的伸缩端固接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转杆固接。

7、进一步的是,桌面清洁组件还包括有第三直线导轨、第三移动块、转轮、第二电机、圆杆、刮轮、弹力筋和刮条;右侧的安装板固接有第三直线导轨;第三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第三移动块转动连接有转轮;第三移动块固接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轮固接;第三移动块固接有两个圆杆;转杆滑动连接有刮轮;刮轮开设有两个环形槽,且环形槽与圆杆滑动连接;刮轮开设有贯穿孔,且转杆穿过贯穿孔;贯穿孔内固接有若干个弹力筋,且弹力筋与转杆接触;刮轮外侧固接有若干个刮条。

8、进一步的是,桌面清洁组件还包括有第二弹簧杆、刮环和限位球;刮轮前侧和后侧各固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杆;每侧的所有第二弹簧杆的伸缩端各共同固接有一个刮环;转轮固接有两圈前后分布的限位球,且每圈限位球与对应的刮环相配合。

9、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沟槽清洁组件;沟槽清洁组件包括有环形导轨、第四移动块、空心管、弧形板、第六推杆、喷液管和刮片;收集槽上侧固接有环形导轨;环形导轨滑动连接有第四移动块;第四移动块固接有空心管;空心管外侧固接有两个用于对收集槽进行清洁的弧形板;空心管内侧固接有两对第六推杆;每对第六推杆的伸缩端穿过空心管与对应的弧形板固接;每个弧形板各固接有两个喷液管;每个喷液管各固接有若干个刮片,且刮片与收集槽内壁接触。

10、进一步的是,沟槽清洁组件还包括有隔板;每个弧形板各固接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隔板。

11、进一步的是,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使用方法:一、将待解剖的活体青蛙放置在放置板上,使蛙体背部紧贴到接触布,再通过限位块固定蛙体;二、接着通过第一气囊环和海绵环将蛙后腿夹持固定住,固定预定时长后,再通过第二气囊环对蛙后腿进行夹持固定,两种夹持方式交替进行;三、解剖完毕后,先通过桌面清洁组件对桌体上侧进行清洁,将血渍和组织碎屑等污物推入收集槽;四、通过沟槽清洁组件对收集槽进行清洁,将沾附在收集槽内的血渍和组织碎屑清除至排污孔内。

12、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控制第二推杆缩短使位于蛙四肢外侧的第一气囊环带动其所连接的部件向远离蛙体的一侧移动,从而第一气囊环脱离对蛙四肢的固定,随后,控制外置送气泵启动,将气体通过输气管送入第二气囊环内,从而第二气囊环膨胀,直至第二气囊环紧贴到蛙的四肢,从而改变对蛙四肢位置的固定。

13、本发明通过控制第三直线导轨使第三移动块带动其所连接的部件进行水平移动,从而第三移动块使圆杆带动刮轮在转杆上水平移动,与此同时,控制第二电机启动,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轮转动,转轮通过摩擦力带动刮轮、弹力筋和刮条转动,从而刮轮将桌体上侧的血渍和组织碎屑拨散,从而血渍和组织碎屑在桌体上侧分布均匀。

14、本发明通过控制外置输液泵启动,将清洁液通过喷液管喷入到收集槽内壁,通过刮片对收集槽内壁两侧进行刮动,将收集槽内壁两侧的组织碎屑和血渍刮下,在空心管移动至靠近排污孔时,控制第六推杆伸长带动靠近排污孔的弧形板的两侧向中部弯曲,从而使弧形板的弧形面直径小于排污孔的直径,从而将隔板上的组织碎屑推入排污孔中,避免人工清理的困难。



技术特征:

1.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包括有桌体(1);桌体(1)开设有收集槽(1a);收集槽(1a)内开设有四个排污孔(1b);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动力组件、第一推杆(16)、第一连接板(17)、第一气囊环(18)、海绵环(19)、第二推杆(20)、第三推杆(21)、输气管(22)、第二气囊环(23);桌体(1)连接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连接有四个第一推杆(16);每个第一推杆(16)的伸缩端各固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板(17);每个第一连接板(17)下侧各固接有一个用于固定青蛙四肢的第一气囊环(18);每个第一气囊环(18)外壁各固接有一个海绵环(19);每个第一连接板(17)下侧各固接有一个第二推杆(20);每个第二推杆(20)的伸缩端各固接有另一个第一气囊环(18);每个第一连接板(17)各固接有两个第三推杆(21);每个第三推杆(21)的伸缩端各固接有一个输气管(22);每个输气管(22)各连通有两个用于固定青蛙四肢的第二气囊环(23);动力组件用于带动第一推杆(16)及其所连接的部件移动至青蛙四肢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限位杆(24)和气囊管(25);每个第一气囊环(18)的内壁各固接有一个限位杆(24);每个第一气囊环(18)的两侧各固接有一个气囊管(25)。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固定筋(26);位于同一个输气管(22)上的两个第二气囊环(23)的内壁相背侧各固接有若干个固定筋(26);位于同一个输气管(22)上的两个第二气囊环(23)的内壁相向侧各开设有一个竖槽(23a)。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第四推杆(31)、第二连接板(32)、放置板(33)、第一弹簧杆(34)、限位块(35)、弹簧球(36)、电驱辊(37)和接触布(38);桌体(1)后侧固接有第四推杆(31);第四推杆(31)的伸缩端固接有第二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2)固接有放置板(33);放置板(33)固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第一弹簧杆(34);每个第一弹簧杆(34)的伸缩端各固接有一个限位块(35);两个限位块(35)的相向侧各固接有若干个弹簧球(36);放置板(33)固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电驱辊(37);两个电驱辊(37)共同缠绕有一个用于放置青蛙的接触布(38)。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桌面清洁组件;桌面清洁组件包括有输水管(101)、第五推杆(102)、转杆(103)、刮刺(104)和第一电机(105);右侧的安装板(13)固接有输水管(101);右侧的安装板(13)固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第五推杆(102);两个第五推杆(102)的伸缩端共同固接有一个转杆(103);转杆(103)开设有若干个圆孔(103a);转杆(103)固接有若干个用于对桌体(1)上侧进行清洁的刮刺(104);其中一个第五推杆(102)的伸缩端固接有第一电机(105),且第一电机(105)的输出轴与转杆(103)固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其特征是:桌面清洁组件还包括有第三直线导轨(106)、第三移动块(107)、转轮(108)、第二电机(109)、圆杆(1010)、刮轮(1011)、弹力筋(1012)和刮条(1013);右侧的安装板(13)固接有第三直线导轨(106);第三直线导轨(106)滑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107);第三移动块(107)转动连接有转轮(108);第三移动块(107)固接有第二电机(109),且第二电机(109)的输出轴与转轮(108)固接;第三移动块(107)固接有两个圆杆(1010);转杆(103)滑动连接有刮轮(1011);刮轮(1011)开设有两个环形槽(1011a),且环形槽(1011a)与圆杆(1010)滑动连接;刮轮(1011)开设有贯穿孔(1011b),且转杆(103)穿过贯穿孔(1011b);贯穿孔(1011b)内固接有若干个弹力筋(1012),且弹力筋(1012)与转杆(103)接触;刮轮(1011)外侧固接有若干个刮条(1013)。

7.按照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其特征是:桌面清洁组件还包括有第二弹簧杆(1014)、刮环(1015)和限位球(1016);刮轮(1011)前侧和后侧各固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杆(1014);每侧的所有第二弹簧杆(1014)的伸缩端各共同固接有一个刮环(1015);转轮(108)固接有两圈前后分布的限位球(1016),且每圈限位球(1016)与对应的刮环(1015)相配合。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沟槽清洁组件;沟槽清洁组件包括有环形导轨(201)、第四移动块(202)、空心管(203)、弧形板(204)、第六推杆(206)、喷液管(207)和刮片(208);收集槽(1a)上侧固接有环形导轨(201);环形导轨(201)滑动连接有第四移动块(202);第四移动块(202)固接有空心管(203);空心管(203)外侧固接有两个用于对收集槽(1a)进行清洁的弧形板(204);空心管(203)内侧固接有两对第六推杆(206);每对第六推杆(206)的伸缩端穿过空心管(203)与对应的弧形板(204)固接;每个弧形板(204)各固接有两个喷液管(207);每个喷液管(207)各固接有若干个刮片(208),且刮片(208)与收集槽(1a)内壁接触。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其特征是:沟槽清洁组件还包括有隔板(205);每个弧形板(204)各固接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隔板(205)。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其使用方法是:一、将待解剖的活体青蛙放置在放置板(33)上,使蛙体背部紧贴到接触布(38),再通过限位块(35)固定蛙体;二、接着通过第一气囊环(18)和海绵环(19)将蛙后腿夹持固定住,固定预定时长后,再通过第二气囊环(23)对蛙后腿进行夹持固定,两种夹持方式交替进行;三、解剖完毕后,先通过桌面清洁组件对桌体(1)上侧进行清洁,将血渍和组织碎屑等污物推入收集槽(1a);四、通过沟槽清洁组件对收集槽(1a)进行清洁,将沾附在收集槽(1a)内的血渍和组织碎屑清除至排污孔(1b)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实验教学平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及其使用方法。技术问题:青蛙的四肢的一个部位长时间被夹持固定会导致夹持部位的组织受损,且蛙的四肢会发生抽搐导致蛙体产生移动。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青蛙研究用实验教学平台,包括有桌体、动力组件和第一推杆等;桌体连接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连接有四个第一推杆。本发明通过控制第二推杆缩短使位于蛙四肢外侧的第一气囊环带动其所连接的部件向远离蛙体的一侧移动,从而第一气囊环脱离对蛙四肢的固定,随后,控制外置送气泵启动,将气体通过输气管送入第二气囊环内,从而第二气囊环膨胀,直至第二气囊环紧贴到蛙的四肢,从而改变对蛙四肢位置的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孙芬,廖文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孙芬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