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肽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6492914发布日期:2023-12-27 02:24阅读:65来源:国知局
谷胱甘肽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领域,具体涉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抑制作用,以及在防治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谷胱甘肽(glutathione)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三肽,由于半胱氨酸上的巯基(sh)是谷胱甘肽的活性基团,因此常简写为gsh。谷胱甘肽有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形式,由于氧化型谷胱甘肽是由两个gsh通过巯基脱氢形成,因此常简写为gssg。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主要的存在形式,通常占总谷胱甘肽的95%以上。谷胱甘肽能帮助保持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并具有抗氧化、解毒作用,不仅可用于药物,更可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基料,在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功能性食品广泛应用。此外,谷胱甘肽还被证明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例如人类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登革热病毒(dv)、烟草花叶病毒(tmv)、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等。

2、家蚕作为一种产丝昆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病毒粒子呈杆状,由衣壳、衣壳内的髓核和衣壳外的囊膜构成。本病毒的核衣壳(衣壳+髓核)在细胞核内形成后以两种形式获得囊膜,形成两种类型的病毒体,一种核衣壳通过细胞质膜芽殖释放到细胞间质中,称为芽生病毒,一种核衣壳通过在宿主细胞核中获得囊膜,其囊膜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病毒体被包埋在蛋白质结晶包含体中,称为多角体源性病毒体。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蚕病也称血液型脓病,各龄蚕均会发生,以5龄中期到老熟前后发生最多,病蚕后期表现为体色乳白,环节肿胀,狂躁爬行,体壁易破,流脓而死。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每年给养蚕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因此,研究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抑制作用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谷胱甘肽(glutathione)制备治疗或预防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药物的应用。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谷胱甘肽在制备治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谷胱甘肽的有效浓度为5mm-10mm。

4、谷胱甘肽在制备预防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5、本发明中,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6、本发明中,所述药物剂型可以是药学上多种可实用的剂型,优选的为颗粒剂、液体制剂。

7、本发明公开了谷胱甘肽用于制备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通过合理利用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谷胱甘肽抑制其在细胞内的复制,可以在发生感染时混合在家蚕的食物中食用发挥治疗作用;也可以在感染病毒前24小时,通过先加入谷胱甘肽食用喂养,从而抑制bmnpv增值,起到对于感染的预防作用。

8、有益效果

9、本发明为家蚕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蚕业生产上病毒的感染防治奠定了基础。

10、本发明所使用的谷胱甘肽本身即是在宿主细胞内就存在的小肽,安全性好,防治效果好,同时。谷胱甘肽价格便宜,安全无毒。



技术特征:

1.谷胱甘肽在制备预防家蚕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谷胱甘肽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复制。

2.谷胱甘肽在制备治疗家蚕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谷胱甘肽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复制。

3.根据权利1或2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谷胱甘肽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有效浓度为5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谷胱甘肽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使用时间为病毒感染24小时前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固体颗粒剂、液体制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谷胱甘肽用于治疗或预防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表明家蚕小肽谷胱甘肽可以有效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在家蚕细胞内的复制,因此,通过合适的浓度和药物添加时间可利用谷胱甘肽抑制该病毒在家蚕细胞和家蚕体内的复制,为家蚕的BmNPV感染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研发人员:徐家萍,曹慧华,刘世火,刘明辉,王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