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花碱盐酸盐在制备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药物中的用途

文档序号:36908252发布日期:2024-02-02 21:3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鸭嘴花碱盐酸盐在制备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鸭嘴花碱盐酸盐在制备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药物中的用途,属于生物医药。


背景技术:

1、细菌生物被膜是由细菌分泌多聚基质,可以附着在呼吸道上皮或其他生物体、非生物体(如医疗器械)表面,从而形成的将其自身包裹的膜样结构。生物被膜形成后微生物通常会表现出对抗菌药物的低敏感性。研究发现生物被膜中的微生物体能够耐受比浮游细菌高10到1000倍的抗生素水平,使常规的抗菌治疗无效,介导了细菌的适应性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又使得生物被膜清除变得困难并且造成难以治愈的慢性感染病例,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巨大负担,因此生物被膜形成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是引起临床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也是能够形成生物被膜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尤其是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感染中,研发以生物被膜为靶向的新型抑制剂十分必要。

2、然而,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针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的生物被膜的药物,亟需研发新型生物被膜抑制剂。

3、鸭嘴花碱盐酸盐是一种喹唑啉类生物碱,可从鸭嘴花或骆驼蓬中分离得到。鸭嘴花碱活性位点较多,与受体结合后表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平喘、抗氧化和镇咳等。鉴于鸭嘴花碱低毒性的特点,其在新药研发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鸭嘴花碱盐酸盐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还未被研究和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针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的生物被膜的药物,本发明旨在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提供有潜力的抑制剂,提升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预防或者治疗临床上因生物被膜形成相关机制引起的慢性迁延性感染,从而改善相关疾病预后。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鸭嘴花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形式在制备抗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细菌感染指的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细菌感染。

3、优选地,所述药物靶向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4、优选地,所述药物的有效成分包括鸭嘴花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形式。

5、优选地,所述鸭嘴花碱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形式包括鸭嘴花碱盐酸盐。

6、优选地,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注射剂、片剂、粉剂、混悬剂、胶囊剂、丸剂或糖浆。

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本发明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感染-靶向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或治疗药物-鸭嘴花碱(盐酸盐),该药物经检测没有细胞毒性也不会裂解红细胞,本发明为临床上针对三种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和治疗方向。



技术特征:

1.鸭嘴花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形式在制备抗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细菌感染指的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细菌感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靶向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有效成分包括鸭嘴花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形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鸭嘴花碱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形式包括鸭嘴花碱盐酸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注射剂、片剂、粉剂、混悬剂、胶囊剂、丸剂或糖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鸭嘴花碱盐酸盐在制备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通过对三种菌株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鸭嘴花碱(盐酸盐)在体外能够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进一步地,发明通过细胞毒性检测实验结果显示:鸭嘴花碱(盐酸盐)没有细胞毒性。本发明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感染‑靶向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或治疗药物,鸭嘴花碱(盐酸盐)作为一种新型抗细菌感染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宋元林,高凯晶,汪小欢,周建,陈翠翠,周磊,侯东妮,张翠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