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内酯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6975791发布日期:2024-02-07 13:2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土木香内酯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特别是涉及土木香内酯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病毒感染是指病毒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并在易感的宿主细胞中增殖的过程。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高传播力和致病性强的特点,目前大多数病毒感染性疾病均无特效药物治疗,特异性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仍是临床治疗病毒感染的最有效的工具。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化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新发病毒的暴发可能更为频繁。因此,研制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尤其是可以治疗不同病毒引发疾病的抗病毒药物,来对抗未来可能暴发的新发和变异病毒感染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2、目前已经研发出来的抗病毒药物可分为:1.靶向病毒本身干预病毒感染活力;2.靶向病毒复制所必需的宿主因子来调节宿主细胞防御系统抗病毒。以板蓝根为代表的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凸显了中医药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显著优势。因此,利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从传统中医药中发现新的抗病毒药物必将是未来抗病毒药物研究的一大趋势,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3、土木香内酯(土木香内酯alantolactone简称atl)是从土木香的根中提纯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土木香,是菊科旋覆花属植物土木香的干燥根,是蒙医常用清热类药,性甘、苦、辛,具清“巴达干”热、解“赫依”血相讧、温中消食、健脾开欲、止刺痛等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土木香内酯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在抗肿瘤、抗菌、抗炎、驱虫、镇痛、保肝及降糖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生理活性。但尚未发现具有抗病毒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土木香内酯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病毒的药物,所述药物中包括土木香内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同系物、溶剂化物、前药或多晶型物。

4、优选的是,所述病毒包括脑心肌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或水疱性口炎病毒。

5、本发明还提供土木香内酯在作为病毒感染抑制剂和/或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6、优选的是,所述病毒包括脑心肌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或水疱性口炎病毒。

7、优选的是,所述土木香内酯通过激活i型干扰素通路,诱导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8、本发明还提供土木香内酯在制备激活i型干扰素通路的药物中的应用。

9、本发明还提供土木香内酯在制备诱导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药物中的应用。

10、优选的是,所述病毒免疫相关基因包括ifna1、ifnb1、isg15和ifit1。

1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2、本发明分别在细胞水平检测土木香内酯对多种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及对i型干扰素及isgs的诱导功能。

13、1、细胞水平检测土木香内酯的抗病毒功能,结果显示土木香内酯的加入可显著地抑制多种病毒在细胞中的扩增。

14、2、土木香内酯诱导i型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基因(isgs)表达:细胞水平给药土木香内酯,qpcr检测ifna1、ifnb1、ifit1、isg15,与对照组相比,仅加药就能显著上调i型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基因表达。

15、本发明发现了一个可以有效激活宿主i型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基因(isgs)表达的中药单体化合物。本发明是对抗病毒药物的补充,相较于已有广谱抗病毒药物,土木香内酯通过提高宿主基于i型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水平来增强宿主抵抗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目的。因此,本发明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新抗病毒药物。



技术特征:

1.一种抗病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包括土木香内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同系物、溶剂化物、前药或多晶型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包括脑心肌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或水疱性口炎病毒。

3.土木香内酯在作为病毒感染抑制剂和/或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包括脑心肌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或水疱性口炎病毒。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土木香内酯通过激活i型干扰素通路,诱导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6.土木香内酯在制备激活i型干扰素通路的药物中的应用。

7.土木香内酯在制备诱导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药物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免疫相关基因包括ifna1、ifnb1、isg15和ifit1。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土木香内酯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土木香内酯通过提高宿主基于I型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水平来增强宿主抵抗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目的。本发明发现了一个可以有效激活宿主I型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基因(ISGs)表达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因此,本发明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新抗病毒药物。

技术研发人员:王遥,贾鑫,李艺颖,孔令东,成翠芹,何昱廷,禹艳丽,谢芳,王靳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