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31357发布日期:2024-01-26 16:4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儿童康复装置,涉及辅助下肢受伤儿童行走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


背景技术:

1、当人们受伤时,尤其是下肢受伤时,其行动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通常需要使用一些设备来辅助其行走。例如拐杖或者轮椅。

2、但是,当儿童受伤时,由于儿童需要上学,因此就需要辅助其行走的设备方便其使用和操作,例如儿童能够很容易的进行设备的操作,且操作起来又具备一定的安全性。或者,在遇到一些地况不好的情形下,儿童能够在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下,独立的使用设备来辅助其较为顺畅的通过这些路面。在另一方面,还需要设备较为容易的收纳或折叠起来,以避免占用儿童课桌周围的过多空间。

3、由此,若儿童使用拐杖辅助行走,需要儿童对身体具有较好的掌控力,以保证拐杖能够平稳且安全辅助其行走,这无疑就提高了设备的操作性,且,拐杖在辅助行走的过程中并不能给儿童带来较好的舒适性。若儿童使用轮椅辅助行走,在一方面,轮椅的体积较大,不容易收纳在课桌的周围,在另一方面,由于儿童的手臂力量有限,当轮椅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地况时,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且,乘坐轮椅会给儿童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

4、基于此,我们期望提供一种能够辅助儿童行走的设备,以在解决前述的技术问题上,保证设备行走时的稳定性,进而降低儿童受伤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提供一种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包括;

4、主桁架;

5、调节桁架,所述调节桁架至少具有一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主桁架的架体连接;

6、座体,连接至所述调节桁架的连接端;

7、其中,所述主桁架具有一朝向地面的移动一端,所述调节桁架具有一朝向地面的移动二端;

8、且所述移动一端装配有移动结构a,所述移动二端装配有移动结构b,且在所述移动结构b上设置有支撑件;

9、所述儿童康复用训练车至少具有一行驶姿态,在所述行驶姿态下,所述主桁架和所述调节桁架形成一展开角,以使所述移动结构a和所述移动结构b在移动方向上置于使用者的前方和后方,并通过所述座体对使用者提供支撑。

10、优选地,所述移动结构b与所述调节桁架具有第一调节关系,当使用者的重心沿第一方向偏移时,在所述第一调节关系的调控下,所述移动结构b与地面形成的两个支撑点呈现非对称结构,且至少在远离所述第一方向的支撑点具有的力臂上设置有一支撑件,以平衡使用者的重心。

11、优选地,所述移动结构b至少包括:

12、移动一部,可拆卸连接至所述调节桁架的一端,以构成其中一个支撑点;以及

13、移动二部,可拆卸连接至所述调节桁架的另一端,以构成其中另一个支撑点;

14、其中,在进行所述第一调节关系时,所述移动一部或所述移动二部通过一承载件与调节桁架的端部连接,且所述承载件构成所述力臂,以为所述支撑件提供安装工位。

15、优选地,所述支撑件至少形成一支撑工位;

16、所述支撑工位在第三方向具有自由度a,以及在第四方向具有自由度b;

17、其中,所述自由度a被配置为允许所述支撑工位沿着所述第三方向位移;

18、以及所述自由度b被配置为允许所述支撑工位沿着所述第四方向转动。

19、优选地,所述调节桁架与所述主桁架具有第二调节关系,当使用者的重心在第二方向变化时,在所述第二调节关系的调控下,所述调节桁架与所述主桁架的夹角α1变化并同步带动所述座体在第二方向的高度h同步变化。

20、优选地,所述调节桁架和所述主桁架通过调节部件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调节关系,其中,所述调节部件包括:

21、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至少形成一滑动空间,所述滑动空间与所述主桁架滑动连接;

22、锁止件,设置于所述调节件,以在所述调节件滑动到指定位置后锁止所述调节件;

23、其中,当所述调节件沿着所述主桁架的长度方向运动时,所述调节桁架与所述主桁架的夹角α1同步变化。

24、优选地,所述调节桁架至少包括:

25、撑架,一端与所述调节件连接,另一端与移动结构b连接;

26、其中,所述撑架的端部与所述调节件刚性连接;或

27、所述撑架的端部与所述调节件约束连接。

28、优选地,当所述撑架的端部与所述调节件约束连接时,还包括约束件,所述约束件的一端与所述撑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件约束连接;

29、其中,所述约束件与所述调节件至少形成连接位一和连接位二;

30、在所述连接位一形成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约束件的转动连接;以及

31、在所述连接位二形成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约束件的约束连接;

32、且,所述约束连接被配置为允许所述约束件以所述连接位一为转动点在连接位二摆动预设角度α2。

33、优选地,所述调节件在连接位一设置有转动轴,以及在所述连接位二设置有腰型孔;以及

34、其中部分所述约束件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轴,其中部分所述约束件滑动连接于所述腰型孔。

35、优选地,还包括:

36、复位结构,设置于所述调节件,并与所述约束件连接,以将所述约束件由摆动到预设角度α2的位置复位至初始位置。

37、优选地,所述主桁架呈现伸缩杆构造;和/或

38、所述主桁架位于座体上方的位置拆卸连接有扶手;和/或

39、所述主桁架的底部设置有放置板,且所述放置板设置有网兜。

40、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41、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拐杖或轮椅,一方面能够辅助儿童在康复期间进行行走,以保证其正常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操作简单且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使得儿童较为容易的接受,减轻儿童的心理负担。且,行走车结构精简且轻便,适合儿童拿放;

42、支撑件用于为儿童受伤腿部提供支撑作用。由于此位置的力臂相对较长,因此当支撑件,或者说支撑工位位于此位置时,能够确保儿童受伤腿部提供较小的作用力即可维持车体的平衡。尤其是在儿童用未受伤腿部驱动行走车行走时,支撑件受到较小的作用力即可抵抗由儿童的重心朝向未受伤腿部方向的偏移带来的作用力,从而保证行走车行走时的稳定性,以及保障儿童的人身安全,降低其由于行走车侧翻而二次受伤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b与所述调节桁架具有第一调节关系,当使用者的重心沿第一方向偏移时,在所述第一调节关系的调控下,所述移动结构b与地面形成的两个支撑点呈现非对称结构,且至少在远离所述第一方向的支撑点具有的力臂上设置有所述支撑件,以平衡使用者的重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b至少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至少形成一支撑工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桁架和所述主桁架通过调节部件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调节关系,其中,所述调节部件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桁架至少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撑架的端部与所述调节件约束连接时,还包括约束件,所述约束件的一端与所述撑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件约束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康复用辅助行走车,属于儿童康复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肢受伤儿童因较难操作拐杖或轮椅而无法行走的技术问题。包括主桁架;调节桁架,与主桁架的架体连接;座体,连接至调节桁架的连接端;移动一端装配有移动结构A,移动二端装配有移动结构B;儿童康复用训练车至少具有一行驶姿态,在行驶姿态下,主桁架和调节桁架形成一展开角,以使移动结构A和移动结构B在移动方向上置于使用者的前方和后方。一方面能够辅助儿童在康复期间进行行走,以保证其正常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操作简单且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使得儿童较为容易的接受,减轻儿童的心理负担。且,行走车结构精简且轻便,适合儿童拿放。

技术研发人员:胡馨羽,胡珂宇,石丹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馨羽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